人民路壹號廣場:幾番更名 幾個故事

昆明發展觀·一條路改變一座城
——昆明成長記錄系列報道之三:重建人民西路⑬

“乘客,您好!趙家堆站到了……”。如今再說起“趙家堆”這個名字,更多的已經被作為地標標示一般停留在了大腦皮層上,這一點也被公交體系設立站牌時所采用。曾經那個因片區所在優勢形成昆明蟻族大量聚集之地,拆遷風波聲名遠播上央視的“著名”城中村,早已脫下了“村子”的外殼,改頭換面,接受了城市化進程的洗禮,前后幾番更名,洗白的“趙家堆”正在以新的姿態,重塑當年的輝煌。

>>相關閱讀
開篇:
昆明發展觀·一條路改變一座城
重建人民西路①:被扒光的人民西路
重建人民西路②:尋找一路向西的記憶
重建人民西路③:西市之路,被激活的城市記憶和“昆明夢”
重建人民西路④:
組圖:步行人民西路,被城市化的巨輪碾過
重建人民西路⑤:
人民西路:摧枯拉朽式的變革與崛起
重建人民西路⑥:人民西路未來商業價值暢想:從黃金中軸到商業錨地
重建人民西路⑦:
人民西路“昆明夢”:一個繁華的城市鏡像漸漸浮現
重建人民西路⑧:
城改運動:人民西路和地鐵三號線的二重奏
重建人民西路⑨:
六合村改造:時間洗禮涅槃新生
重建人民西路⑩:
經典集團沈艷琴:修煉內功不懼競爭共贏未來
重建人民西路⑪:
昆都國際嚴宇:人民西路個性時代即將到來
重建人民西路⑫:
重建人民西路:西苑以西經典造城
重建人民西路⑬:
人民路壹號廣場:幾番更名幾個故事
重建人民西路⑭:云投李天勇:西區被忽略太久人民西路充滿生機
重建人民西路云投中心:小“廟”里長出現代氣息

只賺不賠的“生意”

上世紀80年代末,因發展需求,昆明城市開始向周邊擴展,地處西郊的趙家堆、李家堆被納入了擴展規劃中,當時大部分還是農地的兩個村子,開始了變得跟之前不一樣:土地開始被征用,村民開始招工。并且,國家給征地農民分配了城鎮戶口,得到城鎮戶口就意味著有商品糧可吃,能夠到工廠就業,成為令人羨慕的工人,這對于當時的征地農民們來說,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到了90年代中期,外來打工者大量涌向昆明謀生,房屋租賃需求量逐漸增加。沒有了土地的趙家堆、李家堆人發現了新的生財之路,在利益的驅動下,開始推倒瓦房,紛紛建起了磚混結構的平房,小部分自己住,剩下的對外出租,收取租金。

2000年后,平房可以獲得的經濟效益已經不能滿足村民對租金收益的追求,村民們像搭積木一樣,紛紛加蓋房屋,原來的平房長成了4層5層,甚至6層高的“樓房”,每加蓋一層都會多出數十平方米房子。幾年大興“加層”之風吹下來,走在趙家堆村里,就像走進了迷宮,樓房缺乏規劃,見縫插針般一幢幢聳立在那片不大的土地上,城中村內道路蜿蜒崎嶇狹窄,電線、通訊光纜像蜘蛛網一樣交錯著,承租房屋者魚龍混雜,治安環境復雜。村民們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小算盤,根據樓層、面積、房間的陽光強度、空氣質量,制定不同的房租價格,每間每月房租大概可租到100元到300元不等的價格。在昆明330多個城中村中,趙家堆名聲赫赫。地處鬧市,生活方便,人潮洶涌。500米范圍內集中了多所大學,而醫院、公交車場、超市、銀行、小吃街、加油站……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當年村口的牌坊上“趙家堆歡迎你”六個招牌大字成為最早的“廣告”。

2006年6月時,為了剎住城中村“加層”之風,昆明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房管理禁止違法加層的通告》,其中規定,每一戶農戶以建筑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建蓋樓層不超過4層作為登記標準。超過批準的用地面積和建房標準任意建蓋的樓房、加蓋的樓層以及拼建的附屬用房一律視為違法建筑。

2008年6月1日開始,昆明市政府實施了《昆明市農村住宅建設管理辦法》,再度作出了對農民住宅樓層不超過4層的規定。

但對于違規加層現象,村民有自己的解讀:“按照趙家堆公布的拆遷補償來看,拆遷一幢房子,面積在300平方米內的,每平方米補償2900元,超出300平方米的,每平方米按700元補償。當時的市場價格是加建1平方米的費用大約在700元左右,要是不加層,達不到300平方米的話,‘就虧大了’,所以加層是一樁只賺不賠的生意。”

拆遷留下的“彈洞”

2009年11月,昆明市五華區政府啟動了趙家堆、李家堆村片區改造,項目被列為昆明市政府2009年“城中村”改造重要項目之一,搬遷時間為2009年11月17日至2010年5月17日,為期半年。改造范圍包括老村:東至紅菱路、西至西園北路、南至人民西路、北至菱角塘路;新村:東至楚雄大廈、西至春暉路、南至中國銀行高新支行、北至昆明大學西二院。昆明市五華區龍翔街道辦事處城中村重建改造籌建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拆遷工作。當時在趙家堆村旁的一塊空地上還設立了指揮部,打出“堅持依法拆遷,陽光拆遷,親情拆遷”的標語。

但直到2010年10月中旬,仍有最后一戶村民,因與拆遷方就賠償問題未能達成一致,于是一條約2米深、3米寬的濠溝將這僅剩的一幢6層高,總共有800平米的小樓隔絕在了趙家堆已被拆空的空地之內。且隨后壕溝又被4次挖掘加深變寬,一下雨,就形成了一條“護城河”,將小樓徹底圍在了中間。進出需艱難涉水,運回食物和水維持其余家人的溫飽。10月底時,小樓5樓的玻璃窗上甚至出現了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彈洞”。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