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羌塘腹地,一條史無前例的穿越
楊柳松的名字里并無生僻字眼,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字,但是這個名字讓人過目不忘,三個字都帶了木字偏旁,外加楊柳的組詞,給人草木生長的蓬勃生氣。
如果不是一個點擊率近千萬的帖子,大概這個男人依然會隱蔽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名字之下。不過,《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這個帖子,注定要讓所有戶外人士熱血沸騰,同時也就注定了要將這個低調行事的人托出水面。
楊柳松,典型的70后,理想主義的光輝閃耀在沉穩務實的性格基調上。他之前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媒體人,不過卻因為愛上旅行,淡定地跟以前的自己說拜拜,轉而上路。結果這一走,從此他再沒回頭,他就像是一個瘋狂的自然探索者,探洞、攀巖、漂流、叢林及無人區穿越、徒步……戶外運動的多個領域,他用八爪魚似的觸角一一握牢。在戶外的天地里,更多的時候,他是一個孤注一擲的獨行騎士,一個人輕裝上陣就去旅行。有時候他也會結伴同行,不過他的伴一般都是旅行地的當地人,他說浮躁是社會的主流意識,想認真點做些事,還是不要太熱鬧的好。
2010年4月20日出發,一場即將讓所有戶外運動者們熱血沸騰的旅程正式啟程——楊柳松推著一輛抵擋山地車,馱上了200斤的糌粑、帳篷等裝備,從新疆西藏交界處的界山達坂往東進入羌塘無人區。
藏語“羌塘”,意為北方的空地,也就是北方所有未知的土地。羌塘包含藏北無人區、可可西里無人區、阿爾金無人區、昆侖山無人區,這四個無人區連片在一起,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超級無人荒原。這幾年,“可可西里”借助媒體以及影視作品的力量,變得廣為人知,以至于不少人一度用“可可西里”代替了“羌塘”,但是不論是行政疆域還是地理疆域,可可西里都只是大羌塘這片荒原的一小部分。熱鬧非凡的可可西里,它根本無從知曉酷寒陌生的大羌塘有多廣袤。
其實在這次正式啟程前,楊柳松有過一次嘗試。那是2009年的4年,楊柳松設計了一條羌塘的穿越路線,但是在完成西羌塘無人區穿越后,準備繼續斜插中央山脈時,因為一些無法預期的變故而導致了他無法繼續前行。就像一只雄鷹因為受傷而無法翱翔,但是心里卻盛著一整片藍天,可想而知,在隨后的日子里楊柳松心里的煎熬,在他的潛意識里,必須把羌塘這個情結了了,才有可能繼續生活下去。
于是,楊柳松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旅行計劃,設計一條羌塘橫穿路線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幾番斟酌之后,他設計了一條相對保守的“W”型路線,直線長度相當于兩個縱穿,便是傍依中央山脈,反復斜插,中途尋找一個牧民點,以解決補給問題。
在他設計這條橫穿路線之前,自古都沒有人嘗試過。種種現實問題都清晰地擺在面前:一是食物補給,在如此長的天數里完全靠自給卻無先例,到底能承受怎樣的饑餓狀態?二是體能,在海拔五千米的惡劣環境中超負重推行能堅持多久?三是心理狀態,孤身荒原中,面對周而復始的困頓何以應對?第三個問題,也恰恰是楊柳松最期待探索的,人總是對自身充滿了無限好奇。
一直到啟程,楊柳松都沒和任何人討論這件事情的可能性,因為他知道當別人知曉一個毫無騎行經驗的人用自行車進入羌塘后,噴射出的口水密度和濃度。楊柳松一直覺得,生活中很多事是不宜過度討論的,尤其三事,一是人生伴侶,討論多了一定娶了別人的老婆;二是事業,討論多了一定做著別人喜歡的事;三是旅行,討論多了一定走在別人的路上。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