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住建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會議提出,各地要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

房地產政策因地制宜的提法雖然本身并不新鮮,但過去在“房住不炒”的總體要求下,像昆明這樣的省會城市、二線城市,自我調整的空間其實并不大,反而更多地是執行“全國一盤棋”,調控政策跟著大趨勢走,對房地產行業的定位也是滿足本地居民的居住要求,從來不敢公開喊出為全國人民蓋房子的口號,盡管在事實上,昆明的房產具有賣向全國的潛質,也早就賣向全國。
如今,隨著經濟形勢、房地產市場形勢、人口形勢的巨大變化,國家再次提出各地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要求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要給予支持,體現出很強的鼓勵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意味,在這樣的背景下下,昆明不應該滿足于解除以往的限制政策,而是應該再進一步,理直氣壯地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為全國蓋房子。
昆明為全國蓋房子,只要在政策上不加限制,觀念上有所突破,需求和供給的條件都比較有利。
在需求方面,雖然國內住房總量已經開始過剩,一般居住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但結構性短缺仍然存在,功能性的需求其實才起步不久,市場空間還非常大。具體來說,就是養老、度假類的功能性房產,市場才開始發育,這種需求隨著經濟增長,生活水平改善,老年化社會到來,將越來越旺盛。

養老度假類房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中國人的居住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一個人基本會長期定居在工作的城市,哪怕是退休以后,也基本不考慮遷徙,但如今,一種越來越流行的居住觀念是:在退休之前,為了工作方便,只能居住在工作地,但退休之后,時間自由,就可以選擇定居在更加宜居、更適合養老的城市,這也正是這些年東北乃至北方城市的人口大量向南方遷徙,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遷移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東北三四線城市,退休以后遷移到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已經成為普遍認知,而且這種觀念還在不斷向其他地區擴散。
而在供給條件方面,昆明作為國內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氣候溫和,環境良好,空氣質量優良,多年以前就是國內最受歡迎的居住地之一,也早就有大批省外人群在昆明購房置業,作為度假、養老的目的地。
昆明的氣候與環境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這是昆明發展的比較優勢,而發揮這種優勢的方式,除了發展旅游之外,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是為全國人民蓋房子,讓昆明的自然優勢、先天優勢在市場上獲得應有的對價。

昆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圖為滇池撈魚河濕地公園)
昆明沒有必要回避自己的獨特優勢,強行加入爭奪制造業、發展高科技的競爭當中,雖然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其他產業自有其價值,昆明也有自己的制造業強項、高科技優勢項目,但作為內陸城市,遠離港口,遠離制造業發達地區的產業鏈,也沒有市場優勢,就算拼命發展,也很難出類拔萃,相反,如果打破對房地產行業的偏見,利用自然稟賦,將房子賣向全國,將昆明發展成全國第一流的養老、度假城市,反倒更有競爭力。
有人擔心如果將房產賣向全國,會讓昆明的房價越來越高,人口越來越多,造成巨大環境壓力,再說昆明也不一定有那么多土地資源。必須承認,這些擔憂不是沒有道理,隨著大量度假、養老人口的到來,房價確實會有上漲,但這正是昆明的稀缺價值在市場上的恰當反映,就像三亞的房產,京滬的房產,都因為吸引了全國購買力而價格比較昂貴一樣,這些城市并不會因此失去競爭力。
至于人口流入帶來的環境壓力,在科學發展的前提下二者并沒有矛盾,而土地資源和開發空間,也從來不是制約昆明為全國蓋房子的障礙,相反,如果昆明的房產有了全國吸引力,昆明的遠郊、周邊縣市,都會獲得巨大發展機遇。而人口,在未來更是最為寶貴的財富和資源。
還有人擔心,如果片面發展房地產,為全國蓋房子,會造成產業結構單一,就業機會喪失,其實,絕大多數城市在發展中都只能有所為有所不為,關鍵看在哪方面“有所為”,能不能發揮優勢。如果昆明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度假、養老城市,壯大的并不僅僅是房地產,而是相關的服務業、醫療產業,更加發達的商業,更多的就業機會。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
房網用戶
房網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