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縣全力推進綠美園區建設——厚植生態底色 繪就綠美畫卷

嵩明職教新城

園區大道兩側櫻花綻放,綠化帶內花草繁茂,對龍河蜿蜒東流,校園景色美麗宜人……走進嵩明職教新城,城園相融,人景和諧,近距離就能感受到“詩和遠方”。

綠色是園區發展最美底色。近年來,嵩明縣對標我省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結合昆明市“六個春城”建設,在嵩明職教新城推進“園中有景、景中有園,推門見綠、開窗現花”的綠美園區建設,全力打造舒適、優美的園區環境,提升園區綠化品質,為優化園區營商環境增綠添彩。

繪好規劃“一張圖”

建設綠美園區,規劃先行。2022年,《嵩明縣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出臺。嵩明職教新城管委會同時印發實施《嵩明職教新城綠美園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嚴格落實嵩明職教新城總體規劃“一心三廊,一環多點”的園林城市設計理念,“一心”即園博園綠心;“三廊”即對龍河生態綠廊、昆明繞城高速形象展示廊、嵩昆大道形象展示廊;“一環”即高校生態綠環;“多點”即各高校景觀節點。

該行動計劃明確以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和諧園區為目標,改善環境、提升形象為主線,統籌推進園區綠化美化,突出重點、補齊短板,著力改善園區、企業、院校發展環境,促進職教新城整體形象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園區發展軟實力和競爭力。謀劃教育類投資建設項目15個、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綠美小區)9個、綠美道路建設項目4個,計劃綠化建設投資5億余元,新增綠地100余萬平方米。

為優化完善園區產業、公共服務設施及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布局,銜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編制工作要求,2023年以來,嵩明職教新城持續優化完善滇中新區軍長片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滇中新區科教文化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在推進大學城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以高品質規劃引領園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多措并舉助力職教新城建設“產教融合、產城融合、康旅融合”現代化新城。

護好生態“一段河”

蜿蜒的對龍河順城而過,這是流經官渡、嵩明兩縣區的主要河流,是牛欄江重要支流。牛欄江是嵩明縣41萬人的母親河,更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和生態安全屏障。

為守護好對龍河(職教新城段)的水體生態,嵩明職教新城按照“零排放”要求,通過水環境治理、雨污分流、改造中水處理站等舉措,推進“減排提質”,推進水質逐步好轉。

“前年,我們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督促院校、商業中心針對日常巡查發現的食堂、餐飲商戶私自改造接管導致部分雨污串管問題,進行雨污分流改造。”職教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6個院校企業已完成改造并實現將污水排至嵩明縣第三污水廠進行收集處理。2023年,職教新城還與轄區院校、企業簽訂目標責任書,組織召開水環境治理專題會議4次,開展巡河檢查、排口污水溯源檢查30余次。

同時,職教新城還支持院校建設景觀蓄水池,提升改造中水處理站,云南工商學院、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昆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及昆明城市學院等6所院校投資約3000余萬元,對處理工藝落后的中水處理站進行提升改造,轄區17個中水站日處理規模達2.88萬立方米,最大限度實現中水回用,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系統,提升水環境質量。

目前,對龍河(職教新城段)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質整體持續向好,2021年起該斷面水質不斷轉好,水體從IV類到目前的III類。

提升改造“一座城”

一條小街小巷,就是城市的一道風景。2023年7月以來,為讓園區道路更平、環境更美,職教新城進一步改造城市毛細血管,持續完善背街小巷基礎設施功能,啟動對文苑路、文海路部分路段綠化亮化提升改造工程。

改造工程中,對道路部分路段的半樁、死亡喬灌木更換補植,對破損人行道小板、地磚進行鋪設更換,對路邊出現的損壞路燈及線路進行了維修提升,一系列整治提升工作,讓整改后的文海路顏值更靚。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云南省教育廳公布了2022年度云南省“綠美校園”獎補推薦名單,昆明城市學院榜上有名,這是對嵩明職教新城在校園環境建設、綠色教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的肯定和鼓勵。

“截至目前,我校投入經費570萬余元,新增綠化面積約5萬平方米,新地植樹量達5.8萬棵。”昆明城市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以來,學校將現有綠化狀況與發展規劃相結合,對校園景觀進行全面規劃設計,努力打造美麗、宜居、宜學的校園環境。

截至目前,嵩明職教新城已建成市政道路14條30余公里,道路寬48米,雙向4車道,已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統;綠地面積約36.41萬平方米。建成城市中央公園1個,占地面積約195.95畝,綠地率80.9%。建成入駐招生各類院校25所,綠地率30%至46%,綠地面積約123.35萬平方米;建成入住居民小區8個,綠地率35%至40%,綠地面積約48.48萬平方米。

通過綠美園區建設,嵩明職教新城進一步完善園區配套,夯實園區綠色發展底色,提升園區人文環境,不斷增強園區發展活力。

本報記者 張雁群 通訊員 鄧海梅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