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商業投資:模式的失衡與理念的更新

■《城中村尋商記》系列報道之二

文/李純玉

  投資或投機過程中有幾種現象經常會遇到,一是專家的預言或預測往往與現實不符,二是在很多情況下專業人士的投資反而不如非專業人士,這讓不少人非常困惑。結合城中村的商業投資來看,一是投資模式的失衡,一是投資理念的更新。

  城中村改造中,開發商最頭疼的是商業(含辦公、酒店),因為它既是利潤所在,又是難點所在;最麻煩的是拆遷,因為成本難以估算;最考驗的是開發模式,因為它很大程度上決定開發的成敗;最擔憂的是銷售、招商和運營,因為它是經濟效益的最終體現,其余的還有很多問題,在此不一一列述。如此一來,對城中村改造中的商業進行投資,開發商與置業者雙方都要慎重考慮了。

  開發商既是投資者,又是開發建設者,雖說在自己的控制范圍內,但決策和開發的風險也在自己手中。從開發商拿項目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投資導向和決策風險;從開發建設上看,選擇合作伙伴、開發模式既存在決策風險,又存在投資風險。作為置業者,購買或投資投機某開發商開發的商業,需要考察的不只是項目,還有開發商。

開發商:走出經驗和盲目,看清現狀與伙伴

  昆明成了不少開發商的訓練場地,依仗品牌和經濟實力想在昆明大展身手,結果跌了跟頭,這主要是外來開發商;對本土開發商而言,過于操縱市場,打破游戲規則,長此以往,終將會被規則所游戲。很多開發商和投資者沒把握好一個度,關鍵還是要在不同階段進行適當的自我調整。

  針對城中村項目中的商業部分,要進行五大突破:一要突破視野,從城市和產業的角度看待商業,不能簡單的從商業看待商業。如果從商業看待商業,怎么看都覺得市場空間太小,無法承載這么大的商業體量。二要突破運營,租售結合,變短線為長線,提前考慮運營,可自營也可引入專業公司合作。三要突破糧草,要做好物質儲備到人才儲備。很多房地產企業忙的是賺錢,儲備更多資金之余若忽略了人才的儲備,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非常不利。四要突破模式,不能局限在普通的商業運作上,主要在于突破與策劃代理公司的合作,需整合多家企業聯合運作,不僅要看方案,還要看團隊和執行,策劃、招商、運營管理既要分開,又要聯合,不能各做各的,相互脫節。五要突破理念,不能唯經驗唯主觀,很多方案看似可行,實際上卻禁不起推敲。應該對方案進行反推,同時,在經濟、產業、城市規劃發展等外圍因素上加以考慮,商業不是能夠獨立存在的。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