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環湖筑起97公里污染“攔截網”10多年底泥疏浚挖出大半個草海

國家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2014年度考核結果”顯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已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從“九五”至“十二五”,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滇池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

昨日,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了解到,隨著各項截污治污措施的實施與落實,昆明已基本建成一套完整的滇池截污治污體系,在滇池周邊筑起一道道入湖污染“攔截網”,滇池正逐步恢復“高原明珠”的風采。

環湖截污:筑起97公里“攔截網”

從“十一五”規劃開始,環湖截污工程作為“六大工程”之一,連續被納入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五年規劃,工程實施至今,滇池及其水系周邊已建成97公里的截污主干渠、22座水質凈化廠、17座雨污調蓄池。

2010年,經過3年不懈的努力,滇池環湖截污工程主體基本完工,總長97公里的截污主干渠(管)從東南西北全面攔截入湖污水。在此基礎上,全市完成了17座雨污調蓄池,可有效收集45.5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合流制區域雨污混合水,使昆明成為全國擁有雨污調蓄池數量最多、蓄水能力最強的城市。

“十二五”期間,全市相繼建成的第九、十、十一、十二4座地埋式城市水質凈化廠,新增日處理規模36萬立方米,至此,昆明建成的城市水質凈化廠已達12座。此外,環繞在滇池周邊的10座環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污水處理廠也相繼建成。

截至目前,22座水質凈化廠日污水處理規模達191萬立方米,提前完成滇池“十二五”主城污水處理目標,其中部分指標優于一級A標,總體達到地表Ⅳ類水河道考核標準,領先全國污水處理行業。

目前,昆明主城所有水質凈化廠尾水中的化學需氧量、總磷等5大補水水質指標均優于河道考核相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各水質凈化廠涉及補水的7條河道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據統計,2014年滇池流域點源污染負荷削減量約占78%,入湖量只占22%左右。

生態建設:湖濱生態綠色屏障有效削減入湖污染

湖濱生態帶建設是滇池治理保護的重要一環。滇池湖濱生態帶主要指滇池保護界樁外延100米以內區域的環湖生態修復核心區,涉及滇池沿湖的官渡、西山、呈貢、晉寧4個縣區和滇池旅游度假區共12個鄉鎮(街道)、59個行政村,約33.3平方公里的區域。滇池湖濱生態帶除連接湖岸外,還連接著湖盆匯水面山,在湖盆與面山兩大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過程中,比一般的平原湖泊承擔并發揮著更加重要的功能作用。

通過湖濱生態帶的生物降解和過濾,可有效削弱入湖污水的總磷、總氮、葉綠素,自然狀態下水體溶解氧增加2~3倍,濁度降低60%~70%,水質平均提高1~2類。近年來,滇池環湖生態恢復建設已由單純的工程治污逐步向截污治污和生態修復并重的轉變。

通過實施“四退三還一護”增加滇池水面面積11.5平方公里。目前,滇池湖濱已初步構建了一條平均寬度約200米、區域內植被覆蓋超過80%的閉合生態帶,形成了一條以自然生態為主、結構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濱生態綠色屏障。特別是海東濕地公園、撈魚河濕地公園、斗南濕地公園等11塊生態濕地的提升改造,使湖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得到初步恢復,湖濱自然景觀得到較大改善。根據監測結果,其對主要污染物COD、TN、TP的去除率約為15%-30%。

底泥疏浚:三期底泥疏浚有效改善滇池水質

由于日積月累,滇池內的淤泥以每年兩厘米的速度在上漲,經測算,滇池中的污泥達8000萬至1.2億立方米左右。1998年,國務院批準實施了滇池草海污染淤泥疏挖及處置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位于內草海及外草海西北部,疏浚面積2.828平方公里,疏浚工程量432.26萬立方米。2001年1月5日,昆明又組織實施滇池草海污染淤泥繼續疏浚工程,兩次疏浚先后疏浚污染淤泥共計642萬立方米。一期及繼續疏浚工程實施后,滇池草海水體環境得到明顯好轉。黑臭現象不斷減輕,藍藻暴發趨勢開始減弱,水體透明度增加到水下1至2米,草海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2009年5月,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處置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于2010年9月30日全部完工。工程疏浚水域面積共422.80萬平方米,疏?偣こ塘340.24萬方。2010年12月31日,滇池外海主要入湖口及重點區域淤泥疏浚三期工程正式開工。三期底泥疏浚工程區域為外海北部、寶象河河口及寶豐灣,疏浚總工程量為503.83萬方。

從1998年起開始滇池底泥疏浚,三期工程一共從滇池里挖出共計1517萬方的污泥。按照滇池草海2500萬方的庫容計算,先后三期的疏浚,相當于挖出了大半個草海的庫容。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