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菜單英譯
是把“雙刃劍”?
然而,把菜單翻譯得直白和淡而無味也引發一些爭議。《中國日報》專欄作家周黎明就指出:統一菜單英譯的做法是把‘雙刃劍’,因為在將那些滑稽可笑的錯誤譯法剔除的同時,許多菜名所特有的文化內涵也在翻譯的過程中消失了。有些翻譯過來的菜名就像是一碗白米飯——能夠提供所需的營養,但是寡淡無味。
還有一些懂中文的老外向陳琳建議,不要搞規范的英文譯名,否則少了很多因文化差異導致的滑稽樂趣,“對這種觀點,專家組里的外交官的看法是:‘中國菜英譯名變成外國人的笑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大家不要覺得無所謂。’”
不過也有不少在華老外對中餐華而不實的菜名感到煩惱——它們描述菜來歷的典故和色香味,卻不告訴你原料和做法,在北京一家新聞機構工作的英國人丹尼爾說:“我最關心的是到底我吃的是什么,而不是和它們相關的典故和歷史。”其實,正如專家們所說,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外國人。
當然,《美食譯苑》離一本實用的工具書還有點差距,該書的實用性還有提升空間。柯馬凱對此深有感觸:“對蔬菜類菜肴的分類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很大,許多中國菜譜里面標著蔬菜類的菜肴里往往還是含有少量的肉,而在英國餐館中往往有vegetarian(素食)甚至vegan(無奶無蛋的嚴格素食)的細分。而崇尚素食主義的英國人來到中國,特別為難的是點不到純素菜,有時一大盆炒白菜因為有零星的肉而沒被動過筷子。”他建議如果分類不變,菜肴后可以標注出是否純素(以及辣椒指數),以方便有飲食禁忌的食客。
“當然,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夠有無限的時間、精力和資源來做到最好。或許以后還能改進。”柯馬凱說。陳琳教授也強調,這本書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而且也只是向社會提供譯法的推薦,并不帶有強制性。(來源:《國際先驅導報》)(文/陳雪蓮)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