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生態城:“生態關懷”淋漓盡致

由世界建筑大師共同打造的世博生態城是一個才剛剛開始的故事,它將會在一個持續而綿延的運行過程中不斷演繹創造者們理想的初衷,讓生活更具原生態,讓生命更富智慧--


憑借獨特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對生態環保社區的積極探索,世博生態城在此次“2005云南地產風云榜”中,榮獲“專家最認可樓盤”、“百姓最喜愛樓盤”兩個大獎。


近日,國家環?偩衷谌嗣翊髸谜匍_了綠色創建活動表彰大會,全國共有112個社區榮獲“國家綠色社區稱號”,其中就有世博生態城。6月18日,“全國綠色社區——先進社區”授牌儀式在世博生態城售樓部隆重舉行,云南省建設廳、昆明市環保局等有關部門領導出席了授牌儀式。


世博生態城接連獲獎,意味著什么?記得在世博生態城的奠基儀式上,與會者都表達了這樣一個心聲——“希望世博生態城能夠使昆明的居住在整體上提升一步!碑敃r大家還沒有可能深入了解到這個項目的真實內容以及其后人們為這個項目所付出的非凡努力,但卻已在依稀之中產生了一種期盼。


無論如何,即將開盤的世博生態城一期已經并且正在給予我們許多啟示。


啟示一


地產竟可如此被“生態關懷”


“生態”這個詞往往總是與自然聯系在一起。當工業化引起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科技應用力量的增加以及耗用自然資源的增加之后,人類逐漸開始自我反省如何應對自然的環境改變而需要的重新付出,這時營造自然的、綠色的生態環境也就成了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正是在這個時候,按照《昆明城市主城區世博片區分區規劃》,建設的世博生態城提出了這樣的建設目標:“通過對周邊土地的保護、改造、提高和利用,延伸和擴展世博品牌,建設集旅游、國際會議、商務、居住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城”。全新的生態人文設計理念,讓一直在文化探索中苦苦思索的地產,第一次被如此緊密地與人文關懷、與生態結合在一起。


在“世博IN的家”理念的指引之下,世博生態城的構思和設計過程第一次強調了地產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感受到這個項目生態人文設計的痕跡。


比如,每一社區地塊開發必須依照其相應的地形,讓每一開發區域都力求實現一種強烈的社區感覺;讓森林整治的想法貫穿整個景觀營造始終,帶來高含氧量的空氣、高質量的飲用水、無需空調就能達到的適宜室溫、能自我凈化的水循環體系、野生動植物的原生態系統等;九年制學校安排在社區中密度最大的鄰里單元的山腳下,而且因為學校和開放區域緊鄰,學校的課程將和生態教育相關;把現有的自然系統看作是傳達社區所需的關鍵資源的工具,道路類型的分級以及在森林中使用現有的道路,盡量減少新的岔路口。


啟示二


空調暖氣可以被狠狠拋棄


智能,終于成了世博生態城的人文生態主題。然而,智能如何能夠成為一個地產項目的主題,卻令人費解而又意義深刻。具體地說就是將自然生態和產業生態有機結合后,營造一個新的城市節點。以世博生態城項目為例,智能與環保理念貫穿了整個規劃設計過程,住宅設計上將根據昆明的氣候特點,采用先進的建筑技術和材料,對作用于建筑物的聲光熱等自然因素進行系統調節,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因素對居住舒適度和健康的不利影響,讓室內自然溫度達到人體舒適溫度18-23攝氏度,也就說住在這里,你將告別空調暖氣。


另外,還有智能環保生態技術的運用,因地制宜地選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建筑主體節省常規能源30%以上,使用綠色建材裝飾裝修,充分利用太陽能、熱能和生物能源,注意最大限度地節能并通過對生活污水的凈化、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等,以實現使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用,而對原生態的物種保護、改良將使這里原來65%的植被覆蓋率提升到70%,真正為您營造一個環保節能的森林之家。


啟示三


每天“秀色可餐”絕非夢想


在世博生態城,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就是設計、開發者對園林的看法和營造。他們認為:住宅應該和園林聯系在一起,使人的生活時時有自然為伴,而園林應盡量保持野生自然形態,少加人工修飾的痕跡。于是在將來住宅的園林中就有意保持了野生林地,使人與自然的交流,在建筑中能得以實現。


視覺驚艷一:精致的小湖,引人入勝的城市美景,綠氧澎湃的森林通道,充滿濕潤的空氣是城景鄰里的優勢特寫。帶著青草芳香的和諧生活,總是那么顯眼。城景鄰里的每一個住戶都享有獨特的廣袤視野,世博IN的家、中國東盟國際會議中心等將成為國際級的鄰居,卓然不群的高度不只是位置。


視覺驚艷二:居高聲自遠,美景也蔓延,“半山鄰里”朝南的大片松濤將時時為您輕輕地歡唱,東南面層層疊疊的山巒,收藏著你精心醞釀的生活夢想。在這里,云南松、灌木叢、竹林、滇油杉松等多樣性的植被群落,被鑲嵌在每一道窗戶里。


視覺驚艷三:鑲嵌在“地下”的光的長廊,是又一個視覺的震撼。由線型透明玻璃構成的長廊頂部呈弧形,抽象地表達著泥土的語言,上部分被鍍膜玻璃包裹,無章而又有序地投射運動中的鏡象和鏡象中的運動。


這是一個鑲嵌在地表下的會所,這個空間是因為光的存在而成立,光線在這里形成一種體驗和智慧。來自日本的設計大師巧妙地將此與周圍地形真正實現了融合,但本身材質和周圍地形的運用又保證了其良好的采光性能,陽光被部分或完全地反射進來,點亮了室內的色彩,使整個空間幻化成了神奇的萬花筒。


在這樣的年代,作為承載著人們生活的房地產特別是住宅,又該做些什么呢?“世博IN的家”的出現無疑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答案,而這個答案將會在未來的概念式住宅中得以清晰展現:只有當科學與藝術出現,并且被注入人們的生活,人才真正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這一個古老的哲學定義,實際上已經成為“世博IN的家”更通俗的注解。如果要問他們的設計路線是藝術創作,還是正在尋找與我們周圍的形體和物質世界和諧的生活方式?答案是:兩者兼得。對自然及生態的充分理解,使來源于生活的感知與靈感完全融于設計之中,觸手可及的流暢造型如流水般順暢,由內而外的舒爽感受在使用中都得到了一一顯現。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