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縣:“美麗經濟”多元增收

采摘玫瑰花。

春日的祥云縣沙龍鎮,花香四溢。走進申洱花卉產業基地,不同品種的鮮花競相盛開,一群女工正在花叢里穿梭,熟練地采摘、打包。

近年來,祥云縣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花卉種植作為加快鄉村振興、增加農民收入的切入點,積極培育花卉龍頭企業,建設花卉培育基地,并在生產用地、項目資金、技術支持等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助推企業花卉種植、銷售快速發展,有效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2021年,通過“滬滇協作+政企合作”共建模式,祥云縣與上海虹華園藝有限公司達成合作,計劃總投資1億元在沙龍鎮投資建設670余畝鮮花種植基地。同時,政府將投資建設的花卉溫室大棚出租給企業使用,企業每年按政府投資額的6%支付租金,租金再由沙龍鎮合作聯社統籌向當地7個村(社區)合作社進行分配,實現“資金變資產、資產變收益”多元增收。目前,申洱花卉產業基地一、二、三期已建設完成,建成花卉種植溫室大棚430畝,種苗生產、切花示范種植及相關生產經營配套設施等已實現投產。

在玫瑰花種植大棚,一排排無土栽培的花卉植株長勢喜人,朵朵鮮花爭奇斗艷。“我們共種植有200多個品種的特色菊花和40多個品種的優質玫瑰花。棚內還應用了基質槽及肥水回收系統、全天候光溫控制系統、高效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環控系統等現代農業技術,實現了鮮切花規模化、工廠化生產。”申洱花卉產業基地相關負責人曹倩楠介紹,通過智能化、標準化管理,基地培育出的優質菊苗遠銷日本、荷蘭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種植的“弗洛伊德”玫瑰花也在昆明花拍中心拍出高價,鮮切花穩定銷往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

花卉種植基地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為當地帶來土地、大棚租金收入750余萬元,沙龍鎮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實現持續增收。許多當地村民還走進花卉大棚當起了產業工人,收入大幅提升,石壁村村民楊世芹便是其中一員。“我在大棚工作兩年多,現在主要負責花卉質檢工作,每個月收入3000多元。在這里工作還能就近照顧老人和孩子。”楊世芹高興地說,“現在每天與鮮花相伴,心情也很好。”

為進一步實現村集體與農戶同步增收,當地政府不斷探索“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讓當地村民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穩定租金收益,還能在家門口務工的基礎上,參加勞動力專業技能培訓,實現從種植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轉變。目前,申洱花卉產業基地已向周邊農戶提供長期用工崗位250個。

本報記者 李麗 文/圖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