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觀察 | 大悅城地產商業順流

觀點網 相較于大悅城控股,商業平臺大悅城地產率先在3月28日晚間發布2023年財報。

過去一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舊處于低位調整期,雖然各大房企加大了營銷和折扣的力度,但全國樓市復蘇動能不足,銷售端仍存壓力。

受物業開發業務結算面積下降影響,2023年,大悅城地產整體業績仍有待提振。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總額為132.72億元,同比下降36.3%。

不過,得益于投資物業收入總額的增長,年內大悅城地產整體毛利率提升12個百分點至43%,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人民幣3.4億元,同比下降35.9%。剔除投資物業的稅后公允價值收益及匯率變動影響,公司擁有人本期應占核心凈利潤9.91億元,同比增長20.5%。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早在2020年重組完成之初,大悅城控股便強調,整合后子公司大悅城地產將以商業地產為核心發展城市綜合體平臺。

雖定位為商業平臺,但從過往收入結構來看,物業開發仍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不過,近兩年由于地產行業下行以及商業紅利不斷釋放,大悅城地產業務結構主動或被動都發生了變化。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該公司132.72億元營業收入當中來自物業開發業務的收入為77.05億元,同比下降53.3%,占總收入比例58.05%。

物業開發收入仍舊占據總收入半壁江山,但對比發現,這一數值較2022年79.13%降低了21.08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隨著國內經濟恢復以及消費市場進一步釋放,商業地產市場迎來了穩步復蘇。

數據顯示,年內大悅城地產實現投資物業租金及相關服務收入總額43.59億元,同比增長24.8%,這一業務收入在總收入當中的占比躍升至32.84%。此外,財報提到,投資物業業務毛利率77.1%,較上年74.5%增長2.6個百分點。

由此可以看出,在政策調整與市場變動之下,大悅城地產業務結構悄然發生改變,物業投資整體比重逐步得到提升。

據了解,大悅城地產物業投資業務主要包含購物中心及寫字樓。

年內,該公司購物中心業務實現銷售額約330億元,同比增長33%,租金收入錄得29.98億元,較上年21.58億元增長38.9%。

整體而言,大悅城地產旗下主力產品表現均較為強勢,北京西單大悅城、北京朝陽大悅城、天津南開大悅城、杭州大悅城、沈陽大悅城、煙臺大悅城、成都大悅城、蘇州大悅城、武漢大悅城的平均出租率均在97%以上。

除此之外,其他商業項目出租率保持在95%左右,相較之下,重慶大悅城出租率偏低,僅為90%,年內實現租金收入為1580萬元。

寫字樓方面,過去一年租金收入約人民幣5.13億元,同比增長1.4%。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數據透露,目前大悅城地產旗下自持辦公物業只剩下西單大悅城寫字樓、北京中糧廣場、香港中糧大廈,出租率分別為85%、91%、84%;原本持有的北京中糧·置地廣場以及上海輝盛閣,均于去年下半年成功出售。

過往報道顯示,2023年10月10日,中郵人壽以42.56億元價格接手北京中糧·置地廣場;同年12月2日,由內蒙古“煤老板”控制的上海邕鵬實業以41.42億元的代價拿下上海輝盛閣項目。

此外,期內實現酒店經營業務收入約人民幣9.70元,同比增長75.1%。酒店平均入住率75%,同比增長25個百分點。

酒店業務大幅回暖,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放開以及旅游需求旺盛。數據顯示,大悅城地產旗下酒店項目平均入住率、平均客房收益等,均較2022年出現較大程度的上升。

其中,北京大悅酒店平均入住率達到91%,較2022年上升12個百分點,而三亞美高梅度假酒店平均入住率為83%,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平均客房收益為1330元,平均房費為1595元。

輕資產管理輸出方面,報告期內,大悅城地產主要運營天津和平大悅城、昆明大悅城、上海長風大悅城、西安大悅城、紹興國金大悅城、無錫江南大悅城等購物中心管理輸出項目,實現管理輸出及其他服務收入總額為人民幣1.70億元。

顯然,業務結構調整之后,大悅城地產的商業優勢更加突出。當前,商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不動產金融鏈條逐步完善、退去渠道日漸多元化……可以預見的是,有先發優勢的大悅城地產,或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企業融資方面,大悅城地產仍需進一步加強。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的平均融資成本為4.49%,較全年同期的3.97%上升0.52個百分點。

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計息借貸總額為442.96億元,同比減少3.21%,凈負債占總權益的比率約為44%,較2022年同期的49.5%下降5.5個百分點,公司的流動比率為1.63。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