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共贏,天方夜譚的神話?

現代社區商業該如何滿足居民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如果避免銷售容易經營難的情況,讓開發商、投資者、經營者實現共贏?

社區商業之形式≠馬路市場+底商

不少城市的社區商業采用沿馬路建造底層商鋪形式。這種商業模式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業態受到頗多的限制。目前以底商為普遍形式的社區商業在形式上顯得匱乏,另外也不利于社區形象規劃。而從業態上講,諸如“服裝一條街”、“鞋類一條街”之類的單一業態的市場也不是社區商業。以杭州為例,常見的社區商業類型包括臨街底商、社區內步行街、社區會所、單體獨立建筑的購物中心或超市、分布在社區各個組團的便利店等,應根據不同社區的居住規模、人口構成、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確定具體形態。

從配套而言,社區商業配套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配套,也就是滿足現階段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最基本展型配套,指滿足居民多元化多層次的物質和消費需求的配套。對一個大型社區而言,這兩類都不可或缺。

社區商業之產權:套現還是持有

社區商業相對而言,風險小、回報穩定,開發商、投資者、經營者都相對關注。從分割出售到售后返租,社區商鋪許多都沒有擺脫套現的命運。“商鋪好賣經營難”成為普遍現象。

對開發商而言,他們承受著資金回籠的壓力,當然希望盡快脫手,而投資者則看重商業房產自身的升值空間,忽視今后的業態組合,同時國內缺乏有專業背景和豐富經驗的經營商。于是,商業地產一方面越來越貴,另一方面經營者的利潤卻越來越薄。

反觀國內成功的商業地產運作,比如上海新天地,開發商27%的股權近日賣了15億元,香港SPACE商業經營服務機構總裁助理楊詠詩認為,新天地之所以經營成功并有這么高的價值,跟開發商與承租者風險和利益共擔的經營理念、優化的業態組合、整體發展思路密不可分。

社區商業之服務:步行5分鐘可到


社區商業的特點就是便民。有專家把構建社區購物網稱作“51015”,即居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可以到達便利店,步行10分鐘可到達超市和餐飲店,騎車15分鐘可到達購物中心。

很多城市都存在中心城區商業網點過于集中、城市周邊社區明顯不足的情況。如杭州三墩鎮,已經建成的社區有信鴻花園、新世紀花苑等10多個,還有一些項目在建設中,另有近90萬平方米農居點改造項目,以及規模巨大的四大片居住區,入住人口將達4萬余戶。如此龐大的常住人口,生活配套大部分仍依靠三墩鎮,不僅規模小、設施簡陋,而且購物休閑還得往城中心跑,這顯然不符合社區商業的便民性。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