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大規劃觀”下旅游地產

陳劍簡歷
陳劍,華僑城集團副總裁,華僑城地產總裁。1963年生于湖南。1984年本科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建筑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研究生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獲碩士學位。1984年畢業后,在湖南省建筑設計院從事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工作,歷任設計室組長、重點工程設計室主任等職務。1993年在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從事規劃和建設工作,任規劃設計部總經理,參與制訂“世界之窗”文化旅游景區總體規劃和景區景點建筑設計工作。1994年起任職深圳特區華僑城建設指揮部規劃部總經理、指揮部主任助理,主管華僑城區總體規劃和建設工作。1999年起任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總裁兼黨委書記、華僑城集團公司副總裁。

華僑城的規劃是從1986年開始,直到現在,基本的框架沒有改變多少。規劃力、執行力和專業操作能力,是華僑城旅游地產成功的主要原因。

——陳劍

深圳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是華僑城集團旗下控股企業,成立于1986年9月。如果從時間來算,對于深圳這個年輕的城市來說,華僑城地產稱得上是深圳地產的“前輩”了,但在相當長時間,它并沒有多大知名度,大多數人只知道華僑城幾大主題景區。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

2000年,講著“意大利小鎮”故事的波托菲諾,讓華僑城地產風云突起。四年時間,波托非諾幾乎囊括了深圳乃至全國所有的地產獎項——“2001年中國名盤30強”、“2002年深圳典型住宅指數樣本項目”、“2002深圳樓盤銷售龍虎榜最暢銷樓盤”、“2003年中國住宅創新示范樓盤”、“2003年深圳首屆十大美麗家園第一名”、“2003年住交會全國旅游主題特別獎”、“2004年第二季度深圳樓盤銷售龍虎榜豪宅冠軍”……在深圳樓盤銷售龍虎榜上,波托菲諾幾乎壟斷了每季度銷售金額冠軍的寶座。2003年,幾乎僅靠這一個項目,華僑城地產銷售金額超過深圳地產的“老大”萬科深圳公司,躍居深圳地產十強企業之首。2004年9月,華僑城地產納稅位居全國地產企業榜首,排在它后面的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名字:潘石屹的紅石公司、萬科深圳公司……

其實,在波托菲諾之前,華僑城地產就在華僑城片區開發了海景花園、湖濱花園、桂花苑、中旅廣場、錦繡花園等項目,進行了長期的積累。目前,華僑城地產總資產達到31.58億元,凈資產逾12.73億元,與旅游、家電并列為華僑城集團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華僑城地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房地產產業鏈,現有全資及參股企業18家,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兼有建筑設計、建筑安裝、工程監理、物業管理、酒店等行業。2003年,華僑城地產榮獲“2003年度中國房地產品牌企業50強”稱號;2004年深圳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資質牌名中,華僑城地產排名第2位。

一個“老牌”的地產企業度過長時間的沉默,突然發力便奠定了中國一流地產企業的江湖地位,這注定要成為中國地產史的佳話。華僑城地產何以實現這一巨大的突變?這與一個人和一個模式有關。

1999年年,華僑城集團規劃部總經理陳劍到華僑城地產走馬上任,擔任總裁一職,他還同時兼任集團副總裁。陳劍的秘訣是將華僑城在旅游上的優勢轉化為房地產開發的勝勢,據此提出“旅游地產”開發模式。波托菲諾的成功,讓華僑城“旅游地產”與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一樣蜚聲全國。這種旅游與房地產互動發展模式,開始爆發驚人的能量——從2002年開始,華僑城地產啟動宏大的“華僑城城邦計劃”:

2003年春,華僑城參與上海“一城九鎮”的新區規劃,投資30億元,用10年時間在浦江鎮新鎮中心2.6平方公里中打造出一個集生態、旅游、居住、商業為一體的新型上海意大利小鎮;

2003年6月,北京世紀華僑城主題社區正式動工建設,南磨房鄉項目占地1.5平方公里,包括100公頃的主題公園和建設面積達83.87萬平方米的大型地產項目,總投資20億元;

在深圳三洲田和大梅沙片區,華僑城將建立一個總規劃面積6.55平方公里的旅游生態區,總投資為20-25億元,首期投入15億元,用3至5年時間完成建設。

華僑城地產開始了一次與萬科等其他企業完全不同的跨地域開發模式,將“旅游+地產”的綜合成片開發進行到底。為了完成這個個都是巨無霸的“城邦計劃”,華僑城集團已經尋求強大的金融支持。而關于華僑城集團“將在香港主板上市,計劃籌集80億港幣”的傳聞也在坊間流傳。對這樣一個好“題材”,投行人士和投資界人士,正翹首以待。

“旅游地產”始作俑者

【地產領導者】:十幾年來,華僑城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產開發之路,“華僑城特色”都包括哪些內容?

【陳劍】:首先是開發模式。“超前規劃,成片綜合開發”是華僑城地產在房地產開發上的一大特色,這是華僑城獨有的、也是其他地產商難以仿效和復制的。正是因為規劃上的超前意識和成片綜合開發的大思路,才使得今天的華僑城成為21世紀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和諧發展的大社區。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和諧共榮、旅游地產與地產開發的攜手并進、文化與商業的雙向互補等,保證了華僑城地產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在核心價值理念方面。華僑城通過改善環境,提升產品質量,培植社區文化,提出了“創造新的生活品質”的鮮明居住主張。居住改變生活,華僑城通過創造全新的居住方式,給廣大業主帶來全新的、與眾不同的生活品位和享受。

華僑城地產的另一個鮮明特色,就是打造出了中國“旅游地產”的第一品牌。這是華僑城地產品牌的最顯著標志。“旅游地產”意在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使華僑城產生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通過整合各種優質資源,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具有華僑城特色的地產開發之路。

【地產領導者】:我們注意到,很多開發商都在搞酒店。在眾多的酒店地產項目中,應屬華僑城為酒店地產之最——最早、最多、最大、最高檔、最有名氣、最有規模。華僑城在北京和上海的項目也會引進五星級酒店?

【陳劍】:華僑城有五星級的威尼斯酒店、四星級的海景酒店,此外我們還有高級酒店服務式公寓,使華僑城真正成為集旅游與居住為一體的旅游主題地產項目,讓更多的人來感受波托菲諾的生活與格調,讓波托菲諾不僅只是一個高尚生活社區,同時也是游客體驗異域生活感受的獨特景區。

我們在上海浦江鎮的項目也有星級酒店,北京項目也將會考慮有酒店。除了主題式酒店如威尼斯酒店外,我們在三洲田還會做很有意思的度假酒店,包含會議室等配套設施。

一直以來,主流地產商在利用酒店提升地產檔次方面做得還很不夠。五星級的酒店對于片區來說會帶來無限的商機,提高片區質素和檔次的,帶入穩定的高端消費群體、興旺周邊商業物業等。

華僑城不僅做主題公園,還有配套齊全的商業街、高檔的星級酒店、服務商店及住宅區。可以說,旅游地產為華僑城首創和獨有,而酒店地產更是華僑城的品牌和優勢。

“大規劃”思想是最大的優勢

【地產領導者】:旅游地產是華僑城首創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華僑城如何將主題公園與住宅區相融合的?

【陳劍】:旅游地產是結合產業的發展,與整個國際化城市的發展趨勢一致的開發模式。華僑城的旅游地產是成片綜合開發,是綜合的概念,不是單一功能的住宅開發。

二戰后,有人提出了“現代主義”的觀點,也就是從現代建筑到城市進行功能分區,把城市的四大功能完全分開并各自獨立。第一個試點城市是巴西利亞,建成后確實很理想,但是沒有人氣,出現了很多問題,如交通不便、商業不旺等。

后來,人們提出了功能混合的“新都市主義”,混合才有活力。華僑城把旅游、文化、商業、辦公等進行混合,營造出一種活躍、開放、豐富、有生命力的城市生活,華僑城非封閉式的住宅小區給人們很好的體驗和享受,滿足了人們居住的社會性和交流性。

華僑城做主題公園,與產業結合,是很好的互動。既改善環境,又把互動的社區文化、都市生活融入并成為城市中的一部分。我們幾個住宅區的娛樂活動與公園也是互動的,既是公園活動的延伸,又形成了除四大主題公園之外的第五景點。圣誕節和平安夜,我們都會在住宅區搞廣場音樂會,每年12月31日公園的表演隊伍會進入社區搞迎新年狂歡活動,社區文化和公園娛樂在華僑城結合得很好,也增強了華僑城的吸引力。

華僑城的主題公園,不僅是居民們窗前的一道風景,而且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另外,我們還有很多優惠活動回饋業主,如終身免費進入公園游玩等,使以旅游為主的主題公園成為業主生活的延伸,可以經常去散步,玩樂等。

成片綜合功能開發,最重要的是把可控制的資源,整合到地產中,營造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在這一點上,其他旅游地產簡單的COPY是無法復制出華僑城真正的精髓和魅力的。

【地產領導者】:您認為華僑城旅游地產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陳劍】:最主要是整合資源的能力。大片區的整合、高水準的規劃能力是我們的優勢。華僑城的規劃水平在整個規劃界都很高,規劃的起點、理念、遠見等,都得到了專家和業界的公認。華僑城的規劃是從1985年開始,直到現在,基本的框架沒有改變多少,規劃力、執行力和專業操作能力,是華僑城旅游地產成功的主要原因。

此外,華僑城的綜合優勢還體現在超優的環境質量、豐富的人文和藝術形態以及各種便利充足的生活及商業配套上。華僑城是一個產業與居住、生活與工作相結合的超大型高尚社區,擁有全國著名的四大主題公園,是全國主題公園最集中的旅游城;還有商業街、多種服務業、綜合商業等。華僑城不僅是一個高質量的居住之地,還是一個與適度的產業相結合的綜合功能區。

【地產領導者】:在您的談話中,“規劃”是出現最頻繁的一個單詞。請問,您如何看待房地產業的規劃設計?您的規劃思想受誰影響最大?

【陳劍】:規劃,也就是從環境的角度,整體考慮,合理利用資源。在地產界,規劃設計對于建筑來說,有相當深遠的意義。與資源相結合,保護地形地貌,合理利用水資源等,都是從規劃的角度出發的。

我的本科專業是建筑設計,研究生專業是城市規劃。我的研究生導師對我的影響最大,他早年留學歐洲,后回國教書,他對我的專業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后來我在規劃界認識了很多專家,也都成了朋友,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

上海浦江鎮項目的規劃師也是個國際大師級的人物,他80歲了,我去過他的工作室,他的辦公桌上擺著的全是我們的設計圖。我們之間的交流也是互動的,我們不停地爭吵、解釋、引導,從細節上去磨合,才得到了今天我們雙方都認可的規劃書。

規劃先行,是華僑城一貫的開發宗旨,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京滬深“城邦計劃”一脈相承

【地產領導者】:華僑城目前已經在深圳鹽田三洲田、上海浦江鎮、北京南磨房鄉啟動“城邦計劃”,進行綜合旅游城區開發。這些地方的開發理念是否與深圳一致?還會有怎樣的創新?

【陳劍】:無論在深圳、北京還是上海,華僑城旅游地產的開發模式都是一脈相承的。

北京世紀華僑城主題社區于2003年6月份動工建設,項目占地1.5平方公里,包括100公頃的主題公園和建設面積達83.87萬平方米的大型地產項目,總投資20億元。這個項目將以“創造新的生活品質”為目標,引入新的人居開發理念,注重提升主題社區的整體品質,目標客戶群標準北京東部和泛CBD區域有知識、有文化品位的中高收入階層。住宅為現代的簡約風格,商業街引入意大利風情的佛羅倫薩街區概念。生態主題公園基本定位為“以水為魂、以綠為體”,在都市森林中建設以“歡樂、運動、休閑”為主題的都市游樂休閑勝地,其主題區分為“峽灣森林、雨林天堂、亞特蘭蒂斯、愛琴海、瑪雅區、香格里拉區和螞蟻王國”,每個主題區都有各自的特色。

華僑城在上海浦江鎮的項目屬于上海“一城九鎮”的新區規劃,整個新鎮面積達102.1平方公里,我們將投資30億元,用10年時間在打造出一個上海“意大利小鎮”。“一城九鎮”計劃是在浦江鎮采用世界不同的異國風情建設,做成主題旅游鎮。華僑城參與的是新鎮中心2.6公里的建設,要建成意大利風格的都市旅游,沒有主題公園,但住宅、寫字樓、商業、酒店都有。浦江鎮項目采用的是意大利建筑師格里高蒂的方案,他從現代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現代汽車出行的方式、現代的城市結構來表現意大利城的概念。設計中保持了華僑城一貫的傳統,尊重自然生態,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河流,并利用浦江新鎮河流的許多特點,成就具有真正意大利特色的水城。這不是人們想象中簡單的COPY和照搬,而是從技術角度介入,把現代規劃理念與當地文化、生活方式結合的產品,是專業的城市規劃與房地產項目的很好結合,既有很高的學術水平,示范意義也很高,可以說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創新。上海市政府的官員來參觀深圳華僑城,都贊不絕口,說看到華僑城,就看到了浦江鎮的明天。我告訴他們說,上海的浦江鎮會比深圳的華僑城更好,華僑城的建設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但浦江鎮是二十一世紀的產物,肯定比華僑城好。

2003年底,華僑城的“東部華僑城”項目進入實質操作階段。“東部華僑城”項目位于深圳鹽田區的三洲田,以生態旅游、休閑度假、體育、娛樂為主題,建成包括世界茶藝博覽園、公眾高爾夫體育公園(18洞)、商業高爾夫運動中心(18洞)和綜合生態旅游區,以及部分度假酒店、公寓、山地觀光纜車等配套設施。項目共占地6.9平方公里,總投資30億元,預計5年~8年全部建成。其中,世界茶藝博覽園,占地面積為0.95平方公里,兩個高爾夫球場占地約2.33平方公里,其他為3.62平方公里。華僑城三洲田項目共分三期投入,其中,一期的入口景觀和茶園項目預計投資11.8億元,將于2005年建成開放。“東部華僑城”項目是深圳目前面積最大、投資額最大的綜合旅游項目。

【地產領導者】:三洲田項目與周邊環境的保護比較受人關注,您怎樣看?

【陳劍】:開發和保護永遠是一對矛盾,但通過合理的規劃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華僑城一向主張規劃先行,以高水準的規劃對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和利用。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會不負重望,把三洲田項目做好。高爾夫項目停建是因為宏觀調控還是保護生態,這與宣傳有很大關系。人們現在只是擔心,不知道最后的結果會如何。等三洲田的規劃書做出來以后,我們會給大家看,公眾的意見將融入規劃中。

以前我們建華僑城生態廣場時,也是有很多人質疑。我們發了很多問卷,就如何建、功能等方面請大家提意見,并將答案收入設計中。生態廣場建成后,上面是廣場,有綠化,下面是800個車位的停車場,人們都很喜歡,覺得這是個很有意義、實用性、休閑性、觀賞性很強的廣場。這就是我們一直倡導并力行的“規劃以人為本、建筑以規劃為先”。

我相信,三洲田項目會像生態廣場一樣,在質疑聲中獲得成功。

不同于萬科的戰略

【地產領導者】:“城邦計劃”將投資80億元以上,在未來幾年時間里,華僑城地產還有資源和精力到其他地區進行房地產開發嗎?與萬科、招商、金地相比,華僑城地產在選擇項目上有何不同?

【陳劍】:華僑城的策略是成片綜合開發,經營的每個項目都是中長期回報,短平快的項目我們暫時還未考慮。所以我們不能像萬科一樣,只要是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是目標城市。我們必須有重點地選擇城市,目前除了深圳,只是在京津塘、長三角三大地區發展。此外,我們也會考慮西南地區,如成都。

在選擇項目上,華僑城有一些開發條件,第一,土地的面積要比較大,要在1平方公里以上,甚至更大一些。第二,華僑城不是短期的投資,是一個持續的發展,注重的是中長期的回報。因此,也需要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地產領導者】:在區域市場方面,萬科上海公司去年的利潤貢獻已經超過了萬科深圳公司,請問,華僑城的“城邦計劃”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陳劍】:我們的重心仍然還是深圳。我們在深圳儲備的土地面積最大,除了華僑城,還有三洲田、尖崗山。此外,我們在異地都是與當地政府聯手、和當地的公司合作,我們控股,成為最大的股東,這樣會更好更快地進入市場,這一點和萬科有本質的區別。

【地產領導者】: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華僑城扮演著“城市運營商”的角色。有人認為這種角色應該由政府來扮演,也有人認為應該是由開發商來完成。您的看法是?

【陳劍】:我們進入上海就是規劃的優勢——政府牽頭,我們來唱戲,共同把房地產開發和城市規劃、運營有機和協地融在一起。還有很多城市,如南京,也想邀請我們去開發,政府都表態會大力支持。華僑城在深圳、上海、北京的開發模式,都是成片綜合開發的模式,都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我覺得應該是由政府和開發商共同來完成城市運營。

【地產領導者】:華僑城的商業物業只租不賣。租賃物業在華僑城地產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陳劍】:這取決于我們的資金鏈。只要不出現資金短缺,我們是不會出售商業物業的。

租賃類物業是穩定的長期回報,只要經營好租金也很可觀,而一旦賣了就不會再產生利潤。出售商業物業,就會缺乏控制力,只能任由其自由轉讓,很容易出現與片區不協調的店面和聲音。為了提升華僑城商業街的素質和檔次,有的店鋪是讓利給他們進入的,我們有意識地在營造與社區檔次和標準相匹配的配套設施。

去年招商的租賃物業收入是2.5-3億元,我們有1.2-1.3億,這方面的收入有一定的比例配合,今后我們會適當發展租賃物業。

華僑城是國企中的“另類”

【地產領導者】:2003年,華僑城地產的銷售額超過了萬科深圳公司,位居深圳房地產企業第一位。面對這個成績,你更多的是高興還是壓力?您如何評價華僑城地產在業界的地位?

【陳劍】:我沒什么感覺。其實2002我們和萬科的銷售額就只相差70-80萬元,也就是說,我們多賣一套房子就超過萬科了。當時萬科很緊張,專門開會討論這個問題。我倒不是很關注銷售額的排名,我覺得意義不大。或許是我們在市場化營銷方面做得還不夠吧,如果換了另一家公司銷售額全年排名第一,肯定是滿街都是宣傳廣告了。房地產行業的周期性長,產品投放得多,金額自然就會上去。我們做是高端產品,單價高,相比之下銷售額容易達到一定的高度。

華僑城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公司,特點鮮明。首先,我們的產品定位是高端市場,只做高端客戶;其次,我們是成品綜合開發商,講究整體配套,周邊環境,很少做小盤。我們在深圳、北京、上海做的都是大盤。我們有經驗,有實力,有資金;我們做的項目都是中長期回報的,不是短期行為;我們樹立品牌,建立起客戶信任感,不急功近利,社會責任感強。

作為國資委直管的196家大型國企之一,華僑城是國企中的另類。雖然資產規模不算大,但管理水平、企業文化、效益等名列前茅。當然,我們不能與一汽、中石化這些壟斷性企業相比,我們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華僑城的三個行業(旅游、家電、地產)都是競爭充分性行業,已經全面市場化了,不存在壟斷,也沒有政策優勢,靠的是實力和品牌。

【地產領導者】:國企改制,是最近的熱門話題。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陳劍】:國資委必須要考慮國企改制的問題,否則激勵機制就很不夠。像萬科的領導層,工資雖然高,但是沒有股權,這是因為萬科上市比較早,領導人股權過低,這是當時的社會和體制所造成。沒有長效的激勵機制,肯定不利于企業的高級人才穩定。華僑城總部也在考慮這方面的事情,我們可以在二級企業中實施改制,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

對華僑城來說,制度上的改良已經是勢在必行。

【地產領導者】:2004年6月28日,國資委發布了104號國資函,確定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公司將以房地產作為主業發展,其他有關中央企業可與其研究重組事宜。您如何看待華僑城入圍“五朵金花”?

【陳劍】:國資委將五家較強實力的國企挑出來,這是對我們的認可。國資委這次行動,主要是提倡主輔業務分流,其他家企業都有做房地產,國資委想讓他們退出房地產業務,經營主營業務。但房地產與其他行業不同,不是想剝離就能夠剝離的,這里面有土地、資金等因素在內。而且現在大部分企業的房地產項目都有營利,不是說拿就能把項目拿得出來的。而且,企業間的重組和結合還很難。所以這次行動只能是政策支持下的自由戀愛,就象征婚廣告一樣,成不成還難說。但是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實際操作的可能性不大。

【地產領導者】:華僑城地產會單獨上市嗎?

【陳劍】:我們正在做集團的整體改制,有一個上市公司——華僑城控股占有我們40%的股份。上市的事以前談過,現正在醞釀,這對公司的規模要求較高,我們也在研究中。

【地產領導者】:華僑城地產會否走融資多元化道路?

【陳劍】:這個問題我們正在談,可能馬上會做,在具體的項目上做信托。

【地產領導者】:今年以來,政府加強了房地產方面的宏觀調控,這對華僑城的影響如何?

【陳劍】:有一定的影響,正反兩方面都有。但總的來說,積極方面的影響更大。

“我最看重美術館的職位”

【地產領導者】:您是在1993年加盟華僑城的,1994年任華僑城劃設計部總經理。您如何評價您接手之前和之后的這十年?

【陳劍】:今年華僑城將要過19歲生日,華僑城是一個事業,經過很多人的努力。從華僑城規劃設計部總經理這個職務來看,我接過的是第5棒。華僑城的規劃從1986年就開始做的,基礎很好,我是在前邊的基礎上做的工作。應該說,我接手后力求做得更專業。在市場中保持與時俱進的拓展,保持企業的活力,而不是某些國企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暮年。

國企的體制,不容易做成百年老店。但華僑城不是一般的國企,我們有很好的氛圍,我們的人員事業心、名譽感強,工作努力、主動、積極,在個人和企業之間更多地考慮企業,他們把一生都融入了企業的事業中。

【地產領導者】:建設華僑城的這十年間,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事情?

【陳劍】:我是在一片泥濘中建設世界之窗的,在世界之窗建成并開業的那一天,我們的心情非常失落——我們已經不再是世界之窗的主角,而成為了配角;我們親手把一磚一瓦建設好的作品交給別人經營,內心的失落和惆悵非常強烈。開業那天有很多游客排著長隊買票入場,我們部門的全體員工還主動在現場維持秩序,當時的票價是80元/人,有非常多的人來游玩,我們心里很有滿足感。直到現在,我仍然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的場景。后來的很多東西都是在我們的計劃和意料之中,都能預見到,也就沒有太大的驚喜和內心的震動了。

【地產領導者】:聽說您非常喜歡藝術,而且是建造何香凝美術館的骨干力量?

【陳劍】:有兩個原因促使我參加了這件非常有意義的工程,首先華僑城集團公司原是國務院僑辦主管的企業。其次,何香凝女士在海內外享有盛名,所以華僑城集團出資修建了這個國家級的美術館。我本人很喜歡藝術,所以直到現在,我還兼任何香凝美術館副館長。我曾對華僑城集團任克雷總裁說過,在所有職位中,我最看重美術館的職位,因為我很喜歡這個與藝術關系密切的工作。

【地產領導者】:作為一個房地產商人,是什么讓您對藝術情有獨鐘?

【陳劍】:也許這和我在少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有關吧,我出生在湖南,從小一直喜歡繪畫,中學時,曾執著地報考過美術學校。后來,要考大學,只好放棄了學美術的想法。雖然最終考上了同濟建筑設計專業,但一直不能割舍對藝術的偏好。

【地產領導者】:華僑城波托菲諾是以意大利風情小鎮波托菲諾為藍本,您把樓盤取名為“天鵝堡”,似乎您比較偏愛西方文化?波托菲諾和天鵝堡的取名來源是什么?

【陳劍】:我是學建筑設計的,西方建筑藝術是我非常喜愛的課程,工作后有很多機會到西方去親身體驗建筑文化,更加深了對我的影響。羅馬古典建筑的華貴,巴黎的高雅,西方人生活的寧靜等,都一直讓我在思考如何把深圳華僑城的居住氛圍塑造得更人性化,而不是一味只追求最大的利益。

波托菲諾來源于一次到歐洲考察中的偶遇。我和華僑集團總裁任克雷先生到達意大利地中海的波托菲諾時,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眼前一亮。波托菲諾是一個很小的港口城市,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鎮,建筑風格非常有意大利浪漫情調,有集會的廣場、觀景的鐘樓、休憩的長椅,還有正在水池嬉水的各種小鳥,簡直美極了。我當時有種強烈的感覺,波托菲諾正是我們理想中要建造的家園。于是,我們充分吸取波托菲諾小城的文化神韻,以及那種質樸的浪漫,自在優雅的生活格調后,與華僑城旅游文化有機地融合起來,建造起了華南地區最具規模的高尚住宅區,取名也叫波托菲諾。

“天鵝堡”的命名是因為在這個樓盤的開盤慶典上,中央芭蕾舞團以《天鵝湖》為主題,為業主和來賓演出了一臺經典芭蕾晚會。而這個名字已經超出了樓盤的開盤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詮釋了一種品位和格調,與華僑城的格調和品位非常符合。

【地產領導者】:您既是華僑城集團副總裁兼華僑城地產總裁,又是何香凝美術館的副館長,您這位“藝術商人”如何看待文化藝術與房地產之間的聯系?

【陳劍】:華僑城與文化的聯系很大,很強調文化內涵。我們搞文化、搞藝術,對區域文化的建設和提升有很大幫助。我拿錢在媒體上做廣告,還不如做藝術展覽,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宣傳。

從1988年起,我們每年都策劃和組織“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去年在中法文化年的閉幕式上,我們組織了名為“中國想象”的系列作品,請國內20個有名的雕塑家出作品到巴黎參加展覽,與羅丹等人的作品放在一起參展。這是中國雕塑藝術家第一次在國外參展,影響很大。等巴黎的展區結束,我們就會把這些作品搬到華僑城,取名就叫“從巴黎回來的中國雕塑”,這是文化產業的投資,也是對藝術事業的支持。

何香凝美術館是我國第二個國家級美術館,在國內美術界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當代藝術界享有盛名。在華僑城集團雄厚的資金支持下,何香凝美術館辦得很好,有很多出名的作品展。每年年底,我們都會舉辦“八大美術院校油畫系應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并留下20幅作品長期收藏。現在看起來這些作品價值都很便宜,但可能十幾年或者幾十年后,其中就有某位大師級的畢業創作,那時價值肯定不菲了。藝術品投資在國外有很大的市場,呵滿足了人們生活得更美好的精神需求,但國內的文化產業剛受到人們的關注,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還舉辦“新銳畫展”,對國內35歲以下青年畫家中評選出20位優秀者,每人展出2幅畫,對這些畫家給予很大的支持。

對華僑城的居民來說,區域內有美術館,有高品位的文化藝術活動,對提升生活品質、培養和熏陶下一代的審美情趣很有好處。剛才我提到的這兩個展覽,以后都會到北京、上海的項目去展出,提升項目的文化含量。

好房子要有故事

【地產領導者】:華僑城已經成為深圳的名片,吸引了眾多的名人在此居住。你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陳劍】:華僑城的開發模式與其他地產商不同,我們是在造城,而不僅是造房,我們更加立足于資源整合利用和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我們特別強調,建設“21世紀中國生活示范區”,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創造新的生活品質”。我們的目標客戶不是純粹的富人,而是認同我們的文化價值的人。如著名作家余秋雨,他到過珠海看房,覺得環境的確很美,但缺少文化,缺少內涵,最終他把南方的家安在了華僑城;聯想集團CEO柳傳志、鳳凰衛視主持人竇文濤等,也都住在這里。華僑城名人匯聚,已經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尚社區。曾經有媒體做過粗略統計,說華僑城居住著約1000個文化人、1000個CEO、1000個工程技術專家。具體數字多少,我不作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華僑城是社會主流居住的地方。

【地產領導者】:您剛才說,華僑城的目標客戶不是富人,但實際上華僑城已經成為深圳的核心富人區。在您眼中,富人居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

【陳劍】:我剛才說的“富人”是一個特殊階層,即“暴富”而粗俗的人。而文明的富人講究品位。

歐美的文明富人住在哪里?夏威夷有一個富人區,外人進入小區要買門票,同樣的一杯咖啡外面僅需2美元,而小區里面要用10美元,小區內消費比外面貴得多,價格成了一道門檻,保證了較高的品位。

法國的富人住在哪里?住在老房子里。為什么?因為有故事。可以設想,愛因斯坦住過的房子,一定會升值好幾倍,俄羅斯總統普京住過的房子,即使只住了一年,它的價值肯定會漲30%以上。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為什么明清家具會深受歐美人士以及中國文化階層青睞?也在于它有文化內涵,有故事。

我們華僑城地產推出波托菲諾項目并成功導入波托菲諾的故事。波托菲諾是意大利著名的旅游小鎮,以歐洲皇家園林風格為主線,云集著世界財經巨頭、達官貴人,有著一串串故事。

蓋房子什么第一要素?地段?環境?業主的身份?領跑房地產開發水平的,已經不是豪宅,而是名宅。名宅等于靚宅加故事,其背后則是文化。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地方,就會邊的浮躁和媚俗,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補好人才戰略這一課

【地產領導者】:每個企業都有獨特的人才觀。比如萬科的第一批人才是赤手打天下型的,第二批是郭均、林少斌等萬科周刊系的文人、第三批是以建筑專業人士為主。請問,華僑城的人才觀和人才戰略怎樣?

【陳劍】:我感覺你說的這幾類人我們都很需要。華僑城在用人上,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在我接手前,有很多各種背景的人,后來,我們也引進了很多專業的人才。我個人認為,專業質素非常重要,但人品更重要。如果要用比例來對這兩方面進行比較,前者是40%,而后者占60%。一個人即使他的專業很精,但人品不好,我寧可不用;工作不主動,總是考慮個人,缺乏團隊精神的人,專業的精深也無法彌補他人品上的缺憾,這種人會影響運營和效率。

對企業來說,人是最重要的資源。事在人為就是這個道理。相同的事,由不同的人來做,效果也不同。對華僑城來說,引進和運用人才很重要。

【地產領導者】:我們注意到,與其他大地產企業相比,華僑城的人才流動比較少,是企業文化不兼容的原因嗎?

【陳劍】:這是一個問題,也可能是我們的待遇還不夠高。中海的兩個副總離開前曾經與我談過,但我們給的報酬達不到他們期望的標準,所以未能成行。相對于別的企業,我們更多是用“子弟兵”,“子第兵”是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熟悉企業的運作模式和企業文化。

“空降兵”有活力,是企業慣性的刺激者,會給企業帶來新的作風和空氣。但太多使用的話,會影響“子第兵”的積極性;但如果完全不用,企業又會有很大的惰性。

【地產領導者】:在用人上,您對“海龜”(留洋人士)和“土鱉”(國內人才)有什么不同?

【陳劍】:我不完全迷信海歸派。現在從國外回來的人很多,有好的,也有差的,不能一概而論。我用人是英雄不問出處,只要能做事,我都會給他更多的發展空間。

【地產領導者】:華僑城是否已經做好了配合跨區域的人才啟動戰略?

【陳劍】:這方面我們還是弱項,可以說有點拆東墻補西墻的感覺。我們在感覺到在全國性的人才戰略方面做得不夠,也多次到高校招人,但仍然還是不夠。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加快子弟兵的培養和選拔,我們正在做后備干部的選拔考評,從部門經理級來做,就是想要多儲備些高級人才。而現成去挖人空降到高位,也不太合適。

我們剛把珠海規劃院的院長請來做副總,并派到上海分公司任總經理。我們會加快這方面的人才吸納和培養,補好這一課。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