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店鋪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這一關系城市消費的新名詞,正日益成為大家熟悉的“幸福圈”。近期,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典型做法匯編》,昆明市、曲靖市的做法入選。
昆明市因城施策、一圈一策,更好惠民生、促消費,4個關鍵詞集中展現了昆明市的做法。
關鍵詞一是保障。昆明市不斷整合資源,完善基本保障類業態,將社區內大型商超、餐飲企業、連鎖便利店、中央廚房、冷鏈物流資源與生活圈內需要補充完善的業態結合起來,優先配齊滿足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務等消費需求的26項基本保障類業態。針對個別缺失業態,分析原因,制定任務清單,要求按時、按質配齊。如黑林鋪社區將部分商鋪改造為“一點多用”“一店多能”的服務疊加式便民點,讓“小修小補”回歸大眾視野,增加社區“煙火氣”;眾和社區位置偏僻,牽頭建立“社、商、物”三方共治體系,引入商家打造“和·惠”民生集市,有效解決居民買菜難、購物難、小攤販亂擺亂放造成環境治理難等問題。
關鍵詞二是提升。昆明市多措并舉,增加品質提升類業態。根據社區發展基礎和居民消費需求,以滿足社區居民休閑、健康、托育、社交、娛樂、購物等高層次消費需求為目標,加快發展23項品質提升類業態。其中紅星社區結合社區內商業綜合體較為發達等情況,提出“兩樓互鏈、商居共融”理念,對社區服務中心進行提升改造,建成集宣傳文化、綜合治理、老年大學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桃園社區通過建設“桃源共享會客廳”,舉辦讀書會、觀影會、親子活動、劇本展演,打造15分鐘社區公共空間。
關鍵詞三是智慧。昆明市著力創新模式,發展智慧升級類業態,借助 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發展滿足社區居民定制化、數字化、智能化消費需求的9項智慧升級類業態。拓展智能體驗,推動智能技術和設施設備進社區、進門店,提高便民生活圈智慧化水平。關上中心區社區,基本保障業態和品質提升類業態較為齊全,其結合實際建設一刻鐘便民圈數字孿生動態地圖,聚合修補、便民菜站、醫養服務、遠程問診、社區食堂等資源,通過口碑評分體系,讓社區居民及時準確了解商戶信息。
關鍵詞四是暖心。昆明市在聚焦標準化建設的同時,也不斷先行先試,探索便民補充類業態。針對不同地區社區居民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考慮個別社區空間不足、布點困難等實際情況,以公益項目為依托,探索自助售賣機、蔬菜直供點、早餐供應點、臨時性商業活動等便民補充類業態,既服務群眾,又為社區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崗位。
此外,昆明市相關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商業活動場所服務管理彈性措施》,規范臨時性商業活動,適度允許商業外擺,打造規模化特色夜市街區。通過整合優質資源,建立統一的供應鏈和物流配送系統,打造“多功能愛心餐車”項目,引入市場主體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運營,定時定點提供服務,確保廣大市民能吃上新鮮、美味、安全的早餐,目前已經投放多功能愛心餐車39輛。
本報記者 韓成圓 文/圖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