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龍鄉豌豆 ■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楊安迪
■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劉巧紅
陽春三月,祿勸云龍鄉的田間地頭,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收豌豆。“我種了三畝,每天早上7點多就開始采摘,收益比以前種麥子好多了。”75歲的村民陳興亮邊摘豌豆邊說。
生吃都是甜甜的
煮出來或炒著吃味道很鮮甜
陳興亮一天可以采收四五十公斤豌豆,但對于年輕力壯的熟練工來說,一天采摘一兩百公斤都不是問題。云龍鄉古宜村委會主任、黨總支書記黎江介紹,村里種植豌豆已有20多年,最開始是由外出打工的村民帶回種子零星種植,由于云龍鄉獨特的氣候土壤,特別適合豌豆生長,種出來的豌豆品質特別好,非常受市場歡迎,漸漸地,種植戶就越來越多。
“我們村有568戶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離不開豌豆,現在全村種了3000畝,我自己家里種了幾畝,按照現在的價格,戶均增收預計達8000元以上,如果收購價格能再漲個0.1—0.2元,戶均增收將會達到12000元,豌豆已經成為我們全村的支柱產業了。”黎江說著,隨手從地里摘了一個豆莢遞給記者說:“你嘗嘗,生吃都是甜甜的,煮出來、炒著吃味道都很鮮甜。”
云龍鄉種植的豌豆品種主要是長壽仁,吃起來特別甜脆,當地人喜歡叫它“甜脆豌豆。由于品質上乘、口感清脆、粒粒鮮甜,深受消費者喜愛,這既讓豆農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又讓鄉村振興的路子寬廣起來,小小豌豆成了“金豆子”。
穿梭在云龍鄉新山、古宜兩個村的田間地頭,連片的豌豆地郁郁蔥蔥,纖細的藤蔓上掛滿了鮮嫩翠綠的豆莢,每一個豆莢都顆粒飽滿,隨風搖曳,長勢喜人。豆農們正抓緊采收、裝袋,送往收購點。
古宜村村民劉明勛家就是一個收購點,每天傍晚,他家就格外熱鬧,陸續有村民背著自家采收的豌豆前來,稱重后拿著現金開開心心地回家。劉明勛做豌豆收購生意已有10多年了,像他這樣的本地收購商,村里還有兩三家。“現在每天都要發出去四五十噸貨,多的時候要發一百多噸,裝滿幾大貨車呢,主要銷往省外。”
云龍鄉豌豆
主要銷往四川湖南等地
今年云龍鄉新山、古宜兩個村委會共種植鮮銷豌豆8000余畝,主要銷往四川、湖南、江西、山東、重慶等市場。由于前期雨水充沛,管理措施到位,豌豆長勢良好。經測算,鮮銷豌豆畝產可達800余公斤,按目前價的格計算,產值可達600余萬元。
云龍鄉作為昆明城區的主要水源地,近年來,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以祿勸生態涵養示范區云龍核心區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動“黨建+產業發展”模式,以“支部宣傳動員+黨員示范種植+縣鄉農業部門技術支持+鄉村干部尋市場找銷路”,形成動員—種植—管理銷售產業鏈,帶動全鄉7個村委會發展生態產業。
下一步,云龍鄉將依托村集體經濟運營公司,帶動轄區群眾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的新浪潮中,在破解水源區保護與發展困境中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