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洱海濕地 本報通訊員 段興 攝

鴻新新能源二期投產

婚紗旅拍

大理鳳陽邑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記者 秦蒙琳 攝
本報記者 秦蒙琳 李麗 段蘇航
從加速建設的大理火車站站房,到火力全開的新能源電池生產線;從“去有風的地方”,到以品質業態引流做火文化旅游市場,再到做優“土特產”文章,成功舉辦中國土特產大會……蒼山洱海畔,處處可見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力拼經濟、破困局、譜新篇的生動實踐。
2023年
● 全州地區生產總值1731.1億元,增長2%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
●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413元,增長4.2%
● 引進州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203.8億元
● 實施年度重大工業發展項目50個
● 民生支出占比75%以上
● 進出口總額46.1億元,增長78.8%
2024年預期目標
●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
●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
●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2%
●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經濟活力更充沛 文旅融合更深入
2023年,大理州全力復興產業,以新能源全產業建鏈為標志的產業體系再造、以頭部企業集群發力為牽引的園區經濟發展、以大理美好生活方式為引領的文旅產業重構、以火車站機場改擴建為帶動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經營主體培育壯大為重點的實體經濟發展、以大理綠色食品牌打造為示范的設施農業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綠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硅光伏、新能源電池、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產業鏈全鏈條貫通發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升級加快。大理州新能源電力裝備產業集群榮獲“省級成長型制造業集群”稱號,引進州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203.8億元,產業投資增長2.8%,占全州投資比重的44.1%,比2022年提高11.9個百分點,是2021年的4倍,產業發展動能蓄勢待發。
大理經開區新能源裝備制造、祥云經開區新能源電池、鶴慶產業園區綠色鋁列入全省第三批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彌渡滬滇數字健康(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全力推進,賓川、洱源產業園區發展加快,6個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頭部企業集聚集群發展,發揮了工業主戰場作用。
“到大理不是旅游,而是去過另外一種生活”“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去有風的地方”“四季戶外運動之城”等文旅新IP引發全網關注,接待海內外旅游者9530.3萬人次,增長67.4%;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603.4億元,增長104.7%。
大理火車站站房重建、大理鐵路樞紐工程新建和大理機場三期改擴建啟動,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建成后,大理的人流物流更加通暢,將更好融入國家面向印度洋陸海大通道建設。
“五經普”扎實推進,單位清查51.89萬戶。全州經營主體總量達39.08萬戶,較2022年凈增6.2萬戶,“個轉企”完成數居全省第一,新增“四上單位”496戶。嘉士伯啤酒、其亞金屬、歐亞乳業、大理來思爾進入全省非公企業100強,經營主體活力迸發。
做精做優“土特產”文章,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思達漿果基地等設施農業項目加快推進,乳業、核桃、香水檸檬、貢菜等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功舉辦中國土特產大會,簽約投資及采購資金31.6億元。
生態環境更優美 城鄉面貌更美麗
漫步洱海之濱,碧波蕩漾的洱海湖面上,成群的水鳥悠閑地逐波戲水,一幅水天一色的生動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隨著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三年精準提升行動的全面實施,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有序推進。新修訂的洱海保護管理條例公布施行,洱海水質保持優良水平。2023年,洱海、劍湖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濕地。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推進,河湖長制、林長制持續深化,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8%以上,國、省控斷面無劣V類水體,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生態優勢加速轉化,大理經開區獲評省級綠色低碳示范園區,完成首批規模化綠證交易。全省第一條智能國標電動自行車生產線試投產,首屆“零碳中國”大理綠色投資大會、綠能大理風光水儲協同發展產業大會成功舉辦。2023年,27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保持100%,洱海水環境、水生態逐步改善,水質總體穩定保持優良水平。
文旅品質全面提升,瀾湄合作大理馬拉松·首屆大理愛情馬拉松、中國首屆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中國(大理)目的地婚禮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活動成功舉辦,愛情、體育、文化、團建、美食、夜間、購物、療休養、旅拍、婚拍、婚禮等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爆發式發展。2023年大理共舉辦目的地婚禮近4000場,產值超2億元,已成為國內熱門婚禮目的地。
環洱海129公里生態廊道周邊村居的統一風貌提升和環境綠化美化,實現了生態保護與自然美景的和諧統一,整條生態廊道沿線均成為生態旅游的最佳觀景點。
在文旅部門的支持下,洱海流域開發了農文旅融合的田園風光、特色小鎮、茶馬古道等項目,將游客活動從洱海邊轉移到蒼山東麓沿線的古城古鎮;在非流域縣創建一批A級景區、推出系列精品旅游線路,引導游客從流域向外分流,實現旅游從蒼洱單中心向全域多中心轉變。
大理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大理州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劍川縣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理成為全省唯一擁有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州市。祥云縣獲省“健康美麗文明智慧幸福縣城”稱號。建成公租房51791套,70個城鎮老舊小區、1650套城鎮棚戶區改造全部開工,10個“保交樓”項目已全部復工續建,全州“爛尾樓”項目全部具備持續交樓條件。
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深入實施,特色產業、新型經營主體保持對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脫貧人口帶動全覆蓋,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4.8%。賓川縣被列入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彌渡縣創建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產業特色更鮮明 發展動能更強勁
在大理榮江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水稻收割后的600多畝稻田被重新翻耕,工人們正在移栽貢菜秧苗。“水稻收割后種貢菜,殘留在土壤中的有機肥可得到充分利用。”大理榮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葛華近介紹,2018年以來,該公司開發的“有機水稻+稻田養魚、稻田養鴨”生態種植模式已在洱海流域推廣種植3萬余畝。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徐玖亮帶著20多名學生,在古生村開展水稻綠色生態模式種植試驗,取得了每畝增產30%、氮磷減排50%的好成效。2023年,水稻綠色生態模式在大理市、洱源縣各推廣種植1萬畝,6700多戶農戶、11家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種植,實現了每畝增產10%、氮磷減排20%。
2023年,大理州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產量171.3萬噸,增長0.9%;實現煙農收入25.97億元、煙葉稅5.7億元。“8+1”個萬頭奶牛牧場加快推進,賓川20萬噸高原特色水果精深加工等重大農產品加工項目竣工投產,鶴慶縣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洱源縣被列入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漾濞彝族自治縣被列入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3年12月24日,中老中越鐵路生鮮冷鏈“大理號”國際專列滿載蔬菜水果,從大理州祥云縣首發。該專列的開行,將為大理乃至滇西地區與南亞東南亞國家農牧業產品、生鮮產品等雙向貿易打通一條高效快捷的國際冷鏈物流大通道。
近年來,大理州緊盯共建“一帶一路”、RCEP協定、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等疊加釋放機遇,堅定走開放發展之路,聚焦聚力“三大經濟”發展,全面提速“一口岸三平臺”建設,積極構建“大通道、大物流、大貿易、大產業”的開放格局,為大理建設南向印度洋大通道國際陸港提供要素支撐,夯實發展基礎。
2023年,大理州開放合作實現新跨越。大理國際陸港北港鐵路專線等物流線路建成運營,京東緬甸國家館落地大理,完成進出口總額41.6億元,增長78.8%。新增外資經營主體54戶,實際利用外資2004萬美元。各項存款余額2345.4億元,比年初增長7.4%;貸款余額2280.9億元,比年初增長7.5%。
2023年10月12日,大理華晟2.5GW高效異質結電池項目在大理經濟技術 開發區上登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正式投產。該項目2022年9月開工,一期2.5GW異質結光伏電池和2.5GW光伏組件分別于2023年3月、10月投產下線,填補了云南省光伏高效電池制造的空白。
2023年,大理州工業發展起勢發力,鴻新新能源硅棒硅片、禾望逆變器、墨睿石墨烯祥云生產基地、鶴慶宏井新材料一期等項目建成投產,中信戴卡鋁合金輪轂一期、上海藥業年產2000噸優質中藥飲片項目即將投產,貝特瑞等項目加快建設,凈增規上工業企業30戶。全州新能源裝機突破400萬千瓦,電力總裝機超過1800萬千瓦,被確定為國家級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示范州。
人民生活更幸福 社會大局更穩定
祥云縣祥城鎮積極探索“黨建+企業+社區服務”的助餐養老模式,在陽光社區開辦便民、惠民、親民的“幸福食堂”,不僅為老年人提供用餐保障服務,還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了便捷的就餐服務。
“幸福食堂”對60歲以上老年人,給予早點5元一餐及一葷兩素套餐10元的價格優惠。陽光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楊永斌說:“社區‘幸福食堂’進一步完善了社區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供了社區交流和互動的平臺,有利于增進社區居民間的了解,有助于維系和諧友愛的鄰里關系。”
2023年,全州社區日間照料設施覆蓋率達70%以上,全省首個州市級綜合托育服務中心落地大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穩步推進,學校布局更趨合理,高考綜合成績保持全省前列。民辦教育、職業教育有序發展。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獲批新增7個本科專業和3個專科專業。大理大學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省第二傳染病醫院、大理州傳染病醫院開診運營。滇西區域醫療中心主體工程完工。祥云縣人民醫院納入國家衛健委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
2023年,大理州深化改革取得新進展,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89.6%,被列為全省開展外來投資企業服務創新試點。成功發行第一期3億元綠色企業債券。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初見成效,數據要素元件正式掛網交易。大理市、祥云縣被列入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賓川縣被列為全國第一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
沿著青石板鋪成的巷道,走進大理市大理鎮南五里橋村,街巷干凈整潔、花木掩映,兩側墻體上一幅幅彩繪描繪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生動場景。南五里橋村第二黨支部書記馬愉婷介紹,南五里橋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居住著回族、漢族、白族、彝族、藏族、納西族6個民族。多年來,村民們秉承“我們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理念,因地制宜建設美麗村莊、發展富民產業,成功打造出位于村北的美食一條街,帶動102戶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食品加工等。
大理州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金花調解室”“阿鵬調解室”“博士調解室”等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方調解品牌,選聘熟悉法律政策、通曉民族語言、掌握民族風俗習慣的調解員,深入田間地頭釋疑解惑,受理的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2023年,大理州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工作扎實推進,為每個村(社區)培養5至8名“法律明白人”,建立了一支以“鄉鎮(街道)干部+村(社區)干部+人民調解員+網格員+駐村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輔警)+村(社區)法律明白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為主體,扎根基層、結構多元、與群眾聯系緊密的基層普法工作隊,把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大理州被列為全國六個“法律明白人”作用發揮工作試點地區之一,被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