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國內首只“以購代建”供給側改革基金!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發布會舉行

5月26日,“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昆明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3場——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發布會舉行。

市委政研室(改革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就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有關工作進行專題發布。

市農業農村局

全市12334個村組共有集體資產409億元

昆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光耀介紹,2020年底,我市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任務,比國家和云南省提前一年。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數據顯示,全市12334個村組,共有集體資產409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91億元,非經營性資產317億元;集體土地2691萬畝,農用地2591萬畝,其中耕地675萬畝、園地45萬畝、林地1579萬畝、草地242萬畝;集體經濟組織全資企業資產共計6.4億元。

在推進全國試點縣試點任務中,宜良縣2018年完成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清產核資探索形成整治私開亂挖、整治不規范合同、矛盾糾紛化解三個專項整治的宜良經驗,獲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推薦;富民縣2019年完成全國第三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在試點實踐中探索形成抱團發展、擴權賦能、基金扶持、村企合作、依托生態資源等5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安寧市和石林縣202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全國第四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安寧市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石林縣探索形成黨建引領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鮮活經驗。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是享有土地承包、宅基地、集體收益分配等權益的身份,身份認定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群眾最關心,也是矛盾糾紛最集中的工作。梳理外嫁女、城鎮子女但落戶農村、外籍人士但在村組生活多年等10余類特殊人群認定情況,全市12334個村組共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43.16萬人,成員名單全部登記造冊存檔。

截至2020年底,因城市建設導致部分參加清產核資村組的集體資產資源全部被征占用,村莊實現城鎮化,不具備產改基本條件的146個清產核資村組退出產改,其余12334個村組全部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成立的集體經濟組織全部制定章程和管理制度。

2021年3月15日前,全市1233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均完成理事會、監事會換屆和選舉工作,村級黨組織負責人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負責人的比例為95.3%,村委會主任擔任監事會負責人的比例為95.2%。

市發改委

去年昆明民間投資增長10.5% 增速高于全國9.5個百分點

昆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左暉介紹,昆明市經濟體制改革主要體現為“四個成效明顯”:

第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建立產能過剩行業退出機制,成立國內首只“以購代建”供給側改革基金,引導落后淘汰產能有序退出或改造提升。

“十三五”期間,共化解煤炭產能301萬噸,淘汰落后產能556萬噸,其中鋼鐵80.6萬噸、水泥207萬噸、焦化150萬噸;2017—2020年,全市累計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約1478億元。

實施補短板專項方案,著力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教育衛生等方面打出一系列改革“組合拳”,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

第二,投融資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出臺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政策措施,政府推進的重點事項和重大建設任務一律向民間資本開放。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及時清理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設置的歧視性規定和隱性壁壘。2020年,我市民間投資增長10.5%,增速高于全國民間投資9.5個百分點。

第三,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建立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

2020年,昆明市財政管理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確定8大類18項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事項保障標準,明確市與縣區共同財政事權的支出責任分擔方式,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為縣區騰出更多財力支持經濟發展。

第四,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明顯。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把現有24家市屬國有企業整合重組形成“2個平臺公司+6個產業集團”,使國資布局結構更趨優化,推動經濟發展作用更為顯著,實現“1+12”的改革成效。

昆明市商務局

年內啟動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昆明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魯介紹,近年來,昆明市強化自貿區制度創新釋放改革紅利。實施投資便利化改革,構建“三免一限+智慧政務”(免費刻章、免費UKey、免費幫辦、一址多地、限時辦結)新模式,自貿區昆明片區內每戶企業注冊成本節省1200元,營業執照制發時長壓縮了60%。

實現跨境電力交易全程電子化,推動21條輸電線路與境外聯網。推出“一戶百幣”、農產品貿易跨境結算、境外權益抵押融資等跨境金融服務工具。

推進國家級步行街南屏街改造提升試點,建設2條省級特色步行街。去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070.4億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5倍。今年前四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03.36億元,同比增長21.9%。

建設花卉冷鏈物流等4條現代供應鏈體系,系統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樞紐節點功能顯著凸現。規劃規范中藥材、橡膠、紅木、肉牛、高原特色農產品等商品交易中心建設標準,完善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鼓勵直播行業發展,去年全市跨境電商實現進出口額16.2億元。

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促進機制、政策體系和監管模式。去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完成1105億元,是“十二五”期末的8.9倍。今年前4個月,進出口總額完成454.4億元,同比增長73.1%。

推進市場化改革,促進會展產業發展。去年全市會展業實現總體經濟效益139億元。今年前4個月會展業實現總體經濟效益23.14億元,同比增長159.55%。

市委深改委

全市累計培育家庭農場11486家

中共昆明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戴惠明介紹,7年多來,市委深改委(領導小組)共召開會議42次,堅持第一時間傳達學習、深刻領會中央和省委深改委會議精神,審議重大改革方案258個,部署推進各領域改革任務1359項,市級層面共形成制度成果1273個,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支撐昆明改革的“四梁八柱”,累計承接國家、省級改革試點139項,一些基層改革創新亮點紛呈,形成了一批具有昆明特色的經驗典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510億元,推進科技資源配置、科技管理、科技服務、人才發展等方面改革創新,有序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

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創“一網四中心”、政務服務“七辦”模式,先后獲得全國十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榮譽。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6733億元,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較2014年的第17位前進5位,榮獲“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城市”稱號。

圍繞鄉村振興,持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全市累計培育家庭農場11486家,居全省第一名,晉寧、尋甸創建為省級“一縣一業”示范縣,宜良被列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嵩明創建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創新“三社聯動”社會治理模式,“圍院式管理”“幸福鄰里”等社區治理模式得到國家和省級肯定推廣。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包”模式在全國推廣,獲批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入選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被認定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榮獲“中國十大最具文化影響力城市”稱號。

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持續擴大,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86%。

健全滇池保護治理機制,建立“四級河長五級治理”體系,滇池水質達1988年建立水質數據監測庫以來最好水平。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宜居城市”等稱號,獲評聯合國人居署“國際花園城市”金獎,2018年位居世界春城80佳第一名。

市政務局

《昆明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列入立法計劃

昆明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昆明市政務服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江介紹,《昆明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已列入今年市政府立法計劃,屆時從制度設計、重點領域、協同共治三個關鍵環節入手,將行之有效并可長期堅持的做法逐步上升為制度規范,強化法治支撐,以法治手段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不見面”辦事服務。

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減、并、放、轉、調”為抓手,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減少行政裁量權,精簡下放48項行政許可事項,動態調整36個市級部門5800項權力事項權責清單。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在生產許可、項目投資、證明事項等領域推行承諾制。

推進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堅持“大政務”思路,將“互聯網+政務服務”拓展至公共資源交易、投資服務和黨群服務領域,全國獨創“一網四中心”,“互聯網+政務服務”從“+1”到“+4”。創新開展昆明政務“七辦”服務,完成616個“一件事”主題集成,持續推動“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不斷提升群眾企業線上線下辦事體驗。

加快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依托省政務平臺,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線上“應上盡上”和線下政務服務大廳“應進必進”,“一窗通辦”所有事,16736項實現“全程網辦”和“零跑腿”,網上可辦率達98.2%,“全程網辦”比例提升至91.5%。與全國20省區市的48州市172區縣共220地“手牽手”構建全國參與地區最多、區域跨度最大的“跨省通辦”云聯盟。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及時出臺實施應對疫情穩增長20條、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條、促進外貿穩增長23條、政務服務20項等政策措施,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昆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探索“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融資”服務模式,搭建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昆金服”,累計服務項目1400多個,企業7300多家(次),盤活釋放保證金26億余元。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