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的目標后,不少昆明市民都把目光聚焦到了這一場綠化翻身仗上。然而,在前段時間各媒體集中轟炸式的報道后,一些老百姓在期盼中產生了擔心:怎么老不見實際動作,自家前面那塊空地怎么又要拿來蓋房子啦……
面對市民質疑,本報記者再度實地暗訪,并采訪了昆明市有關部門,走訪了部分專家和市民,以再次解讀昆明“創園”——當初提出的對人民路、金碧路和東風路的拆遷整治工程何時正式啟動?4個主城區的4大公園工程又如何開展?昆明究竟還可以“變”出多少綠地?
3條路示范改造牽動全城拆圍透綠啟動“綠棋”帶“創園”大盤
帶著市民所關心的有關“創園”問題,記者日前走訪了昆明市規劃局等相關部門,得到這樣的寄望:昆明要以3條道路、4個公園的改造新建等來開啟昆明各單位乃至每位市民心中愛綠增綠的“窗戶”。
改造后外部效益巨大
昆明市規劃局規劃編制與信息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師說,在GMS會議前期,通過一些道路的整治使他們意識到,應該充分挖掘一些道路可利用的資源,達到盡量改善道路形象的目的,在會議即將結束之時,他們已經在籌備這些道路的規劃工作,并形成了3條道路4個公園的引導性規劃。“為何要做這3條道路,我們有一個統一的認識,盡管感到這是一個投入多、產出少的事兒,但對其改造后產生的外部經濟效益是巨大的。”
拆“偏廈”效果很好
這位工程師談到,GMS會議前,一個典型的事例就是通過對塘子巷一“偏廈”的拆除后,使人感到眼前一亮。“所以對3條道路涉及的拆遷和改造工作,我們也是按照相應原則來考慮的。”
他還談到,對于一些城市的節點,現在建筑質量不是很好的地方,就應該花大力氣做成景觀。比如塘子巷和塘雙路口,那是個三角地帶,背后的建筑質量不是很好,在規劃上來說也不是很好用。考慮到北京路是現代發展的軸線,如果能形成一個很好的綠化景觀,讓每一位從火車站出來的人都能感到春城的綠意就好了。
啟動“綠棋”帶全局
“我們要一幢房子,一個地段地依照規劃去落實。”至于改造何時啟動,他表示目前各區都在積極地調研,有些區還提出更可行的方案,在這些準備工作充分以后,將開始改造工作。“3條路是個示范作用,希望其他單位也參與進來,比如一些學校拆除圍墻透出綠色等。”
3試點路市民期待增綠
與昆明日益高呼“創園夢想”相對的是,現在昆明離國家建設部所列出的54項“創園”具體標準還有相當的距離。8月份,昆明市相關部門提出了“主城主干道街景綠化整治及4城區城市公園初步規劃”。對此,記者日前對城區幾條干道進行了初步探訪,聽到沿街一些居民對增綠與怎么增綠等都有著自己的聲音。
【人民路】市民期望搞綠化
人民西路上一名交通協管員告訴記者,人民西路趙家堆至小西門這段路,在高峰期時交通流量相當大。“我認為改造這條路是遲早的事,擴寬后做出漂亮的綠化帶是非常值得期望的。”在沿線某單位工作的陳先生說,他和同事們在1個多月前就知道相關部門有意在這段路建設綠化帶,但他們認為,要啟動拆遷肯定會遇到不少問題,特別是沿街商鋪和單位的權屬問題。
在人民中路上工作的徐女士說,工作之余從辦公樓探出頭來看看路中間的綠化帶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她認為,這段路的綠化比起其他路段來,已經不錯了。而且人民中路上有個廣場,可以讓很多市民在那里放松和休閑。但在附近居住了多年的張先生則表示,這條路的綠化并不理想,一些樹木高矮參差不齊,綠化帶經常被過往行人踐踏,有的地方已經成了“不毛之地”,看了讓人心疼。
人民東路大東新村居住的幾位居民說,這附近非常缺乏綠色,此前在街口做的景觀小品沒擺了幾天就不見了,他們希望如果要改造這段路時,能多種一些統一的樹種,不要看上去稀稀拉拉,參差不齊。
【金碧路】多建“金碧公園”
住在東寺街的楚女士說,要改造金碧路,應該先通盤考慮投入產出的問題,“如果是把一些空地和停車場拿出來做綠地,不如把那些空地規劃成像金碧公園那樣。”楚女士說,金碧公園已經成為她和很多朋友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他們都希望能夠在城區再多一些這樣的綠地。
居住在省體育館的退休教師吳先生認為,體育館也該把圍墻拆掉并適當地改造一些臨街鋪面,多營造一些綠色出來。高級城市規劃師陳興華也談到,拓東體育館的圍墻應該打開,改造前面的一些商店,以形成好的景觀效果。
【東風路】建議退路增綠
在東風廣場上,兩名云大的學生告訴記者,他們也很關注昆明的“創園”。自從他們學校有一面圍墻變成半通透式的以后,很多市民都能從外面看到學校的一角,那里有蒼翠的綠,有肅穆的校舍,每次他們在外面看學校時,也有些和以往不同的感覺。說到東風路的綠化,這兩名同學認為,其實一些單位也可以把圍墻打開,把自己綠色的一面露出來。
高級城市規劃師陳興華也談到,昆明市中醫院、市政府和櫻花賓館門前都缺少綠化,還有化工研究所等一些單位前則充滿了臨街的宿舍和建筑,如果能動員這些單位退一點路搞綠化的話,對于增加綠量會很有幫助。
讀者關注“創園”自家門口何時見綠地
近期,本報熱線4100000和記者辦公室電話一直都接到關于“創園”的各種問題。很多市民表達了對“創園”高度的熱情、理解和支持,但他們更關心的是,未來幾年,出了自家門口是否就能見到像模像樣的綠地。
讀者陳學明在給本報的言論“沈陽綠色之夢與昆明綠色之痛”中這樣表述:比起北方森林城市沈陽,我們的城市具有“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城內外山環水繞,擁有最為豐富的花卉資源”等諸多優勢。我們要立足自身優勢,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堅決遏止主城區“見縫建房”的傾向,杜絕拆綠拓路行為,讓春城涌現越來越多的綠地廣場和綠色景觀大道。
署名“高原狼”的讀者在題為“昆明離‘綠城’有多遠”的言論中寫到:應該承認的是,我們這個城市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對于綠化與綠地的建設是下過一番功夫的。但也應該看到,這些年來城市規劃仍有許多滯后或失誤之處,一系列的拆遷或改建,除了拔地而起的鋼筋水泥建筑外,我們又留下幾塊可供城市“透氣”的綠地?在某些改建后的道路上,人們能見到的“綠”只是廣告牌上畫的樹。
還有很多讀者來電詢問:“我們差那么多‘綠色賬’,怎么來還,怎么來‘創園’?”“《綠地系統概念性規劃》出來后,某段路的綠化會怎么弄?”“我居住的地方有塊空了幾年的地,可能拿出來做綠化嗎?”“那3條路何時改建?”“4個公園以外還有像樣的綠地嗎?”“現在很多路上樹木又少又矮,今后是否會多種幾排樹?”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