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山鄉巨變 筑夢新程

光山村多肉種植基地

松元村日烘干工業辣椒20噸的生產線于2023年10月建成投產。

易門縣小街鄉普廠村藍莓基地內工人正在采摘藍莓。 本報通訊員 李鷗 攝

峨山縣化念鎮搬遷安置點。 本報通訊員 沈陽 攝

2023年以來,玉溪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抓實現代農業基地建設、農民持續增收、美麗鄉村建設星級管理等重點工作,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7.4億元、可比增長3.6%,第一產業增加值259.3億元、可比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303元、同比增長7.1%,農民收入絕對值保持全省第二。

“做好今年‘三農’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好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作為重點任務,按照‘保安全、強產業、促增收、建鄉村、優治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持續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突破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本月初,玉溪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市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部署會議召開,全面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做法,總結去年工作,安排2024年任務,動員全市上下接力推動“三農”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走進江川區安化鄉光山村,巷道兩旁、房前屋后隨處可見形態各異,肉嘟嘟、水靈靈的多肉植物,“多肉聯萌”奏響了鄉村振興協奏曲;來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新寨村,錯落有致的傣家土掌房依山勢坐落在青山腳下,環抱于柑桔林中,見證著當地產業興旺、農旅融合、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故事;古井、古樹、古村,走進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者嘎村,仿佛走進世居傣族大觀園……在玉溪,一村一特色、一寨一美景,因地制宜繪就的秀美鄉村畫卷正徐徐鋪展。

近年來,玉溪市組建推進“千萬工程”三年行動指揮部,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行“掛圖作戰”,以美麗鄉村建設星級管理為抓手,統籌推進村莊規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優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治理能力提升等重點任務。打造了三星級以上美麗鄉村64個,建設“千萬工程”省級示范村55個、提升村875個,澄江市作為試點市整體推進。建成省級綠美鄉鎮7個、省級綠美村莊20個、市級綠美村莊615個。

長期以來,玉溪市始終注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積極推行以工代賑、以獎代補、投工投勞等方式,鼓勵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組建施工隊“土專家”,采取建材詢價統購、就地取材等方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調動農民群眾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

通過玉溪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3次工作調度,今年1月2日玉溪印發《玉溪市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的目標,將通過典型引路來實現由點向面拓展、串點連線成片,實現鄉村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產業融合發展 重塑現代農業優勢

從澄江市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來到松元村,只見連片的農田已經翻犁完畢,村民們正忙著堆肥,為即將到來的工業辣椒種植季做好備耕工作。為解決全村絕大部分村民增收瓶頸難以突破的問題,2022年初,松元村黨總支經多方考察并進行充分市場調查后,面對人均耕地6.54畝的豐富土地資源和良好的立體氣候,探索種植工業辣椒650畝。2022年至2023年,全村累計帶動群眾463戶1605人種植工業辣椒2511畝,畝均增收38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2年的7萬元增至2023年的28萬元,為鄉村振興闖出新路子。

“這是一次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玉溪精神的實踐。”回憶創業過程,松元村黨總支書記卑映雄介紹,“從最開始的示范探索650畝到2023年的2522畝,從銷售新鮮工業辣椒到自建烘干廠銷售干工業辣椒,我們逐步探索出以‘鏈式發展’抓工業辣椒產業發展的思路,搭建起‘黨總支+村辦公司+社會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村辦公司居中統籌上下游,延伸產業鏈,構建起工業辣椒生產端、加工端和銷售端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運用市場力量解決農業生產技術、農資供應、銷售渠道等問題,打消群眾種植工業辣椒的顧慮。”

“2022年村里引進工業辣椒種植的時候,我家就跟著種了2畝,當年收入就有2萬元左右,2023年我又種了5畝,兩年都是訂單收購,收益不錯。今年,我家還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已經和公司簽了10畝的種植合同。”松元村松子園小組村民楊紹強表示,自己家的生活條件因種辣椒提升了不少。

從一村,觀全域。玉溪市始終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為目標,以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為牽引,以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為路徑,切實用工業化理念謀劃推動農業發展,努力把農業建成現代化的大產業。推動農業基地增量提質的同時,注重擴大數量、育強龍頭,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企業、龍頭企業、“四上”企業的梯次培育新格局,推動農業經營主體集聚提升,并結合各地發展實際,圍繞“一縣一業”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打造玉溪農業品牌體系,積極培育農業產業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陽春三月,澄江市龍街街道萬海社區樣榜山基地數十畝土地經過各種機械的整理,已經連片平整,一個以打造高端藍莓種植基地為目標的“榜樣”基地已初具雛形。基地建成后將采取“村黨總支+村辦企業+民辦企業+基地+農戶”的新型運營模式,可就近就地吸收農村勞動力就業1.2萬人次以上,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73萬元,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筑夢路徑逐漸清晰。

齊心增收致富 共治共享和美家園

2023年,玉溪市新改擴建農業基地509個,配套設施農業28.8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14.8萬畝,煙農售煙收入和煙葉稅創歷史新高,新獲認證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248個,78個村、6個鄉鎮入選省“一村一品”專業村鎮目錄。凈增農業企業1924戶、農業龍頭企業48戶,新增“四上”企業3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排名全省第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19787元、排名全省第1,所有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50萬元以上占26%,全市“三農”工作持續向好。

自2017年招商引進第一家多肉種植戶入駐光山并培育為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光山村種植多肉達2860畝,年產值5720余萬元,實現了多肉從種苗培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訂單式生產、銷售運輸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抓住種子培育、電商銷售兩端,把“小肉肉”變成彝家致富“大產業”。同時,實施“花漫光山”四位一體項目,產村融合打造“多肉旅游綜合體”,村企合作開發運營,2023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85.2萬元。

“來到光山隨處可見多肉,村子在多肉的裝扮下變得很有特色,干凈舒適又美觀。”常年在多肉電創園打工的村民李希告訴記者,自從多肉電創園運營起來,自己在這里找到一份工作,光山越變越好的同時自己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如今的光山,宜居宜業還宜游。近年來,光山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常態化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激發基層社會治理動能,實行網格化管理“紅黑榜”公示制度,采用“黨員+群眾+巾幗力量”模式,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以更好的村容村貌歡迎遠方的客人。光山村相繼被列為省級第一批宜居宜業和美示范村創建村、玉溪市2023年度四星級美麗鄉村,“花漫光山”成功申報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長期以來,玉溪持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運用積分制、網格化等方式開展鄉村治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鄉村兩級綜治中心實體化改革不斷深化,省級以上文明村鎮有19個,5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玉溪將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真正把關愛服務做到實處,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農民群眾唱主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本報記者 李蘇榕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