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昆明市主城區2014年防汛排澇清淤應急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有關規定,現將擬審批的《昆明市主城區2014年防汛排澇清淤應急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基本情況予以公示。

一、建設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昆明市主城區2014年防汛排澇清淤應急

工程項目

建設地點:昆明市主城區

建設單位:昆明市城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

建設性質:新建

環評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建設內容:本項目涉及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四區的老運糧河、船房河、大清河及海河4條水系和1個獨立淹水點,計劃實施以清淤除障、淹水點片區關聯管網清淤、水毀修復、河道恢復、截污口改造為主的應急搶險工程,涉及河道26.16km,清除淤積8.59萬m3,導流圍堰2148m3,導流管10.11km,設置臨時堆場75個,臨時圍擋6478m,新建工作井67座;管道清淤85.91km,清淤量9913m3,需施工臨時圍檔5440m;清水溝下段恢復工程1156m;改造金汁河截污口15個,東郊明渠下穿金汁河工程改造1個,老運糧河截污堰改控制閘1道,小路溝石棉廠、云都國際均進行截污堰改截污閘各1道,財大片區北廂大溝截污堰改截污閘1道;東干渠水毀修復邊坡896m;補充和完善淹水點內水收集設施,新增單篦雨水口784個,新增雙篦雨水口186個及連接管。

二、項目采取的環保對策措施

(1)廢氣治理措施

①施工場地內通道及時清掃、沖洗,以減少汽車行駛揚塵產生。

②運輸車輛進入施工場地應低速行駛或限速行駛,減少揚塵產生量。

③施工期灑水降塵,在風大的時候和晴天增大灑水頻率。

④運輸車輛應采取密閉式運輸車輛,減少運輸揚塵對道路沿線的影響。

⑤加強運輸車輛的管理,運輸車輛行駛的路線,應盡量避開學校、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盡量減緩行駛車速。

⑥淤泥運輸過程中須做好除臭、防臭措施。工程尤其需要加強運輸過程的環境管理工作,采用密閉罐車進行運輸,嚴禁淤泥灑落;車輛外觀應整潔,并配有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工程運輸在晚上進行,需教育運輸人員文明行車、不得超載

⑦疏浚過程中,為減少臭氣對周邊環境的不利影響,項目應及時清運淤泥,沖洗施工平臺,做好現場保潔工作,必要時采用除臭劑。

⑧配合有關部門搞好施工期周圍道路的交通組織,減少怠速時間,以減少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對車輛的尾氣排放進行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有關汽車排污監管辦法、汽車排放監測制度;加強對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的維修保養,禁止施工機械超負荷工作和運輸車輛超載;不得使用劣質燃料。

(2)廢水治理措施

①加強文明施工管理、清淤過程盡量減少水體擾動。

②避免施工機械機油的跑冒滴漏、若出現漏油現象,應及時清除。

③項目排水應得到滇池管理部門臨時許可證。

④存泥場產生的滲濾水應及時導出,按照《滇池外海主要入湖及重點區域底泥疏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要求處理。

(3)固體廢棄物治理措施

①淤泥通過臨時堆場泌水后人工裝車,用密閉車輛運至西山區海口鎮小黑蕎存泥場堆存。

②項目產生的廢棄土石方和建筑垃圾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清運,嚴格按照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實施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昆政辦﹝2011﹞88號)的相關規定。

(4)噪聲治理措施

①嚴格貫徹執行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72號《昆明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建筑施工單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聲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主城建成區內,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單位應當在工程開工前十五日向工程所在地的轄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噪聲值以及所采取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②在施工區邊界附近進行噪聲污染較大的施工活動,應文明施工,降低項目施工期對關心點的影響。

③在學校附近施工時,盡量避免在上課時間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

④施工場地的施工車輛出入地點應盡量遠離敏感點,車輛出入現場應低速、禁鳴。

⑤在醫院及辦公區附近施工時,應在靠近醫院及辦公區一側設置圍擋,并采取消聲、減振等治理措施。

⑥在進行物料運輸時,要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集中運輸物料以縮短運輸時間;同時合理安排工期,減短施工的施工時間。

⑦建設管理部門加強對施工場地的噪聲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為噪聲的產生。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①移栽回植施工期保留的河道原生水生生物。

②項目施工造成水生生物量下降,對水生生態系統將產生破壞,為加速受損生態系統的重建,引進水生生物種以幫助水生生態系統的盡快建立,但也應注意不能盲目孤立地引進,可以借鑒昆明有健康的水生生態系統模式進行重建。

③加強項目完工后對河流環境的管理工作,定期打撈水面垃圾和挖除受污染的底泥,減少河流本身的內源污染。

④施工完成后,對臨時堆場表面進行土地平整和表土覆蓋,并依據植被生態演替的基本規律采取植被恢復措施,對棄土場造成的裸露地表采取植被恢復措施或復墾措施。

⑤在施工后期和運營初期,應加強河道沿岸、岸坡植被建設,增加綠地面積,以補充由于項目建成造成生態系統功能的損失,同時保持與城市景觀的協調性,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

⑥嚴格按照水保方案提出的水保措施實施,減少水土流失。

(6)其他

①建設單位應將本項目的環境保護作為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納入工程的管理和監督中,建立建設指揮部,建設指揮部的環保人員應經常進行現場監督;發現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施工活動立即制止,糾正,減緩施工期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②夜間施工時照明光線將對周圍住戶和單位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應對光源加設遮光罩。

③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不得毀壞受保護的建筑物,構筑物,不得在保護建筑上進行刻畫、涂污。

④對可研、環評報告、設計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以及各級環保部門提出的其他環保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應堅決實施。

⑤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優質快速完成工程。

⑥施工結束后將施工現場圍堰和圍擋等輔助設施徹底清除,車輛、施工人員進出口、運輸道路清掃干凈,恢復原有狀態。

三、公眾參與情況

2014年4月18日在昆明龍慧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lonhwin.com)上進行了全本公開。2014年4月29日,通過了市評估中心組織的專家論證。

四、環評文件放置地點:

昆明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環保局窗口(紙質文本)、昆明市環境保護局網站、昆明市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云南省人民政府重大決策聽證網(電子文本)。

五、公示時間:2014年5月23日至2014年5月29日止(不含節假日)。

六、征求公眾參與的主要事項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眾對擬建項目區域環境質量的看法,對目前區域范圍內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的認識,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對本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眾可通過向指定地址發送電子郵件、電話、信函或者面談等方式發表關于該項目建設及驗收工作的意見看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5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昆明昆寶電線電纜制造有限公司搬遷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核意見要求聽證。

八、反饋方式:

昆明市環境保護局

Email:hpgsfk@aliyun.com

電話/傳真:0871-641457890871-63149810

通信地址:昆明市呈貢新區錦秀大街1號4號樓郵編:650500

附件

來源:昆明市環境保護局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