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一個發生過130多場戰爭的古戰場來說,古北口彷佛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坐在北京以北的燕山山脈間,即便只露出一個背影,都讓人肅然起敬。正是因為這種強大的氣勢,才讓無數對中國歷史著迷的朋友愿意跑到這個北京最東北的地方尋古。我一直在想,在萬里長城成千上萬的碉樓里,古北口在當年的烽煙應該是最強勁的,因為中國大半部的歷史幾乎都燃燒在這片京師鎖鑰的疆土上了,以至于至今很多當地老人都堅信,在臥虎山的深夜,時常還可以聽見不同時代將士的廝殺。
鑲嵌在長城里的子彈
我到古北口的時候,老龐已經在鎮子邊的牌坊那里等著我了。這幾年鎮子里家家都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老龐的澡堂子逐漸少有人光顧,轉手幾次后就不再經營了。因為老龐對古北口文化和長城歷史研究較深,后來經人推薦在鎮政府上班,其主要的一個工作是下鄉放電影。
放電影在記憶中孩提眼里是一項非常神圣的工作,在充滿蛙鳴和蛐蛐叫的鄉村場院,那么多美麗的故事被一個人撥弄著兩個大盤子投射出來,感覺尤為神奇。當然,時下在鄉村放電影遠不如以前那么熱鬧了,但是這仍然不妨礙老龐對這項工作的專注。因為在這樣一個被長城環抱的安靜小山村里,電影里的場景和現實這個古戰場上的景物會發生很多交錯,戰與火,靈與肉,愛與恨,這種現實與歷史的蒙太奇估計在城市的五星級電影院里是感受不到的。
我答應隨老龐一起去村子里看他放電影。放的片子大多都是我小時候看過的一些兒童戰爭片,還有一些國外最新引進的大片諸如《怪物史瑞克》等等。當然,我想說的不是這些,而是在人群散盡的時候老龐用他那很老舊的幻燈機給我放的很多老照片。
那些老照片大多是長城保衛戰期間的一些國際記者的真實記錄,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慘烈,我不知當初那些國際戰地記者是在何等敬業的狀態下拍出這些照片的,有潮河邊的姊妹樓,有日寇轟炸后的村莊,有列隊的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甚至有慰安婦隊伍,我們在不間斷的咔嚓聲中用最原始的方式看著這些照片,并把照片中的地方和我們所處的位置一一對應。歷史彷佛一本書一樣攤在田野里。
老龐始終沒有說話,接著給我切換到一個讓我至今難忘的照片:一個銹跡斑斑的子彈,深深鑲嵌在長城的磚體里,旁邊磚上是更多較淺的子彈的銹跡。看到那張照片的時候我彷佛被那顆子彈擊中了,腦海中已經無法分辨夜晚鄉村里那些山巒的方向。老龐很認真,當初拍那個照片的時候還仔細給每個彈頭和彈坑編了號碼。想想那段長城曾是怎樣的槍林彈雨,又是怎樣的一場浴血奮戰啊!此時,我相信了村里的老人,盡管我們播放的是幻燈,但似乎真的能聽到很遙遠的廝殺聲。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知名網站“長城小站”上的一位網友在網上公開征集討論長城保衛戰期間一張老照片里一位小戰士站崗的具體位置在哪里,后來在很多人的指引和幫助下,那位網友找到了照片中的現實背景,就在古北口的蟠龍山一帶。在為那位仁兄高興的同時,我們都對照片中極其生動的那位小戰士產生了種種聯想,不知他是否已經在戰爭中捐軀,若是活著,現在也是幾近百歲的老者了。不知那些網友們后來有沒有接著追蹤照片中小戰士的下落,但是這已不重要,他在照片中的形象足以代言那場戰爭中所有的英烈了,當然,也包括在這個關口守護長城的其他朝代的那些甲乙丙丁。
最有血性的古鎮
最初認識老龐就緣于這段長城,可以說這是北京最優美的一段長城,臥虎山與蟠龍山,一個巍峨一個蜿蜒,長城的中間被潮河截斷,沒有任何粉飾與雕琢,這些長城幾乎每個角度,每片磚瓦,哪怕是殘垣斷壁,都能把人帶入它在歷史相應的坐標中,讓人體驗這段歷史賦予它的壯美。“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記得有位國外的作家這樣說過。但在舉國上下追求GDP的呼聲中,過多的翻新與改建已經讓我們無法看到祖母的年齡與歷史。從這個角度來說,古北口是難得的,因為這里的長城既沒有遭到人為拆除性的破壞,也沒有遭到修建性的破壞。
說到古北口長城,可以把古北口的歷史大致分為三個主體部分:
一是大宋抗金時期,當初佘太君就是在望兒山(今北京香山附近的百望山)上望著自己一個又一個孩子率軍出征,其中楊七郎就血灑古北口,至今據說他的墳還在臥虎山上。
二是明朝萬歷年間,戚繼光被委派到此修筑長城,可以說古北口的明長城大多都是戚繼光親自率領官兵修建的,所以其堅固與精致是其他地方無法堪比的。當地老人甚至還很生動地告訴我當年戚繼光辦公的碉樓在哪里!
三是長城保衛戰期間,國民黨十七軍為了抗擊日寇侵入北平,雙方在古北口發生的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
針對這三個階段,我覺得古北口最值得看的有以下幾個:
一是令公廟,也就是令公祠。據說楊家后人在古北口修建的令公祠是至今國內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楊家祠堂,古北口的村民多是當年駐守長城的官兵的后代,他們很會保持對祖先的基本的尊重,即便在那個文化浩劫的動蕩年代。
二是將軍樓子,據說戚繼光就是在這個樓子里辦公指揮修建長城的。雖然無據可查,但是我愿意相信,因為那個樓子在蟠龍山所有的碉樓里,是修建得最有氣勢,也是最精致的!然而遺憾的是碉堡的頂部開了個大洞,老龐告訴我說那是日寇在圍剿七勇士的時候用手雷炸的,古北口七勇士的故事在長城保衛戰里是很有名的一段:當時大部隊已經撤離,只留有七位戰士在將軍樓子頑強守衛,日寇連續攻打不下,后來扔了一顆手雷……據說七勇士的墓最初是日本人給修的,并在埋葬現場行了脫帽禮。勇士是值得每個人尊敬的,不分敵我。不過巧合的是令公廟也不是宋人修的,而是大宋的敵人遼人修建的,同樣,他們也敬重心中的勇士而不分敵我!古北口的青山是埋忠骨的地方!
三是大花樓子,這個碉樓在古北口隧道頂部的山上,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北齊長城。古北口長城最獨特的魅力就在于北齊長城和明長城雙長城的保留,這在長城研究領域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雙長城也給了這個鎮子一種獨特的魅力:兩段長城猶如兩道臂膀,把一個小小的古鎮攬在懷里!
古北口的鐵道曾經在臥虎山的山谷里運載著無數日寇侵入北平,所以古北口鐵道站也是抗日歷史一個重要的棲落點。以前我來古北口經常在西直門火車站乘火車前來,但后來不知何故這條線上唯一的兩趟火車不再在古北口停靠。也許是不遠處的京承高速公路開通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從旅游和文化的意義上來看,這兩趟火車放棄古北口站是個很大的遺憾。
不過好在鎮子還是以前的鎮子,很多老建筑還完好地保留著,那個古老的郵局仍然為很多集郵愛好者不厭其煩地蓋著古北口的戳,一張長城的明信片加一張長城的郵票,再蓋上一個古北口的郵戳,的確是很不錯的收藏與紀念。
在老龐的家里,我看到了很多他收藏的古北口當地民間的玩意,包括一些老家具和擺設。其實最多的是日寇侵占古北口的時候的一些物件。墻角的一個銹跡斑斑的鋼盔引起了我的注意,老龐說,得到這玩意兒可不容易呢,當時村里的一位老頭把這個鋼盔綁在木棍上當糞勺,老龐提出買這個糞勺,他死也不肯賣,老龐心想老頭也許在撬價,索性翻了兩倍的價錢,但他還是執意不賣。老龐實在不愿意放棄,糾纏了老頭半年多,最后老頭開口了“除非你能幫我做一個和這個一樣好用的糞勺,我就給你”,老龐捧腹大笑,趕緊讓木匠給他做了一個結實耐用的糞勺,老頭就歡天喜地把這個鋼盔給他了。在當地很多老百姓眼里,價值不在于價格的高低,而在于對其本身的實用性。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