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園連香樹 41年首次開花

開花的連香樹 供圖

■ 都市時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小燕) 昆明植物園繼銀縷梅和天目鐵木首次開花后,又喜迎一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臥龍”樹首次開花,這預示著第三紀孑遺植物連香樹的遷地保護初步成功。

2020年,浙江大學首次通過連香樹全基因組重建了連香樹屬的物種演化歷史,發現中新世中期,干冷的環境導致了連香樹和大葉連香樹的物種分化。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對第三紀孑遺植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脅,連香樹分布范圍涵蓋多種氣候植被帶,研究連香樹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對環境的適應,對研究東亞第三紀孑遺植物的演化歷史、適應性進化及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保護有重要意義。

第四紀以來,氣候劇烈變化造成連香樹分布片斷化,發生了急劇的種群壓縮。千百年來,人類活動加劇了連香樹現代分布區的進一步縮減,野外分布十分狹窄,種群數量較小,多數種群呈單株零星分布。

此外,連香樹為先花后葉植物,雌雄異株,生境相同的雄株其光合潛在能力要優于雌株,具有更多的能源和物質消除各種環境脅迫對其造成的損害。花小,結構簡單,無花被、無蜜腺和氣味,為短距離風媒傳粉植物,很難與較遠距離的不同種群進行基因交流,種群內遺傳多樣性水平低。種子極小,出苗纖細,成活率低,又加上幼苗易受暴雨、病蟲害等危害,造成天然更新困難。連香樹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也是《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中的目標物種。

連香樹在昆明植物園保育了40余年,定植于木蘭園、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扶荔宮溫室群、薔薇園、觀葉觀果園等專類園,共33株。目前,僅有位于觀葉觀果園的一株雄株在開花,標志著該物種遷地保護取得了初步成功。該開花植株生長良好,于1983年引自浙江,2006年從珍稀瀕危植物區移植到觀葉觀果園。

※名詞解釋

連香樹

連香樹是連香樹科連香樹屬落葉大喬木,為單科單屬物種,為第三紀孑遺的古老植物。其中文名因其葉片會散發出焦糖香味而得名。連香樹屬僅存兩個物種,連香樹主要分布于中國和日本的部分地區,生在山谷邊緣的落葉闊葉林或常綠落葉混交林中,另一種為產自日本的大葉連香樹,極為珍稀,算得上孑遺植物中的“臥龍、鳳雛”。

連香樹極具觀賞性,花期3—4月,果期8—10月,葉片近圓形或心形,邊緣有圓鈍鋸齒,先端有腺體,春季幼葉紫紅色,夏季為綠色,秋季呈現金黃色,冬天為深紅色,是典型的彩葉樹種,是用于鄉土植物綠化造景和物種保育的不二之選,被各國廣泛引種栽培。因其極高的園林觀賞價值,進行優良品種選育、開發利用和推廣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連香樹木材紋理直、木質優良,是稀有且珍貴的用材樹種,樹皮和葉均含鞣質,可提制栲膠。連香樹還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和香料植物,果與葉含焦性兒茶酚,可藥用;葉片中含麥芽醇,常被用于香味增強劑,在食品、化妝品和醫藥工業等行業中被廣泛應用;連香樹精油具有較高的抗菌性和抗癌性。

2023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連香樹的根際有一種植物根系促生細菌(吡咯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含有大量銅、鈷、鋅、鎘和砷等重金屬抗性基因,對連香樹微生物肥料開發和抗重金屬脅迫能力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