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復蘇 我國自有品牌潛能待挖

近年來,伴隨著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中國百貨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昭邑零商的相關調查顯示,2005年到2007年,僅中國50萬人口以上城市,新開業的百貨商場就達到1000多家。

專家指出,雖然中國的百貨業正在復蘇,但未來必將受到購物中心及自有品牌服裝專業零售商的挑戰,為了應對挑戰,中國百貨業應該在業態和盈利模式上做出改變和創新。

近日,英國瑪莎百貨表示,公司在中國的第二家店將于近期在上海籌備開業,另外公司已與上海政府簽訂協議,第三家店將在明年開業。而值得關注的是,經營自有品牌,是瑪莎最大的經營特點。而瑪莎百貨倡導的這種經營自有品牌的模式,曾經在第一家店開業之初就給滬上傳統百貨業帶來沖擊。

瑪莎的“堅持”

英國瑪莎百貨從創立至今已有126年的歷史,是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瑪莎百貨在英國本土開設了600家分店,遍布英國各個城市和地區,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共開設了285家分店。2008年,瑪莎百貨在上海開設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分店。

據悉,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瑪莎百貨和許多企業一樣在經營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因此在今年年初宣布關閉旗下27家店面,裁員近千人。但盡管如此,2008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瑪莎百貨負責人仍然表示,不但不會關閉其設在上海的分店,而且還會逐步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瑪莎百貨已經明確地意識到,在這一輪經濟危機當中,中國內地市場將成為全球商業巨鱷激烈爭奪的最后一塊陣地。

瑪莎的中國之路走得如此堅定和自信,與其不同于中國百貨業的經營模式息息相關。據了解,與內地的百貨企業不同,瑪莎百貨80%的商品都是出售自己的自有品牌——圣米高。該品牌是瑪莎百貨于1928年創立,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沒有工廠的制造商”。雖然生產圣米高的廠商多達800余家,但瑪莎卻從未在其中持有任何股份。該公司只是向制造商提出原材料、生產工藝和品質等方面的要求,同時還向制造商提供技術支援和管理咨詢等。

由于制造商無需投入專門資金發展或推廣品牌,所以可以降低供貨價格,而零售商則因進貨價較低,又可以降低商品售價,從而大幅增加銷售量。

據業內人士估計,自有品牌商品的價格一般比制造商品牌低15%以上,而利潤率卻能高達30%。除了圣米高,瑪莎百貨還經營著多個自有服裝品牌,包括Limitedcollection、AutographHE和peruna。

事實上,來到中國近兩年的瑪莎百貨在中國的業績似乎并不樂觀。作為英國百貨業經典品牌,身在上海的瑪莎卻遭遇水土不服的窘境。

瑪莎水土不服的經營窘境難道是其一貫堅持的“自有品牌”惹的禍?業內人士認為,其實后臺采購系統是造成瑪莎在滬經營不利的最大問題。為突破瓶頸,瑪莎特別在上海設立采購中心,并將公司架構進行了重新調整。但瑪莎百貨表示,堅持經營有瑪莎特色的“自有品牌”,仍將是其在中國發展的不變路線。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表示,從模式上來說,馬莎采取的自有品牌和自主采購模式是保障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這也是瑪莎在申城競爭的最大賣點。“獨有產品可使瑪莎更好地展開差異化競爭,同時也能通過這樣的概念,刺激年輕人的消費欲望。”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