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縣用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革命老區煥新顏

威信縣平橋小鎮航拍 本報通訊員 白芯 攝

2023年,威信縣充分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5000萬元資金,緊扣“育產業、靚村莊、護生態、惠民生”主題,啟動覆蓋扎西鎮田壩、桂花、觀音3個社區17個村(居)民小組的紅色扎西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按照鄉村振興總要求,以“紅”為底育產業、以“實”為要靚村莊、以“綠”為本護生態、以“路”為軸惠民生,努力打造以紅色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

美麗村莊靚起來

走進與云南扎西干部學院緊緊相鄰的扎西鎮田壩社區海椒灣片區平橋小鎮,一棟棟古樸素雅的川南民居風格小樓鱗次櫛比,青石板路、廊橋、流水、鮮花交相輝映,處處透出美麗鄉村的勃勃生機。

這里曾是一個偏僻、交通不便的城鄉接合部!耙郧笆强油莶黄降耐谅,到縣城需要走半個多小時的路程,一到雨天泥濘不堪!被貞浧鸺亦l的過去,家住田壩社區海椒灣的村民王會興感嘆道,“現在經過開發后,路通了,房子也統一規劃建設,住著很舒心。”

田壩社區是紅軍長征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紅軍長征時期原紅三軍團就駐扎在田壩社區海椒灣、米白灣、川洞、坡上、坳田5個村落,其間留下了眾多寶貴的紅色印跡。為使紅色資源以紅色文旅的方式更好保護傳承起來,威信縣在推進5個村落建設中,充分彰顯革命老區的地域特色和歷史價值,堅持突出紅色主題,以創新“紅色旅游+紅色教育”融合發展機制,建設紅色文化元素突出的紅色幸福小鎮,統一房屋規劃設計,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完善住房功能、彰顯紅色元素、提升村莊顏值。

農村道路建設工程是便民、惠民、利民的工程。在讓老區群眾住得舒心的同時,威信縣堅持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加快推進5個紅色村落的鄉村道路建設,新建硬化寬4.5米的“紅軍路”連接線12公里,切實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讓“紅軍路”更通暢,老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高。

富民產業聚起來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威信縣依托紅色資源稟賦,以紅色文化為牽引,積極探索“紅色+休閑”“紅色+研學”“紅色+鄉村旅游”等“紅色+”模式,努力打造集紅色教育、特色民宿、康養休閑度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點,激活鄉村產業振興“一池春水”。

在田壩社區白米灣村民小組,一個集紅軍客棧、游客服務中心、農特產品展銷中心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拔地而起。據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除了紅軍客棧、游客服務中心和農特產品展銷中心,項目還配套完善道路建設、供排水系統建設、綠化亮化工程、停車場建設等。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開展內外裝修收尾工程,將于今年4月上旬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將采取“村集體經濟+干部學院經營管理”模式,通過資金入股、就業務工、租賃等方式,實現農戶和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

此外,威信縣堅持發展綠色經濟,利用村莊內低效林地提升契機,探索建立“村集體經濟+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鼓勵田壩社區灣頭、平橋等12個居民小組,桂花社區龍洞坡居民小組,觀音社區木廠、大坪上等居民小組的農戶以土地入股村集體公司,發展種植中國紅楓,打造“千畝紅楓”苗木產業示范基地。

如今,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如春雨般的潤澤下,一個個美麗村莊如詩如畫、一個個富民產業欣欣向榮,扎西革命老區將實現從紅色資源到紅色經濟、從美麗生態到美好生活的鄉村振興美麗蝶變。

本報記者 沈迅 通訊員 白芯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