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個企業的興衰,往往能給后來者提供諸多寶貴的經驗,作為“昆明第一家超市”的紅聯超市,雖然并未能用轉型來實現再生,但它的興衰歷史,同樣給昆明社區便利店乃至整個零售行業的發展留下幾多警示。
紅聯后期的國企改革,是特定背景下的客觀影響,但顯然它的衰落,不僅僅只是受此影響。自身管理的混亂和水平有限,以及由此帶來的競爭力貧弱,才是導致其最終倒下的主要原因。經營進入困境的紅聯無法回避資金鏈斷裂的事實,再好的轉型愿景都止步于現實。面對紅聯的消逝,一業內人士認為,本土社區便利連鎖店應該注意“四流合一”,即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和商務流的開發與保障。尤其是物流配送及資金鏈尤為重要,物流鏈越密集,成本越低。
結合紅聯的興衰,云南省市場學會會長胡其輝分析到:“社區連鎖便利店首先要修煉好‘內功’,‘打鐵還需自身硬’”。在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以來,商業零售業態間的競爭加劇,外資進入速度加快且往往有政策傾斜,作為本土的社區便利連鎖,不僅需要人氣,且更要完善自身競爭的機能。這包括,融資能力、運營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要有統一的采購、配送等。
其次是要找準目標定位。他指出,雖然昆明目前較具規模的品牌社區便利店較為缺乏,加之城中村改造拆了很多社區便利店鋪,相關消費需求較旺盛,但社區便利店最終還是要走規模化、品牌化道路,“小打小鬧肯定不成氣候”;且目標定位尤其關鍵,本土社區便利連鎖店要結合自身實力,找準該類店適合多大規模的社區消費,樹立特色品牌形象。另外,在各大購物中心不斷涌現、各零售巨頭不斷擴店的情況下,社區便利連鎖店可以考慮向二、三級城市和社區滲透,把好低端消費場。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