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小區一戶一表改造 遺留200多萬水費被公攤

4月9日是西華小區秋韻里“一戶一表、水表出戶”改造繳費第一天。一大早,該小區值班室門口就排起了長隊,不少住戶手里拿著房產證、身份證在這里等待。他們希望今年夏天家庭用水不再出什么幺蛾子。而早在2010年,“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就曾來到西華小區,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仍有560多戶沒有改造完成。這場長達5年的“水仗”,不僅讓小區居民承受了太長時間的缺水痛苦,還造成水資源的巨大浪費,誰來承擔高達200多萬元的漏損欠費也成了棘手難題。

缺水

深夜卻有人在綠化處接水

這幾年昆明干旱缺水,西華小區4~7層的住戶頻頻遭遇停水,這可把好多居民愁壞了。家住4樓的周女士說,今年家里沒斷水簡直是天大的喜事,往年停水的時候大家都是拎著桶端著盆去小區的綠化管道出水口排隊接水,“去年有一次甚至斷斷續續停水了1個月,用水要下樓走很遠去拎,除了用于做飯、洗菜,根本不敢再多用。每次洗頭、洗澡都是到外面去解決,太難受了。”

周女士的遭遇不是偶例。據管理西華小區的廣安物業公司負責人介紹,西華小區現在共有2065戶住戶,前幾年昆明缺水嚴重的時候,4樓以上住戶經常沒有水用,也就是有將近千戶人家用水困難。

家住6樓的張先生也是飽受缺水之苦,這次他早早辦理好了改造事宜,共交費用1200余元。“改造這個水管我還是比較支持的,重點是改造完,要有干凈的水。”張先生說,水管老化比較嚴重,家里常常會有銹水出現。

記者還了解到,不少住戶去年被冒牌“自來水公司”騙了錢。周小姐告訴記者,去年有一次停水的時候,幾個自稱是自來水公司的“修理工”跑到小區宣稱,換了水管就不會再發生類似問題,價格也不高,每家只需一兩百元,很多居民都選擇了換水管。“他們拿著電鉆等工具在家里折騰,家里人發現不對勁就沒有支付‘修理費’。”

一到干旱沒水的季節,從早上一直到深夜都有人在綠化水管處接水使用,有些白天忙著上班的年輕夫婦則專門選擇在凌晨一兩點鐘來接水,“那個情景就像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一條街只有一個水管的時候。”

質疑

“公攤費”是葫蘆里賣的藥

一位中年婦女拿著張“260噸”的單子向工作人員詢問:“我們家很少開火,你可以去看一下,上面都還落著一層灰呢,怎么會用這么多的水呢?”

據了解,住在這個小區的居民將近3年沒有交過水費了,乍一看水費單都會感覺數字驚人。有些市民認為還是短周期地收費比較好,家庭用水才會有個“明白賬”。事實上,這些建議已寫入了合同:甲方按照固定周期抄讀水表,并根據乙方的水表計量、用水性質和水價結算水費,及時按用水地址送達水費通知單。

水務公司工作人員說,“一戶一表”改造后,居民就能對賬目一目了然,而且今后交水費也可以通過銀行自動扣款、手機繳費等多種方式進行結算。

除了對大額水費表示不滿,在采訪中一位老大爺悄悄地跟記者說:“這個交費有問題,不知道他們葫蘆里賣的什么藥。”老大爺所說的“他們”正是自來水公司和物業方,他說這次要交很多費用,他們家就要交將近2000元,而且其中有一項詭異的“公攤費”。記者就此打聽到,西華小區秋韻里片區的“一戶一表、水表出戶”已經部分改造好了,現在要和自來水公司簽訂供用水合同,按照自來水公司的要求,住戶這一次需要把水費、“一戶一表”改造費,以及公攤費交清才行。

背景

總表分表差額曾達395萬

公攤費,其實是西華小區的“歷史遺留問題”。據了解,昆明市的老小區還未進行“一戶一表”改造前,住戶家里有冷水表和熱水表,單元又有單元總表,自來水公司只抄單元總表的數據,住戶按照自家水表上的數據繳費。據昆明通用水務自來水有限公司項目業務部經理王文祥介紹,隨著時間越來越長,由于管網老化、太陽能、水池等造成的漏水只經過總表,總表和分表之間的差額就會越來越多。

通用水務公司工作人員還透露,全昆明市的各個小區至今還有差額水費欠費2000余萬元,最多時曾達到8000多萬元,西華小區1996年交付使用,至今已經過去了19年。2002年以前,為了“消化”總表和分表之間的差額,物業代收水費時,每戶要多交5噸水的費用。2002年后,政府發文規定不允許公攤水費。西華小區的漏損差額,最多時曾在2010年達到了395萬余元,目前還有200多萬元欠費。

走訪

100噸水有63噸白白浪費

記者走進秋韻里片區,有些身穿“鐵銹衣”的鍍鋅舊水管裸露在外頭,好多閥門已經壞掉,大多已被新水管替代,所以不再重現“濕地一片”。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水管老化造成的漏損,在這十幾年來造成了驚人的損失。

西華小區維修工李師傅告訴記者,西華小區最初建造的時候,就處于城市供水管網的末端,所以水壓比較小,而老舊小區,都是3樓以下直供水,4樓以上水壓小上不去,所以是通過樓頂水箱,一旦限水,4樓以上的住戶基本沒有水用,也就是有上千戶人家沒有水用。

物管公司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整個小區有上千戶居民需要來接水,每天的供水量就不是一噸兩噸了,居民的生活用水每噸才3.45元,而綠化管道的用水是每噸5.6元,一個月下來就得要3萬多元,每年物業管理部門在這方面的花銷就要達近10萬元。

更驚人的數字是,在漏損最嚴重的時候,每個月西華小區漏掉的水,足夠一個3000戶的小區使用一個月。王文祥說,舊水管改造前,西華小區的水資源通過流經管道過程中出現滲漏等情況很嚴重,在2010年漏損率達到最高,100噸水有63噸流失掉了,造成總表與單元分表之間有著極大的差值,這也就是讓小區居民分攤的水費漏損差額費。

進展

68個欠費小區62個完成改造

水費漏損差額費究竟應該由誰來承擔呢?早在2010年下半年的時候,西華小區就已開始了“一戶一表”的改造,正是由于有很多住戶對于費用承擔的問題存在異議,而最終沒有進行下去,甚至有人把自來水公司安好的水管等私自拆卸、破壞了,改造只能暫時擱置。

2009年7月1日施行的《昆明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條例》中并未規定漏損水費由哪方負責,但條例的第三十三條中規定,對于城市供水管道及設施的維護、更換和管理責任,在結算水表前,由城市公共供水單位負責;結算水表后,由用戶或者管理單位負責。供水用水雙方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昆明市物業管理協會會長唐曉琳對此表示無奈。他告訴記者,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西華小區的情況應該是由業主和自來水公司共同分擔,但具體各方承擔多少,只能進行充分溝通,達成協議。

周女士認為“多用多攤,少用少攤”比較公平,也比較支持整個水網改造工程,“這是影響整個小區的事情,所以公攤費,大家愿意交我也就愿意交,不能相互耽擱著。”

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多次協商、調查,在去年進行的一次入戶調查中,西華小區有71%的住戶簽字同意進行“一戶一表”改造。現在這筆費用,由自來水公司和西華小區住戶兩方分攤,80%以上費用都由自來水公司承擔,而分攤到西華小區每一戶的費用是300元左右。

“2002年開始進行‘一戶一表’改造時,全市共有40余萬戶需要改造,到2014年底,已經完成了30萬戶以上的改造。”王文祥說,目前主要的68個欠費小區,已經有62個完成了改造,還有大樹營小區、月牙塘小區等正在進行中,而西華小區是最后一個還未改造的大型居民小區,目前春怡里、夏蓉里片區以及小區地下管網已經在去年年底完成改造,還有560余戶正在準備中,預計在今年內完成。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

  • 房網用戶

    都被物管貪污了
    2022-03-03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