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現將 《云南省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 (以下簡稱重點任務)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各州、市人民政府和各牽頭負責單位,要根據重點任務和《云南省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項目表》,完善規劃,明確任務,細化措施,確定工作進度,制定實施方案,于2017年7月30日前報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省旅游發展委)。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強督查,明確督查重點,列出督查清單,確保重點任務落到實處。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根據各地各部門工作方案,制定全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時間表及進度考核辦法,建立定期督查機制,嚴格監督考核問責。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17年6月30日

云南省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

為加快實施我省旅游產業 “十三五暠發展規劃,按照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數字化要求,現提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

一、推進旅游目的地轉型升級

以全域旅游理念為引領,以大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單一景區景點建設管理向綜合旅游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著力打造高品質旅游目的地。

(一)加快建設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大理州、麗江市、騰沖市、建水縣等20個州、市、縣、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瑞麗市、水富縣等45個縣、市、區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到2020年,力爭有60個以上州、市、縣、區創建成國家級、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旅游發展委配合)

(二)加快建設一批生態旅游區。發揮云南獨特生態優勢,依托國家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加快建設迪慶普達措、楚雄哀牢山、怒江獨龍江等15個生態旅游區,積極爭創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加強生態保護,合理有效利用資源,努力把我省打造成高品質生態旅游目的地。(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林業廳、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三)加快建設一批旅游度假區。鞏固提升昆明滇池、昆明陽宗海、西雙版納3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重點支持大理、玉溪撫仙湖等7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和西雙版納告莊西雙景等條件成熟旅游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紅河彌勒、安寧溫泉、普洱景邁山等有條件的旅游區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到2020年,力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達到6個以上,省級旅游度假區達到20個以上。(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國土資源廳、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四)加快建設一批國家高 A 級景區。以創建國家5A、4A級景區為目標,加快推進迪慶松贊林寺、大理古城、紅河元陽梯田等7個景區創建國家5A 級景區,積極推進鹽津豆沙關、祿豐黑井古鎮、西雙版納勐景來等25個景區創建國家4A 級景區。到2020年,力爭國家4A 級以上景區數量達到100個以上,其中國家5A 級景區達到15個以上。 (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旅游發展委配合)

(五)加快建設一批旅游城市綜合體。推動旅游產業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休閑度假型、會展會議型、文化娛樂型等不同主題的城市旅游業態集聚區,加快建設完善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滇池草海萬達城等20個旅游型城市綜合體,形成旅游新亮點,提升城市品位和競爭力。

(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六)加快建設一批云南旅游名鎮。在100個特色小鎮創建工作中,要注重旅游功能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旅游小鎮建設,積極開展云南旅游名鎮創建,到2020年,力爭旅游名鎮達到60個以上。(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七)加快建設一批旅游特色村。鞏固提升350個已建成的旅游特色村,再打造650個以上旅游特色村,其中,民族特色旅游村300個以上,旅游古村落250個以上,旅游扶貧重點村100個以上。到2020年,力爭形成1000個左右宜居、宜業、宜游的旅游特色村和美麗鄉村。 (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民族宗教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旅游發展委、扶貧辦等配合)

二、推進旅游產品轉型升級

改造提升傳統產品,淘汰低端落后產品,擴大中高端旅游產品供給,推動旅游產品從觀光型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專項旅游并重的復合型產品轉變,更好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

旅游消費需求。

(八)大力發展邊境跨境旅游產品。充分發揮我省沿邊開放的區位優勢,有效利用好周邊國家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產品,加快跨境旅游合作區、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通過資源整合、規劃設計、聯合營銷等方式開發提升一批連接南亞東南亞的邊境跨境旅游產品和線路。到2020年,初步建成德宏瑞麗、紅河河口、臨滄耿馬和西雙版納州等邊境旅游試驗區,中老、中緬、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區取得實質性進展,把我省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旅游集散中心。 (省旅游發展委牽頭;有關州、市人民政府負責;省公安廳、商務廳,昆明海關、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公安邊防總隊等配合)

(九)大力發展自駕露營旅游產品。大力推進露營地建設,支持發展落地自駕、異地租還車、分時租賃車等新業態。不斷完善自駕游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自駕游服務網點體系、應急救援體系、旅游指示標識系統,高標準建設一批自駕游線路。到2020年,完成100個自駕車、房車露營地建設,培育5個連鎖型、網絡化租賃車公司,將10條省內自駕旅游線路、5條跨省自駕旅游線路、5條出境自駕旅游線路打造成國際知名的品牌自駕線路,把我省建成一流自駕旅游目的地。 (省交通運輸廳、旅游發展委、體育局按照職責分工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省公安廳、國土資源廳,昆明海關、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公安邊防總隊等配合)

(十)大力發展航空運動旅游產品。圍繞全省通用機場布局,在旅游市場基礎較好的地區優先發展航空旅游;優選生態旅游區、旅游度假區和國家高 A 級景區建設一批航空運動旅游基地;規范發展直升機、運動機、熱氣球、三角翼、滑翔傘、翼裝飛行等航空運動旅游產品,開通點對點低空旅游航線;支持臨滄、彌勒、江川等地發展通用航空裝備制造新業態,鼓勵航空運動裝備制造園區建設。到2020年,力爭建成航空運動旅游基地20個,形成省內低空旅游航線50條,建成5個以上航空運動裝備、戶外運動裝備生產加工特色園區。(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公安廳、國土資源廳、旅游發展委、體育局、民航發展管理局等配合)

(十一)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品。重點依托滇西北橫斷山系、滇中拱王山系建設山地運動旅游基地;重點依托怒江、金沙江、瀾滄江等水系和滇池、陽宗海、星云湖等高原湖泊及非水源地大中型水庫建設水上運動旅游基地;重點依托滇東南、滇東北喀斯特地形建設洞穴探險體育旅游基地。規范發展徒步、穿越、攀巖、漂流、帆船、潛水、航模、皮劃艇、定向運動、洞穴探險等產品業態,推出一批精品路線和品牌賽事。到2020年,力爭建成30個山地運動、水上運動和洞穴探險體育旅游基地,建設5個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形成高黎貢山、虎跳峽、梅里雪山等10條國際著名的徒步精品線路;打造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賽、昆明馬拉松、曲靖鐵人三項等20個國際性品牌賽事。 (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公安廳、國土資源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旅游發展委、體育局等配合)

(十二)大力發展養生養老旅游產品。充分利用我省溫泉資源數量多、分布廣、類型全、品質高的優勢,積極推廣 “溫泉+暠模式,大力發展系列化、高品質的溫泉水療和養生養老旅游產品,形成系列溫泉旅游品牌。重點支持旅游、體檢、康療、度假等為一體的養生養老旅游項目,大力發展持續照料退養社區、城市養老旅游綜合體、主題養生養老社區、分時度假養生養老酒店等中高端產品業態。到2020年,力爭建成20個高水平溫泉養生養老旅游度假項目,建成30個不同類型養生養老旅游示范項目,把我省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溫泉之都暠和養生養老旅游勝地。(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衛生計生委、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十三)大力發展健康醫療旅游產品。引進國際國內前沿醫療技術和機構,以滇中5湖地區為重點進行規劃布局,逐步發展干細胞工程、抗衰老療法、基因療法等醫療旅游產品。積極推動民族醫藥與旅游開發結合,在西雙版納、德宏、楚雄、迪慶、麗江、文山、紅河等地建立一批民族醫藥旅游機構,發展傣醫傣藥、藏醫藏藥、彝醫彝藥、苗醫苗藥健康旅游產品業態。大力拓展健康管理產業鏈條,引進國際大型健康管理機構,支持省內大型醫療機構做大做強,加快開發健康管理產品業態。到2020年,力爭建成高端醫療項目10個,建成30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引進和培育健康管理旅游項目10個,把我省建成中國健康醫療旅游的高地。 (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民族宗教委、國土資源廳、衛生計生委、旅游發展委、食品藥品監管局、招商合作局等配合)

(十四)大力發展主題游樂產品。結合家庭化消費趨勢和場景化體驗需求,從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方面入手,鞏固提升已建成的城市型、山地型、冰雪型、動物觀賞型游樂產品。在強化與國內知名主題游樂企業合作基礎上,積極引進一批國際著名主題游樂旅游品牌。到2020年,力爭完成10個大型游樂園提升改造,5個新興游樂園基本建成并投入運營。 (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林業廳、文化廳、旅游發展委、質監局、招商合作局等配合)

(十五)大力發展節慶、演藝、會展旅游產品。深化旅游與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在全省范圍內重點提升打造5個民族文化節慶旅游精品和15個特色文化節慶旅游產品。鼓勵傳統演藝產品延伸產業鏈,創新旅游演藝產品表現形式、傳播載體和盈利模式,打造10個精品演藝品牌。加快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完善會議、會展要素設施配套,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會展旅游中心。支持西雙版納、德宏、紅河、保山等沿邊州、市面向周邊國家發展會展旅游產品,支持重點旅游城市發展商務會議旅游產品。 (有關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文產辦、民族宗教委、商務廳、文化廳、旅游發展委,云南國際博覽事務局等配合)

(十六)加快推進旅游公路建設。抓緊實施我省 “十三五暠旅游基礎設施專項建設規劃,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建設165個旅游公路項目,重點建設干線公路與旅游度假區、旅游景區、旅游名鎮、旅游特色村的連接道路,打通旅游環線 “斷頭路暠。到2020年,力爭實現干線公路與國家5A 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間有一級以上公路連接,與國家4A 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之間有二級以上公路連接,與旅游名鎮之間有三級以上公路連接,與旅游特色村寨之間有滿足旅游大客車雙向通行的四級以上公路連接。加快六庫—丙中洛旅游公路建設,并形成經驗示范逐步在全省推廣實施。 (省交通運輸廳,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十七)提升建設游客休息站點。按照游客休息站點的標準和要求,全面改造提升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和旅游公路服務區,增強旅游車輛和游客服務功能,增加游客咨詢查詢服務,完善商務服務、地方特色餐飲、旅游商品銷售、醫療急、旅游廁所、免費無線局域網等設施。到2020年,力爭實現游客服務休息站點布點、規模、設施、服務、管理全達標,接待服務和經營管理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省交通運輸廳,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十八)加快推進游客服務中心建設。

在中心城市和重點旅游城市建設25個一級游客服務中心,在重點旅游城鎮建設88個二級游客服務中心,引導旅游景區提升改造游客服務中心,推進有條件的旅游特色村建設配套的游客服務點。到2020年,形成以昆明為中心,延伸至各州、市、縣、區主要旅游集散地的游客公共服務中心網絡,旅游景區游客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標準。 (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旅游發展委等配合)

(十九)加快推進旅游廁所建設。

深入推進 “廁所革命,按照旅游城市、高速公路沿線廁所達到3A 級標準,干線公路、旅游公路沿線廁所達到2A 級以上標準,旅游小鎮和旅游特色村廁所達到 A 級以上標準的要求,提升改造和新建一批旅游廁所,全面提升鄉村旅游點和旅游特色村的廁所品質。積極引進推廣新型生態旅游廁所,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旅游廁所建設,提升旅游廁所建管養水平。到2020年,旅游交通沿線、旅游城鎮、旅游特色村和主要旅游目的地等區域,要實現旅游廁所全覆蓋、全達標。(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旅游發展委,云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昆明鐵路局等配合)

(二十)加快推進旅游公共標識建設。

按照導覽標識系統設置要求,在全省主要出入境口岸、機場、車站、碼頭、游客服務中心、游客休息站點、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游城鎮、鄉村旅游點、高速公路、干線公路、旅游公路、市政道路等場所,科學規范設置多語種旅游導向標識牌、距離方向標識牌、車行標識牌、人行標識牌、公廁標識牌、說明標識牌、景區 (點)介紹牌和導游圖等旅游公共標識系統。到2020年,力爭構建起與國際接軌的旅游公共標識系統,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旅游發展委、質監局、民航發展管理局等配合)

(二十一)積極推進公共休閑設施建設。鼓勵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規劃建設環城市游憩帶、休閑街區、城市綠道、慢行系統、休閑廣場等。推動主要旅游目的地規劃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旅游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慢行步道、觀景平臺等。鼓勵支持全省各地免費開放城市公園、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紀念館、體育場館、紅色旅游景區和愛國主義基地。到2020年,力爭形成 “居民休閑、游客分享暠的公共休閑設施體系,公共休閑設施的規模數量和管理服務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各州、市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文化廳、旅游發展委、體育局等配合)

四、推進旅游管理服務轉型升級

適應國內外旅游消費升級和變化,建立健全我省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切實強化行業自律,全面提升旅游標準化管理服務水平。

(二十二)建立健全旅游服務 “云南標準。牢固樹立 “游客為本暠理念,不斷創新服務意識和服務方式,進一步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品味,努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高附加值的系列旅游服務標準化品牌。加強地方旅游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抓緊建立健全并實施涵蓋旅游產品業態、旅游要素設施、旅游公共服務、產業運營管理、涉旅安全生產、場監督管理等領域的旅游服務云南標準體系。鼓勵支持行業協會、商會、旅游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創造條件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主動承擔更多國際旅游標準制定修訂項目,爭取以我省旅游標準為基礎制定國際旅游標準;及時推動將各類行之有效的云南旅游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提升我省旅游產業發展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省旅游發展委牽頭負責;各州、市人民政府,省質監局等配合)

(二十三)強化旅游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旅游企業、研究機構在旅游標準制定、推廣和實施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旅游市場主體、從業人員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加強輿論監督,逐步構建包括旅游誠信服務記錄、評價、激勵、懲戒的信用體系和標準化管理手段,推動形成約束性的行業自律機制,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 (省旅游發展委牽頭負責;各州、市人民政府,省民政廳、工商局、質監局,各級旅游行業協會等配合)

(

二十四)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以創建國家級、省級旅游標準化試點單位為突破口,加快建立旅游標準的宣傳推廣與監督機制,通過旅游標準化的實施,推動旅游景區創 A、旅游服務設施評星和旅游企業創品牌,形成不同地域層次和不同領域的旅游品牌體系。參照國際旅游市場的通行規則和服務標準體系,重點推行旅游飯店、旅游景區、旅游交通、旅行社等有關行業的國際服務標準、國際質量認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規范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標識系統和外語環境建設,促進旅游經營管理、服務設施和服務技能與國際標準接軌。 (省旅游發展委牽頭負責;各州、市人民政府,省質監局等配合)

五、推進旅游數字化轉型升級

推動云南旅游智慧云建設,形成 “一中心兩平臺暠功能布局,打造智慧旅游 “云南版暠,全面提升云南旅游數字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十五)建設云南旅游大數據中心。加快推進云南旅游大數據中心建設,實現游客信息、消費信息、景區酒店等旅游要素信息,電信運營商、互聯網、OTA 等旅游信息,公安、交通運輸、商務、衛生計生、氣象、邊防等部門和單位旅游關聯領域信息的匯集。制定旅游大數據中心標準體系,完善信息資源庫,開發應用、安全、備份等系統,實現數據的統一采集、集中存儲、快速處理和應用共享,為政府部門、旅游企業和游客提供大數據應用服務,推動旅游產業創新發展。 (省旅游發展委、工業和信息化委按照職責分工牽頭負責;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公安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衛生計生委,省通信管理局、省氣象局、中國電信云南分公司、中國聯通云南省分公司、中國移動云南公司等配合)

(二十六)建設游客綜合服務平臺。注重游客旅游需求,開發系列旅游類 APP、小程序、AR、VR 等服務產品,為游客提

供游前資訊查詢獲取和產品預定購買,游中導覽導游導航和安全應急疏導,游后投訴評價分享等信息服務,提升游客的體驗質量,實現 “一部手機游云南暠。做好云南旅游官方網站和官方微信服務號運營和建設,強化信息發布和推送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旅游品牌形象推廣和營銷,激發市場消費需求;鼓勵支持各州、市、縣、區人民政府通過電信運營商為游客發送旅游歡迎短信和提示短信。 (省旅游發展委牽頭負責;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中國電信云南分公司、中國聯通云南省分公司、中國移動云南公司等配合)

(二十七)建設旅游綜合管理平臺。建立健全省、州市、重點旅游縣三級旅游行業監管平臺和應急指揮平臺,完善產業運行分析、旅游數據統計、旅游安全監管、旅游應急指揮、旅游投訴管理、導游執業管理、景區客流監測和分流、旅游車輛運行監管等系統平臺開發建設,實現對旅游產業各業態信息進行監管。運用互聯網,建立誠信服務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對旅游企業、旅游執業人員的信用監管,接受游客、企業和有關方面對旅游服務質量的信息反饋。 (省旅游發展委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公安廳、工商局、統計局,省通信管理局等配合)

(二十八)夯實旅游數字化發展基礎。推動旅游區域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物聯網設施建設,推進機場、車站、賓館飯店、景區(點)、主要鄉村旅游點等旅游區域無線網絡、4G 信號等基礎設施的覆蓋,加大觸控屏幕、平板等旅游信息互動終端的布放,全面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硬件能力。到2018年,將全省所有5A級景區建設成為智慧旅游景區;到2020年,力爭所有4A 級以上景區實現免費 WIFI、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 (省工業和信息化委、旅游發展委,省通信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

六、保障措施

落實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必須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強統籌協作,確保各項重點工作順利推進。

(二十九)明確責任,細化安排。各州、市、縣、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屬地責任制的要求,切實抓好本地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工作,黨政主要領導是統籌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責任。各地、有關部門按照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工作時間,制定工作方案。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各地、有關部門的工作時間表,形成全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時間表,制定考核辦法,對各地、有關部門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進行進度考核。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對完成工作情況好的部門和地區給予表彰,對推進不力的部門和地區進行通報。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考核結果納入全省年度綜合考核內容。(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負責)

(三十)改革創新,優化環境。各地、有關部門應根據轉型升級重點任務,按照 “放管服暠改革要求,及時清理、修訂不適應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將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優先確保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項目的用地供給,探索建立旅游用地分類供給方式,采取點狀供地、零星供地、單獨選址、彈性年期出讓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靈活政策;對立項2年仍未開發,以及投入強度明顯低于協議約定的項目,依法依規收回資源使用權。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重點支持旅游項目前期工作、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旅游宣傳推介,綜合運用投資補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基金注資、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

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要發揮好旅游文化發展基金的作用,積極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PP)模式,在撬動社會資本投向轉型升級重點項目的同時,優先投向旅游公共服務和旅游公共設施項目。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招商引資旅游項目,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和審批服務代辦制。各州、市、縣、區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旅游業,著力培育大型龍頭旅游企業,打造品牌旅游企業,推動支持旅游企業上市,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獎勵為全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作出重要貢獻的旅游企業。對省級重大旅游項目、重點旅游州市、全域旅游示范區,探索推廣旅游投資項目審批 “四個一暠改革 (一表申請、一口受理、并聯審查、一章審批)。(省政府督查室,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旅游發展委、國資委等按照職責分工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

(三十一)統籌推進,加強協調。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每半年聽取1次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推進情況匯報。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1次重點工作調度會議,及時協調解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有關問題;及時召開現場辦公會議和專題工作會議,協調解決旅游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和旅游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負責)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