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李澤楷被罰 土地調控的開局

在“兩會”背景下新出臺的“國十九條”正在捏緊囤地企業的命門。按照其中最核心的一條規定:土地出讓成交后,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簽訂出讓合同,合同簽訂后1個月內必須繳納出讓價款50%的首付款,余款要按合同約定及時繳納,最遲付款時間不得超過一年。這條規定無疑讓寄希望于拿地后多年不開發,等地價上漲炒作地皮的房地產進入死胡同,未來房地產企業囤地的成本和風險也將大大提升。

多年以來,土地一直被認為是房價上漲的罪魁禍首,土地供應的不平衡、招拍掛制度的種種弊端和土地出讓過程中屢見不鮮的“暗箱”操作等等,一直為行業內人士所詬病。這也解釋了為何房價問題和土地問題在正召開的兩會當中,屢被代表和委員們所提及。國土部出臺的“十九條意見”顯然是繼“國十一條”后,給房地產下的又一道猛藥。

早在兩會開幕期間,國土部就已組織了一百名機關干部分30個小組奔赴全國30多個省市區進行調研。該次調研的重點正是土地的供應管理問題,包括土地資源的整合,礦產資源的整治,農村土地的綜合整治等多個方面,調查將持續到本月的15日。因此,“國十九條”的出臺顯然早有先兆。

在溫總理承諾有信心保持房價穩定,住建部長姜偉新也放言保持房價穩定“不行也得行”之后,國土部的“十九條: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房地產第二輪調控風暴的開始。“今年的調整或將影響中國未來房地產的發展。”著名財經評論人士葉檀預言。

但調控只是行政手段,房價回歸理性顯然需要市場更多的努力,唯有房地產企業脫離對暴利攫取的怪圈、土地財政能夠尋找到更合理的突破路徑,行業才能真正脫胎換骨、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