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發布《關于確定21家旅游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公告》,騰沖和順古鎮景區正式晉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云南省第10個國家5A級景區、騰沖市第二個國家5A級景區。至此,騰沖正式宣告開啟“一城雙5A”時代。
打開“世界騰沖 天下和順”這張城市旅游名片,騰沖市圍繞“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標定位,著力打造“不想走”“不打烊”“逛不完”“看不夠”的騰沖,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脈絡清晰可見。
自2016年騰沖火山熱海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后,2019年騰沖市啟動和順古鎮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和順古鎮依托文旅融合,彰顯古鎮獨特優勢,充分挖掘利用和順古鎮獨有的鄉愁氛圍和歷史文脈,傳承和發展僑鄉文化、宗祠文化、建筑文化、紅色文化,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和順古鎮獨特的文化品牌。圍繞保持和強化“活著的古鎮”這一特色,在確保古村落風貌不變,原住居民不搬遷的前提下,對和順古鎮進行保護和開發利用。整合投入資金,對和順古鎮的基礎設施和環境進行全面改善。同時,圍繞“一村一品一特色”,不斷優化調整旅游產業結構,推動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成功舉辦“5•19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新聞發布會等重大活動,和順古鎮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文旅融合
彰顯古鎮獨特優勢
和順古鎮是“中國第一魅力名鎮”“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村鎮”“云南省特色小鎮”。

在和順古鎮六百多年的歷史中,漢文化與邊地少數民族文化、異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和、順”為核心,囊括多種元素的和順文化。傳承和發展以僑鄉文化、宗祠文化、建筑文化、紅色文化為主體的和順文化,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和順古鎮獨特的文化品牌,是和順古鎮發展的底色。

沿著和順古鎮的青石板一路走來,“新”與“舊”在這里彰顯著文化的張力。為實現歷史風貌和旅游發展的共贏,騰沖市在和順古鎮共掛牌保護古宅116戶、古樹名木110株,并實施“智慧消防”,為古鎮架構起立體保護網。庭院深處,老宅靜穆。古老的宗祠牌坊、無處不在的對聯、8 大宗祠、9座寺觀、9座石橋、6個洗衣亭、9座牌坊、13道閭門、24個月臺,堪稱古建筑的經典之作,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打造擁有3000多件文物與近百幅老照片的大馬幫博物館、新建濃縮了18個和順家風故事的“和順家風文化長廊”,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的精品學習體驗線路,通過景觀小品、掃碼學史、觀家風長廊、體驗能行好哲院、走政德大道等互動體驗,無一不體現著騰沖市在和順古鎮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過程中,大膽開拓、奮楫者先的勇氣和魄力。

業態創新
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綠柳叢中穿紫燕,紅蓮塘畔臥青牛。晨霧縹緲中,蜿蜒的河道里,張燈結彩的小船緩緩駛來,一場盛大的漢婚儀式正在和順古鎮浪漫上演,這是和順古鎮在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過程中推出的“水上漢婚”節目。

針對不同游客文化體驗需求,同時還推出了“漢風劇場”“非遺劇場”“馬幫歌會”“水上印象”等豐富多彩的演藝節目,開展“通關文牒”等體驗活動,以“打卡蓋章”引導游客游覽和順特色景點。這些旅游新產品帶動了新的旅游消費風潮,讓古鎮的自然魅力在人文的傳承中更具感染力。

在創建5A級旅游景區過程中,騰沖市圍繞“一村一品一特色”,不斷優化調整和順古鎮的旅游產業結構,推動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旅游產品創新等,對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進行提升改造,合理配套咖啡吧、餐飲區、文創產品展示售賣區等設施。

以藤編、甲馬、古法造紙、皮影戲等非遺技藝為靈感推出團扇、背包、冰箱貼、書簽等50余種文創產品,打造“文創集市”,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先后成功舉辦“5•19 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保山市“喜迎新春•暢享幸福”大聯歡暨文旅抖音短視頻大賽頒獎慶典等重大活動,不斷增強和順古鎮的影響力。2023年,和順古鎮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萬人,達到120萬人次,同比增長116%,與2019年相比增長46.3%;實現旅游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237%,與2019年相比增長147.9%。


合力共建
打造社區型景區
和順古鎮被譽為一座“活著”的靜雅古鎮,大批原住居民仍然在此搗衣洗菜、閑坐對弈,與外來游客和諧相處,怡然自得。和順和諧,是和順古鎮的發展箴言,縱隔萬水千山,生生不息的煙火味道也讓更多的人把這里作為心靈皈依的“故鄉”。和順柏聯公司總經理謝金汶說:“我們不愿意因為發展,讓原本生活在古鎮內的原住居民搬走,只有和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和順古鎮才能越來越好,真正實現和順和諧。”

5A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騰沖市對標創建標準,以“一流水平”為目標,一路攻堅克難。堅持政府主導、實行企業運營、鼓勵社會參與,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大聯動”,分類逐項推動各項創建工作的開展。先后投入資金2.44億元,建成1號停車場,新增生態停車位466個、建成占地 15.68畝的游客服務中心,新建改建旅游廁所、實施“四線入地”工程、完善游線智慧講解系統……通過一系列提質改造工程,景區內的旅游設施、道路通達、鄉村環境整治、水環境治理、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夯實。
“這是和順10多年來基礎建設投入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發展變化最大的幾年!”說起和順的變化,和順艾思奇紀念館原館長寸茂鴻用一句話形容。不只寸茂鴻,所有和順古鎮的原住居民目睹身邊發生的一切,他們積極參與古鎮保護和創建工作,建立“社區黨組織+管理公司+行業協會+景區經營戶+原住居民”的治理協商機制,以實際行動推動和順的和諧發展,形成人人知曉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和順古鎮的包容力和影響力,景觀區域隨之實現了從“古鎮景區”到“和順景區”的拓展和升級。
創建惠民
共享旅游發展紅利
隨著5A級旅游景區創建步伐的不斷加快,民宿和餐飲等服務業發展,和順全鎮市場主體從2019 年的1562戶增加至2023年的2113戶,增長35.2%。古鎮內的商鋪、客棧、餐館、酒吧、咖啡吧等從2019年的1288家增加至2023年的1640家。當地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和順古鎮創建5A級景區帶來的全新變化,積極投身旅游行業,實現了從“居民”到“景民”的轉變。
和順姑娘謝金荷自小就跟家里人學做騰沖果脯。和順旅游“火”起來以后,她把自己的房子裝得古香古色,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關于古鎮的變化,她說:“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古鎮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加,作為靠吃旅游飯過上好日子的和順人,我們的幸福感和期待值更強了。”
據統計,和順全鎮80%以上居民參與旅游發展,拉動居民人均年收入從2019年的13277元提升至 2023年的18560元,其中旅游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達75%。

在景區高速發展的同時,運營公司也不斷反哺當地群眾,自2007年以來,為當地創造涉旅就業崗位近3000人。每年在公益方面的投資均超過400萬元,并為全鎮農業戶口的5600多名居民繳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設立“幼兒教育保障金”“柏聯養老金”“獎教金、獎學金”,使和順古鎮居民“幼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困有所幫”,切實享受到了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
推點成“典”
助力騰沖旅游轉型
和順古鎮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對于置身發展新浪潮的和順鎮來說,是一次全力以赴的沖刺;對于務實篤行爭當“全域旅游”示范的騰沖全市來說,也是一場攻堅克難、踔厲奮發、百舸爭流的變革。

騰沖市先后實施了一批康旅、體旅、農旅融合項目,打造了一批高品質酒店、高檔次餐館,國家等級民宿增加至10家。2023年旅游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占固定資產投資總數的20.9%。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19個、停車場26個、標準化房車營地1個,高標準建成58個城市公園,打造 20多條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啟動實施機場跑道延長及附屬設施改擴建項目,建成后滿足B737—800、A320同類及以下航空公司主力機型起降需求,目前騰沖機場已開通25條省外直飛航線、15條省外經停航線、6條省內旅游航線,2023年游客吞吐量達705065人次。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隨著騰沖美譽度和知名度不斷提升,眾多投資者慕名而來,2023年引進項目 30個,總投資61.39億元,其中旅游業招商引資項目7個,總投資6.21億元,占招商引資總額的10.12%,為騰沖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以和順古鎮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騰沖市積極踐行“典型引路法”,以“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為發展方向,充分釋放世界級旅游資源潛力,不斷提升“世界騰沖 天下和順”城市品牌形象,構建“百花齊放”的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騰沖!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