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創產品吸引了彌勒寺公園的游客

“彌里有樂”園區 本組圖片 ■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毛亞南
都市時報訊 (全媒體記者 毛亞南 實習生 張柔) 咖啡館、茶館、餐館、手作坊……城市公園已不再是老年人活動的專屬地,年輕人也可以在這里找到樂趣。近年來,西山區探索“公園+”模式,依托彌勒寺公園打造的“彌里有樂”文化藝術園區,是一個服務全齡人群、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目前已成為昆明市城市公園轉型后拉動消費的新高地。
上午10點,走進彌勒寺公園,老人們在樹木環繞的“氧吧”里鍛煉身體。樹下的休息凳上,年輕人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偶爾也有慢跑者的身影穿過。這里的“眼鏡博物館”讓人長了見識,“楓敘”茶館窗外的紅楓引來不少人拍照打卡,“院兒”咖啡館的老板娘正準備營業……
“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全年齡友好社區,集文化、旅游、創意產業于一體的‘公園+’新型消費場景模式。” 彌勒寺公園社區主理人介紹,自園區開放以來,每天除了豐富的活動外,還有許多年輕人和親子家庭喜歡的業態,許多藝術青年在這里開設了各種工作室。“院兒”咖啡館顧客盈門,節假日更是爆滿。
“彌里有樂”文化藝術園區主理人佟佳介紹,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優化,目前園區內已有49家市場主體及社會組織入駐辦公,入駐特色餐飲企業8家、文創企業20余家、茶飲咖啡體驗空間10余家,招商入駐率100%,開園半年來,實現營收1700余萬元,初步形成了拉動消費新高地。
西山區金碧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劉曉斌介紹,自2021年起,西山區通過“雙招雙引”引入兩家企業運營彌勒寺公園,建立了“彌里有樂”聯合黨支部,構建了“黨建+文創+老字號”“黨建+文創+藝術”“黨建+文創+新媒體”等新模式、新載體,為園區發展增添了活力。近年來,街道還聯合“彌里有樂”文化藝術園區,為老年人開展義診、普法宣傳、院壩黨課等社群活動;還引進一批有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大師和潮流藝術帶頭人,構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創藝術空間;策劃了一批公共藝術項目和藝術活動,引入民俗非遺文創展集等帶有昆明文化特色的元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