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走進澄江市龍街街道左所社區張涵藍莓種植園,一株株藍莓枝繁葉茂,長勢喜人。綠油油的枝葉間,一棵棵藍莓樹葉綠果紫,散發出淡淡果香。有著5年藍莓種植經驗的種植戶孫建正在對植株進行日常維護,他告訴記者,每年的11月開始,反季節藍莓開始上市,一直持續到來年的一二月份,彌補了其他省份的藍莓市場空白,經濟效益極高。今年最早一批,摘了100多公斤,單價在60至100元之間,預計12月會更好一些。自己一共種了50畝綠寶石藍莓,每年產量10噸左右,今年的收入預計是60多萬元。
除了像孫建這樣“單兵作戰”的種植戶,規模化、產業化、集中化的大型藍莓種植基地也為澄江反季藍莓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撫仙湖畔龍街街道萬海社區綠瑾莊園藍莓種植基地,最早的一批反季藍莓已經開始采摘,采摘工人流連于果樹之間,小心翼翼地將成熟飽滿的藍莓摘入籃中,確保每粒藍莓果都有完好的新鮮度。初采完成后的新鮮藍莓按品級進行挑揀、包裝成禮盒,經過冷鏈處理后便快速運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
據澄江綠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岳國兵介紹,今年自己的新老基地共計種植藍莓1078畝,每畝產量可達1.5噸,市場價差不多在100多元一公斤。基地可以不斷吸納周邊社區村民就業,長達4個月的采摘期可拉動靈活就業人數達14.4萬人次。
“我們在這里采藍莓,離家比較近,比較方便,摘藍莓的工錢大概有120元一天,一個月差不多有3000元的穩定收入,比去外地打工要好一點,照顧子女也方便。”采摘工人資小娜說。

小小藍莓果,帶動大產業。據了解,今年,澄江市藍莓種植面積共計1.2萬畝,全市共有藍莓種植戶237戶,其中種植面積100畝以上的企業、合作社有32個,年出售優質藍莓種苗可達400余萬株,全市藍莓種植總產值可達6.8億元。近年來,澄江市積極推動藍莓產業發展,在分析世界藍莓產業發展趨勢、全國藍莓產業發展形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本地藍莓發展方向和定位,大力開展相關栽培技術研究和技術培訓,提升藍莓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和夯實藍莓產業基礎,推動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澄江藍莓由原來的陸地栽培到現在的水肥一體化,通過設施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實現了一個迭代升級,已成為云南省的種植中心、種苗中心、鮮果中心和技術研發中心。下一步的澄江,將立足現在的藍莓種植,做好區域品牌打造,提升產業附加值。”澄江市農業農村局種植股股長陳春說。
云南網記者 浦美玲 通訊員 楊朔 曹敏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