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經驗、缺模式、缺資金、缺資源、缺人才
2001年,昆明商業地產第一次被熱炒起來,金碧輝煌、鴻城賽特、和平盛世、新東方女人廣場、福林廣場等相繼出現,將昆明商業地產首次推向高潮。而后,從普通商鋪到商業街;從普通超市到倉儲式賣場;從普通百貨到即將出現在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的大型購物公園......短時間內,昆明商業地產以“奔騰”的速度完成了多次升級。
然而,在輝煌的背后,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昆明商業地產也在經歷著“陣痛”。目前,除福林廣場在正常經營外,以返租模式運作的金碧輝煌、新東方女人廣場,以產權商鋪模式運作的鴻城賽特、和平盛世,都已“敗走麥城”。這讓我們困惑——昆明商業地產究竟缺什么?
缺人才:復合型人才最受歡迎
商業地產包含了“商業”+“地產”兩個概念,從資本運作的慣例來看,即開發者的權益、所有者的權益、經營者的權益,再加上后期管理者的權益。因此,它與住宅開發不一樣,商業地產是以經營成功為標準,這就決定了商業地產從開發、銷售、經營、管理每個環節都要投入比住宅更多的精力。而昆明,許多大公司的轉型帶動了一批住宅房地產公司進入商業地產領域。由于缺乏經驗,他們沒有考慮到區域科學性布局,重復建設,造成了網點布局結構性、地域性的不合理,加大了開發風險;有的發展商繼續沿用開發住宅地產的方式,抱著“賣完就走”的經營思路,將風險完全留給了中小投資者;還有些開發商采取“先開發后招商”的方式,憑非理性的感覺進行項目投資,在沒有明確的目標、明確的客戶、明確的業態組合的情況下就開始破土動工,然后再考慮如何招商的問題,其結果是招商效果不好,經營更成問題。
缺經驗:商業地產商多半路出家
目前昆明商業地產界能夠稱得上樣板的項目還不多,可行的開發模式仍在困繞開發商,當然,這也是全國各地商業地產商的通病。
目前,昆明商業地產投資開發贏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產權分割:通過分割出讓產權,很快收回投資;二、售后返租:產權掌握在開發商手中,可以抵押再貸款。這兩種模式無疑都是開發商迫于資金壓力的一種短期經營行為。
業內人士認為,商業地產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在確定選址后,能夠與一些大的商家先行溝通,對布置多大賣場、百貨、餐飲等心中有數,并以此設計商場,再設置營業面積、層高、承重、電梯、供電、消防、客流、停車等,大的主力店定了,其帶來的大量人流和相對穩定的收益,可以幫助項目度過最初幾年的艱難期。
缺模式:可行的開發模式仍在探討
目前來說,項目開發資金主要還是銀行貸款、一部分自有資金和預售資金,而銀行信貸仍是商業地產的主要融資形式,由于銀行貸款提供的資金數量和使用期限都有嚴格限制,項目風險首先由開發商完全承擔,然后才是銀行,不利于風險分散。
有沒有其他新興融資渠道能突破資金瓶頸?最近談得比較多的主要是基金和房產信托。
基金是由投資基金來投資商業地產,或者說一開始就有投資基金進入進行控股;蛘呱虡I地產開發建成后由投資基金作為收益型物業來購買,把商品買下來進行經營,這樣資金鏈就不會斷裂。不過目前昆明成功引入基金的商業項目幾乎沒有。主要原因在于,昆明商業地產開發商思想意識和實際操作上都沒準備好。
缺資金:收益比住宅慢,資金從何而來?
客觀地說,目前昆明商業地產空置率不算低。招商難主要體現為缺乏商業資源,百貨主力店、倉儲式零售店來來去去就是那么幾家,商業的差異化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昆明商業經營的業態種類還不是很豐富,據統計,目前中國經營形式最豐富的上海,但也只有30多萬種業態,而美國目前有150多萬種,是中國的五倍多。雖然,業態的種類是跟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生活需求相關聯的,不過多一點創新的經營品種,引進一些適合的新業態,也能為商場增加一些亮色。
缺資源:經營業態亟須創新
商業地產的開發模式、經營方式、盈利渠道等都要求具備地產開發和商場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商業地產的從業人員要么來自地產商,要么來自零售商,兩者素質兼備的人才比較少。由于昆明商業地產剛剛起步,而產業生態鏈條相對較長且需要完善,后續問題還很多。許多地產開發商表示,首先是缺乏具備成熟經驗的招商團隊,多數項目在高檔奢侈品的招商上都感覺乏力;其次是商場經營管理團隊少,人才稀缺。而招商與商場管理都是商業地產運作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項目的成敗。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