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負翁”有多少未來可以透支

住著按揭買來的房子,開著貸款買來的車子,透支著信用卡里的票子;魈斓腻X,圓今天的夢,走在顛覆傳統消費習慣的路上,年輕的“負翁”們終于發現,透支未來遠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妙——



并非所有“負翁”都窘迫到譚先生夫婦這樣的地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樂觀估計與現實變數的落差中,的確有一些“負翁”像他們這樣,表現出不適應的“癥狀”來——



脆弱的負債生活



接到父親住院的電話,譚先生一下子蒙了。就在前一天,他和老婆還在絞盡腦汁地籌措房子的裝修費。



譚先生今年27歲。去年初結婚以后,他便像周圍的很多朋友一樣,通過按揭貸款買了房。去年,他們買了一套近30萬的房子,首付6萬,月供1572元、20年還清貸款。簽署完一大堆文件,東拼西湊支付了6萬元的首付款后,譚先生夫婦的“負翁”生活開始了。



譚先生夫婦月收入約5000元。買房后,他們為每個月的支出進行了合理的安排:三分之一的收入還貸,三分之一用于日常開銷,三分之一積攢下來供裝修房子和償還私人債務。6萬元的首付款中,有一部分是向朋友借的。



剛開始的兩個月里,譚先生夫婦并沒有感覺自己的家庭財務支出計劃有什么問題,直到10月29日央行傳來加息的消息。再查看房貸賬戶時,譚先生發現,自己每個月被多扣掉40元。



2005年3月初,譚太太所在外貿公司業務下滑,收入因此減少了500元。



3月17日,央行再次單獨調高房貸利率。“幾十塊錢又沒了!弊T先生苦笑著說。



譚先生的第四個意外來自小舅子。他今年大學畢業,譚先生拿出2000塊資助。



2005年6月初,譚先生終于拿到了新房的鑰匙。6月底,譚太太剛與家裝公司簽完合同,譚先生便接到了老家打來的父親腦中風住院的消息……譚先生火速趕回老家,隨身帶走5000元的住院費后,原本就不夠用的家裝費更是沒了著落。不得已,他們只好開始透支信用卡……



一系列始料未及狀況的出現,打亂了譚先生夫婦的原定計劃。緊衣縮食的生活中,他們還惴惴不安于如何填平信用卡的問題,這種窘迫狀況也使得譚先生夫婦不得不再次推遲了生養小孩的計劃!梆B不起。 弊T太太說。



當然,并非所有“負翁”都窘迫到譚先生夫婦這樣的地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樂觀估計與現實變數的落差中,的確有一些“負翁”像他們這樣,表現出不適應的“癥狀”來。



自從妻子懷孕后,周先生便讓她休了產假,而自己工作的時間卻更長了!半娔X輻射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干脆讓她休息了!敝芟壬f。周太太在一家軟件開發公司做數據處理員,工作的8小時里時刻得坐在電腦前。



“幸好沒有買車,不然就慘了。”周先生也是銀行的房貸客戶,去年欲再加入貸款買車的行列時,被父母阻止了,F在,周先生很慶幸父母的及時阻攔。



為了彌補妻子休假造成的收入縮減部分,周先生做了兼職,也因此更加忙碌,每天工作時間達15小時以上。而周太太的兩重擔心是:這樣過度勞累,丈夫的身體能否承受得了;休這么長時間的假,公司還會不會讓自己回去上班。但周先生的說法是:不管怎樣,每個月1500元的月供不會因為妻子懷孕就可以暫時中斷,另外我也想給孩子的降生做更充分的經濟準備。



譚太太在每個月的工資銳減后,動了另找工作的念頭。但還是難下跳槽的決心!敖^大部分公司都要求試用期三個月,期間工資低得可憐;再說到了新的工作環境又得有一段時間的適應,而且不見得會兌現當初的待遇承諾,跳出狼窩再落入虎口豈不更糟糕?”



以這樣一種消極心態對待工作,譚太太在公司里的積極性大不如從前,她也由此陷入失業的恐懼中。譚先生其實更害怕失業,身為軟件開發工程師的譚先生一直有個愿望:花兩年時間,專心致志地開發出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軟件產品。但貸款買房后,這個愿望已越來越遠。



國內某招聘網站發布的薪酬調查報告顯示:2004下半年,國內被調查行業的平均水平為35333元,比上期下降14.7%。這份調查特別指出,網絡公司IT人士的薪酬水平下降幅度最大,而在這些“新興”產業就職的“新新”人類,無疑是“負翁”比例最高的群體。



對于絕大多數昆明“負翁”來說,持續的還貸能力需要持續的工資收入來保障。當無數應屆大學畢業生為找不到適合工作苦惱時,比他們更為惶恐的,其實是這些背著房子和車子債務奔波的“負翁”們。



“我們不但要承擔父輩們社會保障體系缺失的后果和責任,還要為自己的養老和生病問題憂慮。但是,超前消費已經讓我們力不從心!



保障缺失的憂慮



“最近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40歲以后我們怎么生活?就這樣一輩子打工過下去嗎?存不下錢,各種最基本的社會保險我們都沒有!弊T太太頗感憂慮。



譚先生夫婦都在私營企業里打工,這種游離于社保體系之外的狀況在昆明“負翁”群中比比皆是。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郭樹華教授認為,對于這些“負翁”們來說,應對社保不到位的一個可行辦法是:將收入的一部分積攢下來以備不時之需或用于購買商業保險。然而事實卻是,超前消費后,很多人已經沒有能力將未來生活的保障問題納入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圍。



貸款買房后,冷靜下來的譚太太曾仔細算過一筆賬:我們向銀行貸款數是23.8萬,分20年還清,不算利息的話每個月還款額不到1000元;現在我們每個月的還款額是1600多,也就是說每個月我們要擔負600多元的利息,20年下來就是15萬。



“這個計算結果讓我們嚇了一跳!弊T太太說,“如果用15萬的利息來租房,生活也可以過得不錯啊。其余的錢攢下來備不時之需,多好啊。現在很多時候都會想,為提前消費付出這么大的代價是不是有點不值得?這樣想過后,總是有點耿耿于懷!



很多“負翁”都與譚太太深有同感!胺抠J利息真的是太高了。”在這樣的感嘆聲中,“負翁”們不可回避的一個思考是:我們這種沒有保障的生活,能否承受得起這種高昂且持久的還貸壓力。



出于對未來的憂慮,譚先生夫婦想到把房子賣掉!凹热粸t灑不起,就要勇敢地改正錯誤!



5月初,不堪承受房貸之重的譚先生決定將房子賣掉,但現實很快便潑了他一盆冷水。3月底新出臺的“國八條”規定:從2005年6月1日起,沒有拿到房產證的房子不準出售,拿到房產證后兩年內出售的房產,營業稅加倍收取。“我們甚至沒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弊T先生說。而眼下,最讓譚先生夫婦擔心的,還是父母的養老治病問題。



“我們不但要承擔父輩們社會保障體系缺失的后果和責任,還要為自己的養老和生病問題憂慮。但是,超前消費已經讓我們力不從心。”譚先生再次苦笑。



對于通過求學完成農民向市民身份轉變的“負翁”們來說,他們肩上擔負著比其他“負翁”更多的責任,信貸消費之路也因此走得更加艱難。



美國老太太說:我奮斗了一輩子還完了住房貸款。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一輩子錢終于買了一套房子。一直以來,譚太太都覺得沒有必要再像先輩們那樣恪守不該欠錢的傳統,變通地享受生活沒什么不對;但她沒有想到的是,學習美國老太太會這么不容易......



有多少未來可以透支



“當時想要買房,一方面是覺得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才算真正融入了這個城市;另一方面是想給自己一點壓力,否則根本攢不下錢。”懷著這樣的初衷,步入信貸消費困境的譚先生還是說出了他關于生活的另外一種假設:“如果當時買小一點的房子,負擔就不會像現在這么重了。



理財師們向來推崇梯度消費的方式。具體到購買住房,梯度消費便意味著先買小戶型,待經濟條件允許后再“鳥槍換炮”。但這種理性推薦似乎并不為“負翁”們所接受。



“現在很多年輕人買房都向目標瞄準了120甚至150平米的大戶型,而自己又處于創業階段,沒有多少積蓄。這種過分倚重信貸消費的做法并不妥當,信貸消費是有成本的,他們必須考慮到自己資金鏈條斷裂的后果。”工行理財師李先生說,“在某種程度上,信貸消費更像是一種理財方式。只有合理的運用,你才會從中受益!



但對于很多“負翁”來說,并非意識不到無計劃透支所潛伏的危機,而是當他們受到“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買房”故事的啟迪和感召,熱血沸騰地涌入信貸消費的天堂時,才發現那是一個美麗卻完全陌生的世界。



譚太太說,她很早便知道了那個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兩個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了。美國老太太說:我奮斗了一輩子還完了住房貸款。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一輩子錢終于買了一套房子。一直以來,她都覺得沒有必要再像先輩們那樣恪守不該欠錢的傳統,變通地享受生活沒什么不對;但她沒有想到的是,學習美國老太太會這么不容易。



中國“負翁”有多少未來可以透支?對于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說,既要面對失業的壓力,還要承受未來沒有保障的焦慮。與此同時,消費攀比的力量還在進一步迷失他們在信貸消費路上的前進方向。



因為年輕,他們很快便接受了信貸消費的觀念,也成為我國信貸消費政策最主要的推動力量;但也因為年輕,他們的消費心理不夠成熟,危機意識尚顯缺乏,對于貸款成本上升和自身預期收入下降的估計都不夠充分··



誰讓“負翁”痛苦不堪



之前國內各大媒體中關于“負翁”的年齡段報道,普遍采用了一個數據:24~35歲之間。盡管這個數據的來源無法考證,但在記者采訪中,無論是銀行業人士、專家教授還是“負翁”本身,都認同了這組數據。這是一個年輕的群體,云大郭樹華教授對于“‘負翁’緣何陷入債務危機”的分析也由此開始。



郭教授認為:因為年輕,他們很快便接受了信貸消費的觀念,成為我國信貸消費政策最主要的推動力量;但也因為年輕,不少“負翁”的消費心理不夠成熟,危機意識尚顯缺乏,對于貸款成本上升和自身預期收入下降的估計都不夠充分。



然而,即便是陷入債務危機,也并非所有“負翁”都像譚先生夫婦這般憂慮悲觀。王先生就認為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何先生是地道的昆明人,去年4月初買了房子,每月還貸額1300多元。當為數不多的積蓄化作月供交給銀行后,何先生也陷入了債務危機。心疼寶貝兒子的父母不忍心,繼支付6萬元的首付款后,再次承擔起支付月供的責任,生活也因此過得更加節儉。何先生月收入1800元左右,支付月供的責任由父母攬過去后,他便恢復了昔日泡吧、K歌、聊天、拍拖的快樂生活。對于這個年僅24歲且家境不錯的未婚小伙子來說,他已習慣于躲在家庭庇佑下揮霍掉所有收入,過著消費攀比的“月光族”生活。這種由“月光族”轉化而來的昆明“負翁”為數并不少。



在郭教授看來,這種消費攀比的心態也是促使年輕人更容易接受信貸消費的因素,從而也更加重了“負翁”們的債務危機!熬薮蟮呢毟徊罹嘞拢@種攀比消費的現象很難避免!惫淌谌缡钦f。



與此同時,郭教授認為相關消費控制制度不夠健全也是造成“負翁”們過度消費和債務危機重要的外部因素!爱吘剐刨J消費在我國出現只有幾年時間,市場還不夠成熟!



辦理信貸消費貸款時,銀行方面往往會要求貸款人出具一份收入情況證明。實際上,這種蓋有貸款人所在單位公章的收入證明究竟有多少可信度,銀行方面也是心知肚明。但在個人信用機制尚未建立的情況下,銀行方面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約束貸款人。而這種形同虛設的資格審查,一定程度上更縱容和加速了信貸消費的過度蔓延,加劇了“負翁”們的債務危機。



避免“負翁”出現債務危機的根本之道,郭教授認為在于消費者消費心理的成熟和信用制度的建立。同時需要建立的是個人破產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對個人破產者,這是一種保護制度,同時也是一種鼓勵和刺激消費的手段。”



“信貸消費本來就存在風險,其中當然也包括政策變化的風險,這種風險意識的缺失本身就是消費者不成熟的表現。”郭教授說,“信貸消費政策肯定不會因為‘負翁’當前的尷尬狀態就取消,一種制度的成熟總是要付出代價。要擺脫債務危機,‘負翁’自身的心態調整和成熟最關鍵。畢竟,內因才是決定因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