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物業及商業解析

商業的生命力在于客流的集聚,而軌道交通大容量的運能在給人們提供便利交通的同時,也會給商業帶來大量的消費客流,地鐵的布局正在影響著城市的商業格局。以香港為例,地鐵沿線共分布著大約30個購物中心,約占香港購物中心的60%。因此可以認為:地鐵已成為商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積極元素和地域經濟發展的動力。

由于用地緊張,香港的每個地鐵站都與周邊的商業和居住區緊密聯系,還有很多居住區與地鐵站結合成一個綜合建筑體,即真正意義上的地鐵上蓋物業。它是地鐵產業與房地產業緊密協作的縮影,其成功也與出色的城市規劃直接相關。

在眾多的香港地鐵上蓋物業中,太古廣場、青衣城(盈翠半島)、匯景花園、新翠花園非常典型。它們的特征相似:底層是公交車站或地鐵站,上面二至三層是商業建筑,再上面是呈圍合布局的高層居住建筑,中間是居住區的中心花園。

內地地鐵商業發展中,目前上海已建成的地鐵商業有以下幾種模式:

模式一:地鐵站廳內零星的商業網點,其特點是面積小,以即時消費和專業服務的小型商鋪為主;
模式二:與地鐵站廳相連的外部地下商場或商業街,一般以經營流行服飾及其他中低檔商品為主;
模式三:拓展地鐵的優勢,通過地下通道為地鐵站周邊的商業提供便捷的全天候的交通網絡;
模式四:地鐵與上蓋物業聯合開發的模式。其上部物業多為集商業、辦公、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我們將其簡稱為“地鐵上蓋商業”。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