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龍街、舂餌塊、耍火把、飄河燈兒、撮魚、趕泥鰍、吹馬豆槍、摜沙鍋、疊四角板、用桉樹果果轉陀螺……這些小時候的快樂源泉,隨著時光流轉,灑落在城市的角落里,遺落在細碎的記憶里......
于滇池一隅而立的呈貢,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與歡樂時光。生長于此的孩童記憶里都有幾首童謠,時不時帶著舊鄉音隨口而出:
斗蟲蟲,咬手手,雞飛飛,飛到后院下個蛋,拿給媽媽做晚飯。
“螃呀么螃蟹(hai)哥 ,八呀八只腳 ,兩只大眼睛 ,一個硬殼殼 , 一個螃蟹八只腳 ,兩只眼睛那么大呢殼 ,兩把夾夾尖又尖 ,走起路來么攆也攆不著 , 一個螃蟹八只腳(jio) ,鉆進水里攆也攆不著 ,兩把夾夾尖又尖 ,夾著哪個么甩也甩不脫!
百年龍街,久違的煙火滋味
汪曾祺先生在《做飯》里說,他生平最愛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深表認同,閑暇的日子,最愛去逛菜市場,在一蔬一菜里,感受最有人情味的生活。如果有鄉街子可逛,普通的菜市場便只能往后排一排了。因為鄉街子除了最新鮮的果蔬,還有很多日常難見的稀罕玩意兒出售,只逛一逛,就足夠消磨一天好時光。
昆明的傳統集市有普通鄉街子,也有以十二生肖命名的街,如馬街、羊街、雞街、狗街、牛街、龍街等等。呈貢老城的老街,便是以生肖命名的龍街。每月的逢3、逢8,是趕龍街的日子,不太規整的攤位、載滿貨物的擔子,擁擠的人群綿延數公里,帶著鄉音的叫賣聲不絕于耳。在龍街,除了可以買到最新鮮的蔬菜、當季水果、日常用品,還有很多獨特的小玩意兒,比如小型瓦貓、編織的菱角……
頭頂“陰丹藍”帕子,身穿對襟衣,腰系花圍腰的老人家,大多是呈貢本地人。有的賣豌豆涼粉,包括米涼蝦、玫瑰木瓜水,有的賣鮮花、有的賣蔬菜,有的賣傳統服飾,因為她們獨特的服飾,總能一眼就認出來。
趕龍街,不僅僅是購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情感釋放。無論隨便逛逛看個熱鬧,或者列好清單有備而來,最后都會滿載而歸。每次趕集,都喜歡空腹前去,因為惦記著那一口羊湯。到集市上先找一家羊湯鍋小店,點一碗羊肉湯或者羊雜湯,乳白的湯汁、帶皮的大塊羊肉,加點鮮薄荷與糊辣椒,趁熱吃下酣暢淋漓。下午逛累了,豌豆粉、炸洋芋、烤豆腐、涼米線、豆面湯圓換著吃個夠,買足所需,滿載而歸。
平日里的龍街,褪去繁華,卻風韻猶存。樹蔭下和廣場邊,路過時總能看見一些爺爺奶奶在對唱山歌小調。有固定詞調,也有freestyle,獨特的趣味和對歌方式竟與如今流行的說唱有異曲同工之處。
滇池湖畔,老去的漁舟帆影
依滇池而居的呈貢,遵循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把打魚撈蟹融入到日常農忙之余。
滇池邊有靠打漁為生的漁民,夜里架起小船,借著月光,在波光瀲滟的湖面撒下用麻線編織的漁網,天亮前收起網,把所得魚蝦拿到老街去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那時的滇池清凈明澈,魚蝦肥美。可舊社會時期魚蝦不值錢,打漁為生的人家生活極為清苦,很多漁民無以為家,只能住在船篷里。撐船的漢子時常唱到:“小小漁船孤單單,浪大日子難上難。人人都說滇池好,海風吹來透身寒。”新中國成立后,漁民們分到了土地,蓋起了房子,開始半農半漁的生活,日子也日漸舒適起來。
如今以種田為主的居民在農忙之余也會拿起釣竿,帶著孩子與狗,尋一片安靜的垂釣點,大人安靜地等魚上鉤,耐不住寂寞的孩童帶著狗子挖蚯蚓、追蝴蝶,忙得不亦樂乎。每次垂釣都能有所收獲,有時是幾條小魚,正好煮一鍋鮮美的魚湯。運氣好時可以獲得滿滿一竹簍,拿回家殺好洗凈曬起來,作為日常下酒小菜。
漁民們每次出海打漁前,都會先到海晏村的石龍寺燒香祈福。石龍寺始建于明朝,歷經400多年的風雨,如今已經稍顯殘破,但這些斷壁頹垣依然向世人展示著曾經的輝煌,大殿西南有一座“望海樓”與西山遙遙相對。登上望海樓,整個滇池盡收眼底,明崇禎皇帝曾親題“松風水月”。
深悠老城,靜待拂去塵埃
在呈貢老城,人聲與車馬聲將遠處滇池的海浪聲淹沒,交織在一條條煙火味十足的街巷。集中而擁擠的街道,車來車往;略顯破敗的小店,飄出陣陣濃郁的豌豆香;牽著孩子的母親,一手提鮮鮮蔬菜匆匆走過;跳筐賣梨的大叔,用高亢的鄉音叫賣。縱橫的老街深處,是一條條通往院子的窄巷,門口曬太陽的老姐妹,仿佛在敘說著這座老城的往日故事。這些巷子住著善良淳樸的呈貢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緊守著散發芬芳的庭院,歆羨著更為的舒適家園。
歲月流動沉淀了城市繁華,時光無聲留下云淡風輕。隨著呈貢日新月異的發展,新城建設已初具規模,然而無論城市怎樣向前發展,老城永遠是故事的起點,煙火最濃的所在。
逐漸被高樓大廈包圍和吞沒的老城,專屬于老城的熱鬧與喧囂,已如光陰搖曳在斑駁的樹影里,給人留下并不算好的印象:老城的很多建筑建于上世紀70、80年代,基礎設施配備較差,公共配套落后。老城區與現代都市相比較為落后的景象,與正在崛起的新呈貢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生活了近一輩子的老年人,不愿離了故園,向往新生活的年輕人卻忍不住想要逃離,而追求更好生活水平的人群,也開始另尋向往的生活,卻又不舍兒時的記憶。
留住鄉愁,重現昔日繁華
老城承載了呈貢人太多的記憶,有艱辛,也充滿溫馨。這些情感隨著溫暖的,炙熱的時光留在了歷史長河里,充滿而歷代呈貢人生活印記的居所和環境,也面臨著亟待更新的局面。
中國新型城鎮化引領者華僑城的入駐,為呈貢人留住鄉愁,重現老城繁華,開啟舒適生活找到了新的融合方式。基于三十余年積累的文化、旅游、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經驗,結合呈貢老城的歷史文化、居民情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華僑城對呈貢老城的更新與改造,將在這座城市建立一張國家級文旅新名片,也為呈貢人民建造一片生態宜居家園。

呈貢老城規劃效果圖
華僑城三臺山城市更新,通過獨特的創想文化,帶著致力提升中國人的生活品質的使命,將“文化+旅游+城鎮化”的思路一點一滴實踐于呈貢老城。在這片山水人文之地,激活“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的城市繁華,安放“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詩和遠方。
在呈貢,華僑城秉承保護與開發并重,連接歷史與未來,建造情懷與功能相容的新老城。為生長于此的呈貢人留住記憶里的鄉愁,讓想要進駐這片的土地的人獲得新城體驗。
老城,不是記憶的點綴
不是遺落的舊時光
是見證夢想成長的地方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