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經紀人”用低傭金開道,買方賣方一起動了中介蛋糕?

近日,深圳五大房產中介機構聯合發布聲明,堅決抵制“全民經紀人”營銷模式。

消息一出,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知情人士宣稱,中介機構內的從業者走私單現象泛濫,最終成為本次抵制活動的導火索;也有網友指出,中介之所以發起抵制活動,是因為近期一些開發商的新營銷模式動了自己的奶酪。所謂聯名抵制,實際上是為了壟斷中介市場,不允許外人進場賺錢。

目前所謂的“全民經紀人”模式,指的是無論是否為專業中介,只要能為開發商、地產商介紹購房買家,都能夠拿到承諾比例的傭金。尤其近一年以來,采取“全民經紀人”營銷模式的開發商、地產商越來越多,也因此誕生了大量與傳統中介競爭的獨立經紀人和線上“掮客”。這個群體對中介行業內的正規軍,確實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為了更好的了解這一行業事件,懂懂筆記以購房者身份,在二手電商平臺和社交網絡上聯系了幾位自稱“獨立經紀人”的人士,試圖了解深圳五大中介抵制“全民經紀人”營銷背后的原因,以及當地市場一些不為人知的行業“故事”。

低傭金高收入的獨立經紀人

六月的深圳,驕陽似火。

在深圳龍崗區一開發中的新盤附近,懂懂筆記等待了半個多小時,才見到在閑魚上溝通過的獨立經紀人小宋。他滿臉流汗,騎著一臺“小電驢”急急駛來,一見面便自嘲了一番以緩解尷尬的局面。

“不好意思啊,剛才臨時有顧客要看房所以遲到了,做獨立經紀人沒有服務,但也沒有套路。”停好“小電驢”,小宋馬上帶著懂懂筆記進了營銷中心,駕輕就熟地走向了樣板房。

“全民經紀人”用低傭金開道,買方賣方一起動了中介蛋糕?

與營銷中心內正在帶顧客到訪的正規中介銷售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宋并不穿著中介“標配”的正裝,而是上身一件休閑T恤,腳上一雙灰色“洞洞鞋”。他在聊天時透露,最近中介機構在抵制“全民經紀人”模式,因此他也盡量避免與中介人員有任何的沖突。

“這個盤沒有全民營銷,但你可以看到那些中介是用什么眼神看我的,這又是何苦呢。”健談的小宋說道,他之所以會入行成為獨立經紀人,也是陰差陽錯。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名創客,但是由于自己的區塊鏈項目失敗,就在網上尋找起個人房源和租客,成了一名在線租房的中間人。

一年來通過為個人房東介紹租客,他賺取了一些微薄的租房傭金,“無論租房還是二手房買賣,我們獨立經紀人收取的傭金遠比正規中介低得多。”

小宋介紹,即便是賣新樓盤,開發商給他們的傭金也要比正規中介稍微低一些。“我一見面說的沒有服務,并不是說不幫顧客跑辦相關購房手續,而是沒有空調洽談室給看房者休息,也無茶水供應。”

而他說的沒有套路,則是向顧客介紹新盤的簡況后,購買的優惠、政策,內容都是開發商的實際情況。看房后,顧客只能通過線上再咨詢詳情,“一旦成交了,無論是二手房還是新房,手續都會幫你辦妥的,大可放心。”

當被問及獨立經紀人的傭金收入時,小宋毫不忌諱的透露,實際上做好了還蠻可觀的。深圳正規中介的租房業務,會各收取房東、房客半個月租金做為傭金,但他只收取租客五百元即可。“二手房傭金我們也只收房款的1~1.2%,新房的話開發商給的是1~2%的傭金。”

至于他每月的收入,小宋笑了笑說道,如果遇到畢業季、租賃旺季,光靠租房業務的傭金收入每月大約有四五千元。如果運氣好些,比如有較好的新盤發售,那么每月的傭金收入甚至可以高達七八萬,“一年下來可以全款買套福田的二手小公寓了。”

“中介機構的傭金雖然高,但是公司至少拿走了六成,所以個人到手不一定比我多。”小宋強調,中介機構之所以抵制“全民經紀人”,或許是看獨立經紀人的收入太高了,沖擊到了自身的市場份額,影響了旗下銷售人員的士氣。

“拿什么行業規范、政策法規嚇唬人,你看看,市場經濟之下要得看顧客選擇誰對不對?公平競爭,誰行誰上!”小宋堅定地表示,機構的抵制是看不得別人賺錢的行徑,“我知道的部分新盤,現在甚至有已購房顧客在介紹新客,開發商也會有提成。”

小松介紹,在網站上發布房源中介信息的“個人”來路復雜,里面會有一些不厚道的中介,拿著公司的資源做私單。而大部分獨立經紀人,都像他一樣每天自己跑房源,然后在閑魚、豆瓣、知乎上發布房源信息。“我們每天就是等著客戶主動找上門,客源上與正規中介機構并沒有太大的沖突。”

既然資源不沖突,那么中介機構到底在害怕什么?

渠道被卡,借“土中介”發力

“中介機構是專業一些,但也要看他們的技能傾注在顧客身上有多少。”

相比小宋這樣的“土中介”,湯海(化名)則是一位專業中介出身的獨立經紀人。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在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五年,由于經常被領導“穿小鞋”,去年年中他毅然離職,成為了一名獨行俠。

在帶領懂懂筆記了解惠州惠陽一處新盤時,湯海顯得比小宋更加專業。湯海透露,除了剛進社會尋求租房的應屆畢業生,以及初次買賣房地產的普通投資者會選擇中介機構,一般有經驗的顧客都會選擇自行租房、買賣,期間只是尋求獨立經紀人作為見證。

“全民經紀人”用低傭金開道,買方賣方一起動了中介蛋糕?

“我現在有很多顧客之前都被所謂正規中介坑過,有的是買到了債權房,有的是房子被中介壓價、捂住了。”湯海透露,新人入職中介機構時都要經歷一段時間培訓,其中有專業知識,也有營銷“套路”。在他看來,基本上所有中介人員都具備一定的房地產知識,可在實際的操作當中,這些知識并不會運用在顧客、買家身上,他們只是想著盡快完成交易,一旦顧客簽約(無論買房租房)后,中介就都會成了“甩手掌柜”。

“除了必要的手續之外,一般的糾紛他們都不予理睬。”湯海認為,顧客與其去找這種“甩手掌柜”,不如尋找同樣是沒有售后服務但傭金更低的獨立經紀人,“反正都不會做盡職的產調,購房的過程區別不是很大。”

至于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為何推動“全民經紀人”,他認為就是因為控制營銷成本,導致開發商的營銷渠道受阻,也是無奈之下的舉措。湯海告訴懂懂筆記,開發商與中介機構合作,看中的是機構的客源,以及自己節省下來的人員工資。

“由中介機構介紹客源,可以省下許多的廣告費用,對開發商而言逐漸成了一種依賴。”他強調這樣的合作模式已在行業內存在相當長的時間,而中介口中所謂“遠低于市價、內部房源、獨家優惠”,其實都是開發商開放合作的資源,實際單價并不比在開發商營銷中心直簽更便宜、更實惠。

“通常情況下,開發商需要支付中介機構一定的傭金,這個傭金最終要轉嫁給購房者。比例通常在2~3%之間。”湯海坦言,近幾年一些中介機構發現開發商極度依賴自身的客源,便以此卡開發商的脖子,同時漫天要價。

因此,為了擺脫中介機構的要挾,有部分開發商才會試水“全民經紀”,并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營銷渠道。

“說白了,獨立經紀人、顧客、有人脈的路人等等,都可以成為開發商的經紀人。”湯海表示,發動全民一起成為“經紀人”,大大損害了中介機構的利益,因此才導致了這次的聯名抵制,“用資質、專業說事兒,很可笑。我敢說很多機構里的中介,大都沒有經紀人資質,專業上能比我強的更不多見。”

有業內人士透露,機構所擁有的資質,主要是房管局核發給中介機構的資格證,很多沒有拿到“經紀人資質”的新員工都是緊急上馬。

那么,獨立的經紀人推介經辦房屋買賣是否合法呢?湯海對此避而不談,只一味強調說,在“全民經紀人”環境下,是個人就能賣房。

“何況我考取了(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客源也是網上自己找到的,有什么不對呢?”他激動地說道,那些中介機構坐擁大量的顧客資源不假,但聯合抵制全民營銷吃相太難看。“這種舉措最多只能管管利用機構資源跑私單的業務員,管不住顧客和開發商的未來選擇趨勢。”

在南方很多城市,部分小開發商已經全面采用了全民營銷的方式,以此發展購房客戶,他們在大大降低營銷支出之余,也充分發動了社會力量提高成交效率,“這個趨勢說明,要怪只能怪一些中介自己不爭氣,整天搞套路營銷,結果套路了自己。”

那么,似乎仍未“名正言順”的獨立經紀人,是否會成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新力量?

“全民經紀人”短期內難成氣候

“我看(全民)經紀人難成氣候,其實我也只是業余做做。”

在豆瓣上,懂懂筆記約到了一位東莞的獨立經紀人阿超。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并不是專職經紀人,而是一名網約車司機,平時只是利用跑單積累下的人脈圈,兼職做一做房屋經紀的業務。

聊及中介機構抵制“全民經紀人”事件,阿超顯得有些無奈。和小宋的看法一樣,他也認為中介只是看不得別人賺錢。“中介對于(獨立)介紹人的打壓相當嚴重,為了不讓我們賺到傭金,甚至還經常威脅業主。”

“全民經紀人”用低傭金開道,買方賣方一起動了中介蛋糕?

阿超主要從事二手房業務,幾乎不碰租房的活。他認為在中介機構眼里,只要不通過中介成交的行為,都會被視為是跳單,破壞了行業規則。而他介紹成交的顧客中,還有幾位曾遭到中介的騷擾、報復。有部分中介機構發現跑單了,甚至會派人守在小區大門,攔截認識的獨立經紀人,并且是威逼利誘,讓其放棄帶客看房,“有時候業主會將自己的房源放在小區保安那,保安也會遭到他們的騷擾。”

據說有的獨立經紀人在線上尋找客源,還會遭遇中介的“釣魚”。見面之后,才發現對方是中介機構的人員,浪費時間不說,還有人身安全方面的擔憂。“正因為有這些難題,我一般都只做認識的,有過實際交流的顧客。”

即便是閑魚上找上門的顧客,他也會先仔細進行甄別,看對方是否實名,信用狀況如何,“尤其是要仔細翻看成交的記錄,沒問題我才會約了見面。”阿超嘆氣道,由于中介機構的打壓,獨立經紀人一直都是夾縫生存,很難會有發展,更別說“全民經紀人”營銷模式了。

阿超坦言,制約獨立經紀人發展的因素與目前中介行業的痼疾相似,就是個別“老鼠屎”壞了行業名聲,“不能一棍子打死,說中介機構都不好、有問題,有個別中介機構的個別從業人員還是比較負責任的,也很專業。”

而獨立經紀人也一樣,失去了機構和行業部門的約束和監管,部分獨立經紀人也有套路租客、買家的情況發生,甚至有人騙取顧客高額定金之后人間蒸發,導致顧客連維權對象都找不到。

“中介總是宣傳,如果不在中介買房容易有糾紛。雖然有些環節是夸大其詞,但也確實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有多少糾紛發生后,中介機構真的幫著解決了呢?”阿超認為,無論是獨立經紀人,還是不負責任的中介機構,那些不守規矩的行為都是在破壞行業環境,誰也不比誰高尚。

有行業人士指出,八年前綠地地產曾提出過“全民經紀人”的營銷模式,結果遭到了中介機構的圍追堵截。今年受疫情因素影響,部分房企的新盤銷量下滑,數據顯示,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額下滑了24.7%,因此部分開發商再次推出“全民經紀人”模式,希望以高額的傭金獎勵提振商品房銷量。

此舉一方面是開發商積極自救,另一個方面也是為了擺脫中介機構的客源渠道束縛。但結果都是動了中介機構的“奶酪”,繼而引發五大機構聯合抵制的行為。無論孰對孰錯,但在消費者眼里,自己的選擇都是最實惠的、最簡單的消費方式。

【結束語】

在廣東、福建等地區,部分消費者寧可選擇費“專業”的獨立經紀人,也不選擇“專業”的中介機構。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傭金的因素,還是值得行業內人士深思的。盡管全民房產經紀人有一部分性質是游走在灰色地帶,但行業規范總會逐漸到來,深圳部分中介機構全盤的抵制,真的能夠阻擋趨勢的發生嗎?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