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6000元的婚宴七成使用預制菜”成為網絡熱點。據有關媒體報道,一對新人的婚宴上,新郎發現花費近6000元的宴請套餐中,七成都是預制菜。
一石激起千層浪,圍繞婚宴使用預制菜的話題,再次引發了網友熱議。有網友評論:“現在到飯店吃飯時常會碰到預制菜。”
預制菜,顧名思義,就是預前將所要制作的菜和調料經過預加工做成半成品或者成品,消費者拿到商品只需簡單加工就可食用。
近年來,預制菜逐漸走進大眾視線,成為餐飲行業的熱門話題。那么,昆明婚宴是否存在使用預制菜的情況?市民怎樣看待預制菜?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酒店
會使用自制預制菜,不外采
“事實上,百姓對預制菜并不陌生,我們餐桌上和日常生活中早就有預制菜的身影。”云南省專家協會藥食同源及功能產品科研開發專業委員會主任譚國洪(食品高級工程師)表示,目前,預制菜的四大類型包括即食類,比如大家熟悉的八寶粥、即食罐頭;即熱類,比如速凍湯圓、自熱火鍋;即烹類,須加熱烹飪的半成品菜肴和即配類,比如免洗免切的凈菜。
目前,昆明婚宴是否會使用預制菜?占比達到多少?針對“婚宴上使用預制菜”這一社會熱點,昆明人接受度如何?
記者以顧客身份對昆明市區多家承接婚宴的酒店進行了走訪。某三星級酒店經理表示,該酒店在宴會接待中,不同檔次都有著相對固定的菜品搭配,為保證出菜效率和接待能力,會提前對一部分菜品進行預制作,但預制的菜品也是自己酒店制作的,并不存在外采。
一家平價酒店的負責人表示,會盡量保證大部分菜品是現場制作,不使用預制菜,但比如酥肉、面點等菜品,因制作環節和時間的關系,會使用預制菜。不過,據該酒店店員透露,只要涉及請客宴席,60%—70%的菜品都是使用預制菜。“擺酒席的人數多且集中,不使用預制菜后廚怎么可能忙得過來?”
對此,譚國洪覺得并不意外,他說,不管大小酒家,預制菜都是繞不開的坎。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很多餐館都選擇部分菜品使用預制菜,預制菜非常便利、安全性高,可以為餐飲企業、酒店實現降本增效。“特別是婚宴,少則二三十桌,多則五六十桌,出菜量非常大,菜品全部現場烹制肯定來不及。”
譚國洪介紹,在預制菜技術日漸成熟后,預制菜口感較差這一短板隨著經驗、技術、設備的改良,將會明顯提升。有些菜品,如粉蒸肉、千張肉,使用預制菜的口感與廚師烹飪的不相上下。
昆明某預制菜食品公司的負責人也肯定了譚國洪看法。他表示,今年以來,昆明的婚宴市場快速回暖并有著增長的趨勢,其公司針對宴會相關的預制菜品訂單量快速增加,有時甚至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加入預制菜的‘賽道’,行業標準不清晰,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越加突出。”該負責人坦言。
消費者
定價合理可以接受預制菜
站在企業角度來看,原本成本高、行業卷的餐飲行業,使用預制菜對于餐飲企業自身來說,只要保證菜品的安全和品質,確實無可厚非。但站在部分消費者的角度,特別是大齡群體,對預制菜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營養流失、菜品不新鮮”的階段,導致對預制菜普遍抱著中立或不接受的態度。
“我花了兩三千元訂的一桌婚宴,你告訴我里面有七成都是預制菜,從性價比和個人情感上我都有點難以接受。”市民馬女士正在替兒子籌備婚禮,采訪中聽到預制菜占比可能到達七成時,她表示不太能接受。“給我的感覺就像請客人吃‘方便面’一樣。”馬女士說。
對此,馬女士兒子的態度卻和她不太一樣。“現在點的外賣都是預制菜,其實從我個人來說對預制菜接受度還是很高的,只要定價合理,別用現做的價錢買預制的菜就行。”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顧客在預訂婚宴時一般都只關心檔次和價格,并不會對預制菜的使用和所占比例進行過多詢問,而大部分酒店也不會主動向顧客說明,“你不問、我不說”的現狀也導致顧客與商家可能會產生“誤會”。一旦發生問題、產生糾紛,就會在消費者心里“種下”偏見,對預制菜產生抵觸。
律師說法
對酒店婚宴使用的預制菜,行業協會和消協要建立行業標準
對此,昆明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泰和泰(昆明)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堯宗梁表示,在所接觸的案例中,尚沒有因婚宴中大量使用預制菜而引發的法律糾紛,使用預制菜是否構成欺詐或者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屬于新出現的法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訂制餐宴時,消費者和商家一般只會對菜品的數量、品質作出約定,不會對菜品的制作工藝和方式進行約定,只要商家按照約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將菜品上齊,即使使用預制菜,從法律角度而言,也并不會構成違約或者侵權行為,法院較難支持消費者的權利主張。”堯宗梁建議,對于酒店婚宴使用預制菜的問題,行業協會和消費者協會要加強指導、規范和監督,建立相應的行業標準;同時,消費者和商家在簽署訂餐合同時,要盡可能明確、詳細,對是否使用預制菜等做出明確具體的約定,以確保預制菜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業內
云南省專家協會藥食同源及功能產品科研開發專業委員會主任譚國洪:
預制菜曾被點名,存在標識不詳細等問題
譚國洪介紹,“人人輕松成大廚”“八分鐘一道菜”“居家必囤,加熱即食”……
疫情期間,“預制菜”解救了眾多廚房“小白”,預制菜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其優勢也得到充分體現。預制菜不僅可以極大地減輕人們的下廚負擔,也能保證食品的安全、質量和新鮮度,使得烹飪變得更加容易。這樣的方便和高品質,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以及新入餐飲行業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隨著低溫鎖鮮技術、冷鏈技術的發展,預制菜菜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且不再局限于普通外賣快餐領域,一些高端餐飲、酒店宴席也開始大量使用預制菜。連鎖店在他們的流水線、中央廚房制作好預制菜,冷鏈物流配送到各個門店,客人點單后加熱就可上菜,這樣,上菜比較快,味道相對穩定,不會因為換廚師影響口感。
譚國洪表示,對于預制菜不能“一刀切”,有些菜品比如燉品類、燒烤類、冷菜類的可以使用預制菜,而一些特色小炒,有條件的餐飲企業可以保持現場烹飪。
但因為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餐館會主動告知顧客其使用的是預制菜,在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期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熱點分析》中,預制菜就曾被點名,稱“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