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的成長歷程,就像是由一個懵懂的女孩,慢慢在向內外兼修的女人靠攏——
住別墅會“苦”嗎?乍一聽這個觀點,大多數人都會不屑地回應一句:“站著說話不腰疼。”在國家大力倡導建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時候,探討這一話題,似乎更有“無病呻吟”之嫌。
不過,任何產品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留下跌打損傷的印痕。作為滿足高端消費需求的別墅的發展歷程,實在地記錄下了地產業發展的種種典型,而由此折射出的經驗與教訓,對各類樓盤的建設都不無裨益。
探討昆明別墅的“進化論”,渴望的是在講述別墅成長故事的過程中,讓它精彩的創意、前衛的探索在更多層面的樓盤中得到推廣借鑒,全面提升居住品質;同時,也讓它“虛榮”的弊病得到深入解讀,提醒賣房人和買房人都更加務實、理性。
2005年,滇池高爾夫、滇池名古屋、世博生態城、嶺東·紫郡、公園道1號等兩三年前就已開始研發、建設的別墅項目,以不同的“招牌菜”為誘餌,同時在昆明樓市中擺下一桌桌盛宴,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從哪里下筷。
別墅在中國,已有10多年的高速發展期。10年變幻,來自消費市場的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買別墅已從炫耀成功更多地轉向關注居住體驗。一種全新的別墅居住文化和新的別墅階層開始興起,與此相適應,別墅的開發、設計與定位也涌現了諸多新跡象,我們姑且把它們定義為“別墅新生代”。
在國家嚴格控制別墅用地的調控背景下,作為滿足高端消費需求的住宅,“別墅新生代”被賦予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研發和建設過程中越發精雕細琢了,因為,資源稀缺不容遺憾存留。大浪淘沙,誰與爭鋒,新的競爭也給“別墅新生代”留足了市場升級的空間。
煩惱“老別墅注重的是氣派,面積傻大傻大的,功能、布局卻很不合理……”
什么樣的人買別墅?他們需要什么?中國別墅網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周鐵山說:“買別墅就是買理想、買生活、買追求、買感覺、買體驗。”
這句話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同。云南省綠色發展研究會秘書長劉磊講了幾個故事:“我的一個朋友住在離昆明有些距離,周邊配套又不那么完善的一個別墅里,每到星期四,孤獨的他就開始到處打電話預約朋友周末過去玩。為了最大程度‘吸引’大家,他主動在家準備好各種美食,還專程租賃了中巴車來接送大伙,‘殷勤’之意毫不掩飾。另外有個朋友,每天起早貪黑賺錢養別墅,只留保姆在家,呵呵,保姆比主人日子過得還‘逍遙自在’,每天早上起來給花澆澆水,給魚喂喂食,然后就到陽臺上搖著吊椅曬太陽,手里還捧一本瓊瑤小說。主人呢,反倒常在辦公室里熬夜加班,湊合著在沙發上打盹。”所以,劉磊總結說:“喜歡喧囂的人不要買別墅,沒有閑工夫的人也別買別墅。”
在建筑形式上、物業管理上,過去的別墅也留下了太多遺憾。比如,房屋外立面全部貼瓷磚,與別墅內部品質不相符。再如,鄰里間距很窄卻偏偏對開的窗戶很多,私密性沒保障不說,對方的家居裝飾百分百地決定了自家窗外的景觀質量,要是碰上個愛用金黃絲絨布當窗簾的鄰居,就只好每天把餐廳桌布當風景來看了。還有曾經熱炒過的“胖別墅”現象,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思想,造就了千奇百怪的“自留地”花園,簡直就是過去“筒子樓”里“占道經營”的升級版本。
外來別墅嫁接到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毛病十有八九。一位長期從事別墅項目開發、銷售的洪先生說:“在昆明,乃至中國大部分城市,因為土地資源、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別墅的大規模開發是不符合國情的。與此同時,能消費別墅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開發商和建筑設計師們還擔負起了引導別墅消費者的職責。說白了,就是我先告訴你住這個房子可以這樣來享受生活,你要是感興趣,就來買這種生活方式。”
大地建筑師事務所的建筑設計師周聰,曾設計過俊園、翠鳴園等都市高檔住宅,回顧昆明別墅,他談到:“當別墅開發還處于摸索階段時,大家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只要有天、有地,有獨立的院子,面積大,房間多,就認為是別墅。其實,那只是普通住宅的一種單純擴大,類似于把3室2廳或4室2廳的房子做了個簡單疊加。”來自澳洲的公園道1號設計師潘泰也認為:“老別墅注重的是氣派,面積傻大傻大的,功能、布局卻很不合理,沒有考慮中國住戶的需求,更多是在模仿西式別墅模式。”漸悟“別墅就是要吸納高尚的人,使他們的高尚情操具化在建筑形態和細節之中。”
一個美麗的別墅是怎么誕生的?她全身上下有哪些可人之處?清華紫光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呂大龍說:土生土長的中國別墅成為頂級別墅的時候,那是真正的別墅時期。
“我們要在昆明打造出‘有根’的別墅。”建筑師周聰說,這包括兩個概念:“第一,別墅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傳承性,這一點需要充分體現。別墅可以住進一個大家庭,家里有了老人,有了孩子,才完整。設計的時候,要把中國人的這種心理考慮進去。第二,別墅不是普通住宅的簡單的擴大,要把‘有天有地’這個概念進行延伸。比如說,有地,就可以包括國外流行的那種‘半地下室’,可以當儲藏室、個性陳列間、廚房等等;有天,則要把春城燦爛的陽光考慮進去,做大露臺、大閣樓、大的陽光觀賞臺等。”
“別墅的研發還要把昆明的氣候作為一個重點研究對象。與其它城市不同的是,昆明夏天比較涼快,氣溫不高但是太陽很烈;冬天常常是外面陽光燦爛,室內比室外更冷。所以,在昆明的別墅開發中,完全可以考慮改善墻體的隔熱性能和通風,從設計本身下功夫,進一步體現一種社會責任心和環保意識。目前昆明市場上流行做熱帶景觀,但是昆明冬天很冷,到時就必須對植物采取保護措施,又增加了成本。昆明本地的樹種很多,只要規劃出色,同樣景色迷人。”周聰繼續暢想著。
作為一個熱心環保的人士,劉磊最關心的也是房子的節能問題。他和朋友去參觀世博生態城時,發現有一部分人不太接受那里的房屋外觀:“灰撲撲地,像一個一個的盒子。”恰恰相反,劉磊認為,這樣的外觀是和它的節能、環保、智能以及周邊的森林相匹配的,毫無突兀、炫耀之感。
周聰還說到與每一個昆明人息息相關的例子:“滇池旁聚集了大量別墅,如果每一個別墅的開發都走在環保的前沿,盡可能少地排污進滇池,那么我們的環境將會更美。住在里面的人也會自豪,因為自己為保護滇池盡了一份力。”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別墅的機遇來了——“別墅就是要吸納高尚的人,使他們的高尚情操具化在建筑形態和細節之中。”周聰總結道。誓言“一個家庭在一起,必定是靠‘愛’的紐帶維系,那開發商怎么能視而不見呢……”
北京易郡泰盈地產總經理閻少華說:“居住建筑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由此產生了文化。”那么,要維護特有的別墅文化,開發商和設計師應該做些什么?
周聰說:“要將愛情進行到底。”什么意思?“一個家庭在一起,必定是靠‘愛’的紐帶維系,開發商怎么能視而不見呢?一對年輕人剛剛結婚,需要保持長久的愛情,設計師又怎能不管?比如設計廚房時,就得考慮兩個人在一塊兒做飯需要的空間;設計陽臺的時候,就把老人、小孩、大人的位置全都想好,這樣的一家子聚在一起,多么其樂融融啊!”建筑處處可以體現人性的關懷,只要開發商和設計師用心。
后期服務也是個重頭戲,洪先生說:“別墅是個考開發商水平的產品。不僅要在前期把握市場脈動,在設計上下足功夫,還要注重后期的物業管理。公園道1號就是個例子,專門請到‘世邦魏理仕’來做物管顧問,以求與高檔社區相匹配。”
這種個性化服務還包括哪些?劉磊認為:“除了一些日常服務,物管的步子可以邁得更遠一些。低密度住宅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遠,而中國又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別墅交際文化。所以,當我們發展到適當的階段,可以學習國外的方式,比如到周末,一起出來打義工,修剪草坪,幫助修車等等。物管公司可以組織這樣的活動。”
“別墅是拿來住的,”周聰說,“所以,將來的別墅一定更注重功能性,而與之相比,形式是最次要的東西了。”別墅的成長歷程,就像是由一個懵懂的女孩,慢慢在向內外兼修的女人靠攏了。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