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美宜居的富源縣城

游客在起鋪桃園采摘

工人正在沖壓鋁鍋
本報記者 博達 通訊員 曹飛 郭燚 文/圖
回顧2023年,富源縣委、縣政府克難奮進,堅持高質量發展,交出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6.2億元,增速全市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增速全市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7%,增速全市第一的成績單。
2024年,富源縣確定了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以上、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目標。
跑出加速度,奪取開門紅。近日,記者深入富源縣產業園區、工礦企業,感受富源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農文旅融合駛入發展快車道
步入位于竹園鎮茂蘭村委會臥德村的臥德山地康養公園,古樸別致的紅墻、千姿百態的石頭、青翠秀麗的林木和造型各異的湯池競相入目。這是一個集溫泉康養、花木觀賞、民族風情展示、礦業體驗于一體的公園,將于不久后開門迎客。
自地方煤礦整合重組以來,臥德村立足本地溫泉資源、林業資源豐富,氧氣含量高,觀賞效果佳的優勢,先后投入5000余萬元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景觀打造、溫泉產品開發和品牌營銷,積極探索深層地下水康養和特殊山地環境康養模式,不斷打響康養旅游品牌。這是富源縣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及早部署一季度文旅經濟開門紅的重要舉措,也是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富源縣竹園鎮茂蘭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蘇旺介紹,臥德村充分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精心打造民俗村,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用好用活關停煤礦獨特資源,變廢棄礦山為礦業博物館、礦道探險樂園等,用資源稟賦激發村莊活力,以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濃郁的民族風情、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獨特的礦業文化熏陶是臥德山地康養公園的特色。”蘇旺說。
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富源回隆保家村,體驗鄉村煙火、品味特色湯鍋;到月亮灣賞花玩水;到勝境發家村感受古樹的蒼翠、杜鵑的妖艷;到勝境關走一走古驛道,看一看鬻琴碑……隨著農文旅進一步融合發展,富源縣文旅市場全面開花。2023年,全縣接待游客363.1萬人次,同比增長23.84%;實現旅游收入40.23億元,同比增長36.73%。
新的一年,富源將持續推動“一關、兩圈、兩線”旅游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旅游和避暑經濟專項行動,積極推進勝境關旅游開發、多樂軍旅文融合等項目,打造古敢民族特色風情游、墨紅森林生態游,提高吃住行游購娛康體休一體化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文旅產業發展,逐步將富源打造為康養旅居、休閑度假、清涼避暑的旅游勝地。
“雙向奔赴”打造鋁產業發展新高地
在云南富源程林機械工貿有限公司年產400萬件高端鋁鍋項目生產車間,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一張張鋁片經過拉伸、焊接、機加工、組裝等十余道工序后,變成高端鋁鍋成品,送入倉庫等待發貨。
程林機械是通過招商引進來的企業,于2020年簽約落戶富源,2022年8月年產400萬件高端鋁鍋1200萬件摩輪制動圈項目投產,2023年6月新建年產2萬噸食品級高端鋁板生產項目并實現當年投產,目前企業可實現年產值4.8億元、利稅6000萬元以上。
與程林機械幾乎同時投產的項目還有凌志環保分散式家電式凈化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制造項目,錦勝年產4.2萬噸高端模坯、模塊、模具生產線,格威二期50萬套摩托車發動機殼體、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園區3個項目。
“建好廠房剛投產,就享受到園區產業集聚帶來的紅利。”富源程林機械工貿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馮茂輝說,充足的鋁液資源,當地黨委、政府的貼心服務,相對較低的用工成本及工人保障,是企業選擇落戶富源的重要因素。
“園區成立產業鏈黨建共同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創新黨建共同體‘五項指數’衡量共同體成員單位在提升營商環境中的作用發揮,成員單位高效落實服務企業‘三項制度’、實行‘五個一’工作制度,全力打造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無事不打擾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保姆式、無縫隙、零障礙服務。”富源產業園區辦公室主任張成林介紹,園區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強用地、電力、供氣、資金等保障工作,推動資源要素向大項目、好項目傾斜,加快完善園區道路、供排水、環保等基礎設施配套,不斷增強園區綜合承載能力,為項目落地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2024年伊始,產業園區多家企業就迎來訂單高峰。富源格威精密機械的訂單由去年一季度的6.5萬套增加到今年一季度28萬套,實現大幅增長。程林機械的訂單已經排到4月,產品供不應求,公司生產線開足馬力,全力以赴滿足客戶訂單需求。
同時,年產10萬噸再生鋁、年產8萬噸高端鋁合金結構件、年產100萬件汽車輪轂智能制造等7個項目也在2023年簽約落地富源。
2024年,富源縣將聚焦交通用鋁、工業用鋁、包裝用鋁、建筑用鋁、電子家電用鋁領域,持續加大上中下游項目招引力度,推動綠色鋁精深加工聚集區建設取得新突破,打造西南地區重要的綠色鋁精深加工基地。
巧打“組合拳”電煤保供不斷線
近日,記者深入富源縣十八連山鎮雄達煤礦生產井口,在隆隆的機鳴聲中,只見運輸機履帶上正不間斷從井下往煤場輸送著煤塊,這些煤大多被運往當地的兩個發電廠。
“今年1月以來已生產煤炭10多萬噸,七成多的煤用來供應電廠發電。”富源縣雄達煤業有限公司雄達煤礦礦長楊鼓說。
今年以來,為滿足冬春季節煤炭的旺盛需求,富源縣聚焦保供增效工作主線,堅持統籌經濟發展和安全生產,扛實扛牢電煤保供責任,強化電煤保供舉措,全力保障本地區電煤充足供應。
“建立完善電煤保障供應工作協調機制,成立電煤保供專班,全面加強統籌協調、督查檢查和流通秩序管控,逐礦分解電煤供應任務,督促煤礦企業圍繞目標任務,切實履行供煤主體責任。”富源縣十八連山鎮黨委書記張新陸介紹,十八連山鎮主動搭建煤炭生產企業與電煤使用企業購銷橋梁,建立“電煤保供工作”和“電煤保供協調服務”線上交流渠道,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一對一”保姆式服務,及時協調保供過程中運輸、價格結算等問題,助力雙方建立良好購銷關系。
針對氣溫下降、道路結冰等特殊情況,對重要運輸線路實施24小時動態監測,組織多部門聯動開展道路巡檢維護,及時排查清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全力打通道路運輸環節梗阻。
同時,富源縣實施“堡壘、人才、聚能、和諧”四項工程,推動全縣煤礦企業黨建工作提質增效,以高質量黨建推動煤礦企業嚴格落實風險預控措施,強化隱患排查整治,嚴禁生產礦井在系統不完善、災害治理不到位的情況下生產。持續推動煤礦智能化改造,充分發揮先進煤礦產能優勢,大力釋放優質產能,科學精準調度煤源,全力保障物流運輸,確保煤炭產、運、銷有效銜接,有力實現煤炭產得出、運得快、供得足、效率高。
目前,富源縣正有序組織地方煤礦春節收假后復產驗收工作,力爭一季度生產原煤300萬噸以上、洗煤53萬噸以上,實現規模以上煤炭開采和洗選產業增加值12.87億元,實現電力產業增加值11.7億元。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