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聽證:滇池外海草海均擬按Ⅲ類水保護

6月27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就《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修訂)》(以下簡稱《聽證稿》)召開聽證會。

調整條例

外海草海均按Ⅲ類水進行保護

今年5月,《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正式啟動修訂以來,已經完成了立法調研、起草初稿、對外公示、公開征求意見、部門協調、人大征求意見、專家咨詢論證等相關工作。《聽證稿》調整了章節條款的結構,共七章61條,按照保護治理措施和行為性質,將相關內容分列為規劃與管控、水環境治理、生態修復與保護來劃分章節。

老《條例》將滇池保護范圍劃分為一、二、三級保護區,二、三級保護區均未閉合,呈斑塊狀分布,不利于滇池的保護與管理。《聽證稿》中,滇池流域將不再有滇池一、二、三級保護區,統一按“兩線”“三區”進行管控。

《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聽證:滇池外海草海均擬按Ⅲ類水保護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資料圖

《聽證稿》結合滇池治理水質現狀,將老《條例》中的“外海按Ⅲ類水,草海按Ⅳ類水進行保護”,調整為外海草海均按Ⅲ類水進行保護,入湖河道按水功能區水質目標進行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在確保從嚴保護滇池的前提下,《聽證稿》也充分考慮了對文物、歷史建筑、傳統文化等的保護需要,對生態保護核心區等區域的管控要求,以及已建成項目的退出機制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會場聲音

建議開放部分水域發展水上運動

聽證會上,來自各行各業的18位聽證代表,就《聽證稿》中的條款提出了意見建議。如何在滇池保護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通過合理化的開發利用,讓市民共享發展成果,成為了不少聽證代表關心的問題。

“從疫情開始,不少市民向外出游的幾率減少,環滇池周邊濕地發展康養的優勢會更大。”聽證代表、西南林業大學副教授吳榮建議,在保證生態優先基礎上,可以從小型康養項目介入,在濕地中開展自然教育等活動,讓市民享受濕地帶來的福祉之余,又能提升環保意識。

《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聽證:滇池外海草海均擬按Ⅲ類水保護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資料圖

在聽證代表、昆明學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副教授馮慶看來,《聽證稿》中提到了滇池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一功能定位,因此除了景觀功能之外,還需要提升滇池的河湖社會服務功能。“在保護的基礎上,要有一些符合滇池風景名勝區定位的規劃和利用,滿足生態文明教育以及市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外,聽證代表楊靜、陳嘉佳等人也提出建議,在滇池流域范圍內劃定一定的水域,為市民提供開展水上運動、親水近水平臺。

面對聽證代表們的建議,聽證委員、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總工程師余仕富表示,目前,滇池全湖水質還沒有達到人體可以直接接觸的Ⅲ類水質。同時,滇池水比較淺,過度的人為活動,可能會加速滇池水的內源污染釋放,造成水質的波動。

“雖然,目前滇池的保護治理仍然處于不適宜水上運動開發的階段。”但是余仕富表示會根據滇池保護治理的推進,根據水質改善的情況,進一步考慮劃定部分水域,滿足市民開展水上運動的期待。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