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要做“中國健康之城”

從擲地有聲率先在全國高舉大健康發展旗幟,到頂層設計基本完善;從自然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到成為國內大健康發展的重要舞臺;從昆明北郊的茨壩一隅,到世界矚目的國家植物博物館……2016年,當“健康中國”正式確定為國家戰略之后,昆明市明確提出打造“中國健康之城”城市品牌。

4年后的今天,發展大健康正成為昆明用智慧與實力疊加探路的生動實踐,在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征程上,跑得越發沉穩自信。如今,昆明大健康發展已駛入“快車道”,一個以大視野、大手筆、大格局傾力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動能,一個市場化、融合化、國際化的大健康發展新局面正呼之欲出。

馳而不息 一張藍圖繪到底

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歷史的指南針,為具有豐富生物資源和大健康產業集聚優勢的昆明,帶來了重大發展契機。

“昆明是享譽全球的‘春城’,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門戶,生態優勢和生物多樣性、民族多樣性優勢突出,具備發展大健康的獨特條件。”為落實“健康中國”行動部署,緊跟“健康中國”發展戰略,2016年9月,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基于大生態,依托大數據,結合大旅游、大文創,發展大健康”的思路,率先在全國舉起大健康旗幟。

追求夢想,離不開正確的方向;砥礪前行,需要更清晰的思路。為此,昆明市一步步穩扎穩打,建立健全了昆明大健康發展領導和推進機制,并按照“長期有規劃、中期有方案、近期有項目”的工作目標,于2016年發布《昆明市大健康發展規劃(2016—2025年)》,并在隨后印發《昆明市大健康發展規劃實施方案(2016—2020年)》《昆明市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關于加快昆明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

2019年底,《昆明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出臺,更明確了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昆明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將聚焦醫療服務、健康產品、健康管理、健康養老、健身體育、健康旅游、智慧健康共七大重點領域,謀劃27個方向、7個特色集群以及8大工程,構建產業全覆蓋、健康全過程、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產業體系。

昆明市大健康發展有關的頂層設計已徐徐繪就,將成為推進昆明大健康發展、在全國形成示范效應的重要抓手。

梧高鳳至 一片熱土建設忙

當下,在梁王山現代農業公園工業大麻種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整理捆扎已經收割好的、進入成熟期的工業大麻。在原料喜獲豐收的同時,昆明國際工業大麻產業園在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揭牌,將加速推動工業大麻的全產業鏈在昆發展。

在昆明高新區馬金鋪片區,云南通盈藥業鉑類抗腫瘤藥物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全面封頂,一座可生產全部鉑類原料藥的基地雛形逐步顯現。

這些僅是昆明市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昆明高新區聚集了云南省80%規模以上制藥企業,依托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藥集團、沃森生物、云南貝泰妮、拜耳藥業等近200家國內知名企業的聚集優勢,重點發展醫藥制造產業。其中,昆藥集團率先成立青蒿素中試車間,成為全球最大抗瘧疾藥原料藥生產基地;貝泰妮集團旗下品牌“薇諾娜”運用多項專利技術,標準化生產,產品有效性、安全性得到消費者及皮膚專家廣泛認可,位列電商銷量全省第一、國產功能性護膚品第一。

隨著大健康向縱深發展,昆明已成為國內甚至國外生物醫藥、康養醫療知名企業的重要舞臺。目前,博奧生物集團健康惠民合作、泰康之家滇池國際生命健康城、鵬瑞利國際健康城、綠地健康城等重點建設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截至目前,昆明市大健康在庫重點項目逾100個,累計完成投資489億元,大健康產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0%以上。全市大健康產業已初步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發展態勢,而各縣(市)區也結合自身發展定位,對大健康進行差異化布局,形成星羅棋布的良好局面。

高位統籌 一朵“水絨花”待放

今年,昆明植物園、黑龍潭公園的楓葉紅得比往年更早些,觀賞“楓景”的人們,也期待著該片區的另一項重大蝶變——國家植物博物館的建設推進。

高效推進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是昆明市展示大健康發展優勢,擦亮“中國健康之城”品牌的重要舉措。2019年10月8日,云南省政府、中國科學院、昆明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共建國家植物博物館協議書”。三方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共同努力 ,把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頂尖的公益性大型專題博物館,國家植物園體系的核心植物園,云南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示范園區。

國家植物博物館將突破傳統的博物館建筑范式,創造“館、庫、園”三位一體的空間格局,一次規劃、分步建設,目前各項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從造型來看,國家植物博物館屋頂采用晶瑩剔透的網殼設計,從高空俯瞰,好似一朵“水絨花”綻開在山水之間。

國家植物博物館建成后,將進一步充實強化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標本館;統籌整合既有的中科院昆明植物園、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樹木園和黑龍潭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植物園體系的核心植物園;突出云南生物多樣性優勢,規劃布局特色分館,與主館、植物園相輔相成、互為支撐,成為特色鮮明的國家植物博物館園區整體形象。

全民共識 一心打造健康之城

蓬勃發展的勢頭表明,昆明大健康產業正迎來最好的時代,而昆明打造“中國健康之城”的點滴變化,群眾最有發言權。

隨著一批批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醫療和康養機構進駐,昆明的大健康發展與百姓貼得更近。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與云南合作共建,在昆明再造一個“阜外醫院”,長期安排北京專家坐診,讓群眾看病不用再北上。同時,依托昆明市延安醫院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合作共建全國首個高原呼吸病學研究中心;依托昆明市經開區人民醫院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合作共建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依托廣安門醫院滇中新區分院建設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開啟了京昆、滬昆醫療合作新篇章。

健康生活目的地、大健康產業示范區、高原健體運動……健康,已成為這座城市最亮麗的“底色”。每年秋冬,和紅嘴鷗一樣愛上昆明的,還有大批“候鳥老人”。截至2019年底,居住在昆明的外埠老年人有16萬人。近日,攜程、去哪兒網大數據也顯示,到昆明過暖冬,成為銀發族游客的避寒熱選。

國慶假期過后,來自山東的陳女士便來到昆明,入住七彩云南·古滇名城養老小鎮。剛一入住,小鎮就為老人進行了全套體檢和評估,并為她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和生活管理。在這里,陳女士和來自全國的老人們體驗著專屬的“健康驛站”服務,感受著滇池沿岸的旖旎風光,她坦言:“這是我考察過養老最好的地方。”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了全民健康意識,增加了健康需求,拓展了社會就醫方式,在重點統籌好醫療衛生事業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兼顧好‘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昆明市大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充分發揮昆明醫藥生物產業聚集區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健康產品制造項目建設,著力發展健身體育產業、養生養老產業以及健康旅游產業。

在政策春風與軟硬實力的雙重加持下,昆明大健康正迎來高光時刻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