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緊土地閘門 地方政府3成用地被核減

城市建設用地的總閘門被再度收緊。

國土資源部11月初發布的2007年度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審批結果顯示,地方被核減的申報用地面積占到了全部申報面積的31.81%。

其中有多少房地產開發用地被核減,尚無具體數據。

"國土資源部在向國務院報批城市建設用地前,先期已經進行了篩選。"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有關負責人向本報透露,"目前,國土資源部還存有很多單獨選址和城市建設用地急需批準的申請報告。"這意味著各地送交國土資源部的用地申請總量比國土資源部報送國務院的還要多。

上述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負責人指出,大幅度核減各地建設用地指標,一方面是省級人民政府對城市建設用地審批方式調整估計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土地閘門再次明顯收緊的信號。

核減是調控的需要

據了解,需報國務院批準建設用地的城市涉及84個(包括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50萬以上的城市),國務院對其中23個省(區、市)的47個城市的申報用地進行了核減,申報的用地總面積和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分別減少31.81%和24.56%。

這次各地建設用地申請被大幅度核減與建設用地審批程序調整有一定關系。國務院31號文規定,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對城市建設用地審批方式進行調整,報批程序由原來的城市一年多次申報、國務院多次審批,調整為以省(區、市)為單位一年一次性申報、國務院一次性審批。

"今年是新審批方式實施的第一年,各地用地需求準備不足。"國土資源部另一位官員表示,"實施新審批制度今年是第一次,對各省市國土資源系統參與宏觀調控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各地國土部門對下一年要上的項目要有所預計。"

上述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負責人強調,"核減并不是說明各省沒把好關,而是為了宏觀調控的需要",對每個年度土地供應總量的嚴格控制,是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的重要一環。

在年初發布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時,國土資源部就曾強調,要加強對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速度、結構的控制和引導,嚴格對各地土地利用計劃進行考核。

國土資源部在用地批復中明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等三類住房用地不得低于居住用地的70%,對廉租住房建設用地實行行政劃撥,在土地供應計劃中要予以優先安排。

全方位監管建設用地

除了收緊土地供應的閘門外,國土資源部正在著手對已經獲批的城市用地加強管理。2006年,部里出臺了320號文件對具體工作進行了部署,前不久又在寧波開會討論批后執行的問題。

11月9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內部會議,研究如何落實城市建設用地"批后監管",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對批后監管"提出了嚴格要求"。

依據監管工作思路,國土資源部目前正在對企業的囤地情況展開調查。根據安排,今年年底前,國土資源部將對房地產開發用地逐宗檢查,主要內容為企業履行土地合同的情況。

也有業內人士擔憂,核減地方建設用地指標或許會導致少數開發企業以建設用地核減為借口制造土地緊張氛圍,趁機抬高房價。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教授嚴金明提醒有關政府部門要提高警惕。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