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一分為三

王石簡歷
王石,現任萬科集團董事長。1951年出生于廣西柳州。1968年參軍,服役于空軍汽車三團;1973年轉業,就職于鄭州鐵路水電段;1974年至1978年就讀于蘭州鐵道學院;畢業后,先后供職于廣州鐵路局、廣東省外經貿委、深圳市特區發展公司;1984年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總經理;1988年起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2月辭去公司總經理一職。2003年5月22日,王石登上珠穆朗瑪峰;至2004年9月,已登上全球五大洲最高峰。王石現兼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房地產協會城市住宅開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以及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等職務。

我們蓋房子,賺錢再少也有個東西放在哪兒,人們可以住在里面生活,就像一塊碑,將來人們會說,哦,那是王石他們做的。——王石

王石自稱,其時間安排分為三個部分: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旅游探險,三分之一參加社會活動。這使王石兼具三種身份: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和極限運動愛好者。

“不冒風險,是最大的風險”

【地產領導者】:20年前,您來到深圳開始創業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王石】:二十年前和現在完全不同。在當時計劃經濟的環境下,辟出深圳開始市場經濟的嘗試,很多人抱懷疑的態度。當時來深圳的人,很多是在主流環境中沒有出路,或者出路不明顯的人。我比較特殊,來深圳前在廣州,在主流環境中處境相當不錯。然而,深圳是特區,有鄰近的香港作為樣板,作為改革的試驗田,它提供了很多選擇。來深圳就是想做點事情,不甘人生就被限制在那個境地,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地產領導者】:這個選擇會不會有很大風險?

【王石】:我并不覺得有什么風險--這可能和自信心有關系。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如果對現狀不滿,會有兩種做法:一種是主動求變(當然這還要求他具備一定的能力),一種是被動跟環境的變化走。生命只有一次,不動才是最大的風險。主動選擇后,失敗了不會后悔。被動的變化一旦遭遇失敗,人往往感嘆命運不濟。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往往只能被動選擇。有了一個主動選擇的機會,我很自然地選擇主動。相比之下,困難和挫折確實不算什么。

萬科之初:“除了黃賭毒軍火之外什么都做”

【地產領導者】:能不能跟我們談談萬科創建時候的故事。

【王石】:萬科是1984年成立的,我是八三年從廣州到的深圳。八四年剛開始是販賣日本電器,像索尼、松下、JVC這些。當然也搞過很多其它業務,像搞服裝廠、手表廠、飲料廠、印刷廠、K金手飾廠。這樣說吧,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因為當時是在八十年代,是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共同當中,贏利空間比較大,可選擇機會比較多,所以基本上是做什么賺什么,所以那時我在深圳有個外號叫金手指,指什么就賺錢。但是當時我并不這樣認為,我非常清醒的認識到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要賺錢并不是很難,但并不等于你萬科有核心競爭力。所以,在1992年的時候,萬科決定在眾多的行業當中選擇一個項目來經營,基本我們選擇房地產,房地產是1988年進入的。

【地產領導者】:萬科怎么選擇到做房地產呢?

【王石】:成立萬科之初我們選擇的攝、錄像機的國產化,當時國家對這個行業有九家定點廠,而萬科沒有得到國家的許可,沒有權利進行生產,我們就和其中三家進行聯合生產,后來發現這條路走不通。

第二個選擇就是做綜合商社。后來研究的結果發現,綜合商社是以金融為主,來控制貿易和制造業,這是萬科更不可能做的事,另外,國家也不會對特區的一家企業開放做金融。這兩次選擇的失誤在于:一是政策門檻高,二是萬科無知。在稍作了解之后,萬科選擇放棄。

第三個選擇才是做房地產,我們是1988年就可以做地產,但是到1992年底才決定專門做地產的,當時房地產占萬科30%的利潤,主要份額來自貿易。為什么選擇房地產?有兩點考慮:第一,從家電業的發展可以看出商品房的前景非常廣闊;第二,當時房地產比我們前兩次選擇做的門檻都低很多。

全國擴張戰略的教訓

【地產領導者】:萬科是全國性的公司,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做得比較好,在以北京為代表的華北相對不是很好。這是萬科的原因,還是環境的原因?

【王石】:是萬科的原因。萬科在各方面有局部的歷史原因,這是很正常的。萬科調整當中必然要付出代價。拿天津來講,我們這幾年一直虧損,當地稅務局不相信,說你們是不是逃稅要查我們,天津是萬科犯錯誤的縮影。那個項目原來是蓋住宅,后來發現那個地方不太適合高檔住宅,停工半年又從日本吸引資本,再由國際財團貸款,酒店建立起來。但是酒店的利潤還不夠還利息,所以我們把酒店全賣掉,變成土地。變成土地不能馬上開,所以銀行負債轉到土地上面,成本每年增加,這是一個調整的過程。原來的股份公司做了很多項目,雖然萬科是最大的股東,但是不絕對控股。調整當中我們把合資公司變成獨資公司,把股份買回來。天津還需要兩年的調整時間。

【地產領導者】:萬科投資的城市曾經由10幾個減少到4個,目前又宣稱將投資的范圍擴大到40個城市。請問萬科在選擇城市進行開發時,怎么去判斷到底要不要做這件事?

【王石】:萬科是在第二輪擴大。第一輪和第二輪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在于,第一次擴大投機性非常大,隨機性比較大,去哪里只要有機會,并沒有其他方面的考慮,投不進去慢慢耗,一直耗到投進去。

這一輪投資很清楚。我們當時收縮的時候就采取一些策略。第一,不再進行投資了,但是項目還在那里;第二,把股份賣掉。項目還在的當然還要做,但是方法不一樣了。以廣州、深圳為中心投五六個城市,我的管理半徑兩百公里范圍之內可以成立地區性的公司,下面只是項目,管理上資源非常非常有效益。以前我跳到西安去,跳到蘭州去都要單獨分公司的名下,整個一套人馬要成立。現在一套人馬可以對付7、8個城市,只有本身具備這種能力你才能這樣做。擴張很快,但非常有節奏。省會城市是萬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你把握什么東西?資產負債率、經營回報率,單一項目說不清楚。

搞定了珠峰,還有什么搞不定?

【地產領導者】:作為一個企業家,您為什么熱衷于登山?

【王石】:也許山對我來講是很自然的一種關系,但真正要挑戰登這個雪山,應該是1997年以后的事情。起因是95年我發現我腰椎四五之間有個血管瘤,當時左腿突然劇疼,晚上睡覺吃止疼片都半夜疼醒,照CT發現說那兒有個血管瘤,當時醫生診斷說我就要臥床不起了,或者開始來講我要開始坐輪椅了,就是你任何的舉動很可能造成血管瘤破裂,下肢要癱瘓的。當時不是沮喪,是很恐懼,因為那時你想我45歲正是年富力強、活蹦亂跳的時候,忽然可能下肢癱瘓,當時一下子懵了,即刻我想一定要去趟珠峰,因為我喜歡登山,當然珠穆拉瑪峰是喜歡登山的一個勝地。當時什么思想什么意識?等于如果上天安排你下半生坐輪椅的話,在這之前,你趕快做你想做而沒做的事情,因為你想去西藏,你想去珠峰,但你沒有去過,所以當時我就就開始加強活動。九六年種種原因沒有成行,九七年我就約了一個山友一塊去西藏。從青海我們坐車到西藏,沿途搭車、拖拉機、大卡車、小車、JEEP車,呆了一個月到了珠峰大本營,回來之后就到中國登山基地開始進行高山訓練,開始登雪山,這么多年過來了,還沒有癱瘓。

【地產領導者】:你現在有沒有這種感覺:搞定了珠峰,還有什么搞不的?

【王石】:沒有這樣想。我喜歡極限運動,因為這對人的意志是一種磨煉。我們知道意志實際和身體是有關系的,但是僅僅有健壯的身體,沒有精神上的意志是不行的。登山運動磨煉你的體能、意志,無形當中處于一種優勢的感覺。在談判桌上與對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潛在的語言暗示,比如登雪山我要面對死亡,潛意識的東西,你當然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優勢。僵持不下的時候,你耗得過耗不過人家,起碼你的形態、你的身體語言會給對方一種感。

搞定珠峰還是搞不定,這是開玩笑的說法。實際上珠峰是搞不定的,登珠峰是很不容易,但我并不是開拓前人未開拓的平臺,我是沿著前人的腳面上去的,雖然不是很容易,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登山過程中可以磨煉自己的意志、磨煉自己的體能,僅此而已,沒有什么覺得我登上山峰能怎么怎么樣,完全是兩回事。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