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短視頻的助力,不少城市出圈成為“網紅”。去年以來,大大小小的城市輪番登場,都想接住短視頻時代的“潑天富貴”。云南作為旅游大省,旅游熱度居高不下。去年3月,“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網絡話題強勁“破圈”,得到網友的花式推介。
202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2023年工作時提到:“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引領旅游發展新時尚,全省接待游客10.4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44萬億元。在安排今年工作時提出,要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
如今,站在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風口上,云南要怎樣把“網紅”變成“長紅”,把“流量”變成“留量”?對此,幾位代表委員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談城市IP
打造“在大理愛上生活”
讓大理文旅持續出圈出彩
大理作為云南老牌旅游目的地,一直是很多人向往的“詩和遠方”。去年隨著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大理旅游又迎來了一波新的熱潮。去年全年大理市接待國內外游客619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85億元,榮登2023年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第三名,為云南旅游產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眾多游客在大理喜洲古鎮轉角樓游玩 通訊員 張輝 攝
如何將旅游帶來的“流量”變為“留量”,轉換為地方的經濟效益?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24年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深入實施旅游高質量發展“六項行動”的安排,省人大代表、大理市市長王劍認為,大理市要持續深化打造國際旅游名城,聚焦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以“大理蒼洱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創建為抓手,從深度拓展“文旅+”“+文旅”發展模式、全力打造“在大理愛上生活”城市IP、加快推進文旅業態產品升級、持續開展文旅市場規范管理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我們要重點打造‘在大理愛上生活’這個城市IP,同時持續放大‘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四季戶外運動之城’‘去有風的地方’等IP帶來的效應,用這些獨具大理辨識度的文旅品牌,讓大理文旅持續出圈出彩。”王劍說,在產品方面,圍繞打造“在大理愛上生活”這個城市IP的定位,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和新興業態優化布局,推動大理全球知名婚禮目的地建設,加快打造“書香大理·咖啡之城”建設,辦好“大理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動,推出一批具有大理地理標識的文旅產品,用高質量的文旅產品助力重點IP的打造。
除了在業態、品牌和產品上下功夫之外,王劍表示,大理市還要通過持續開展涉旅行業秩序綜合整治,加快在旅游民宿、旅拍、網約車、租賃車、網約房等新興旅游業態的規范管理上先行先試,為云南旅游業態發展提供大理經驗和示范,進一步擦亮大理旅游金字招牌。
談鄉村旅游
建立鄉村講解員機制
讓游客玩得好留得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省在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中,要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建設最美鄉愁旅游帶,培育一批農文旅融合示范點。對此,省人大代表、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馬秀春認為,發展鄉村旅游應建立鄉村講解員機制,讓游客玩得好且留得住。

尋甸縣鳳龍灣小鎮“村在綠中、房在果中、人在畫中”的鄉村美景待客來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茶志福 攝
馬秀春介紹,近年來,我省持續優化鄉村旅游發展布局,鄉村旅游點狀發展、以點帶面、整體聯動的特征不斷突顯,已經成為我省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鄉村講解員數量、服務質量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游客從網上看到了我們的美麗鄉村,來到現場后,如果沒人講解或沒有獲得相應的服務,旅游體驗就會大打折扣。由此一來,鄉村旅游就會留不住游客。”馬秀春說。因此,她建議建立鄉村講解員機制,為游客提供講解服務,讓游客玩得好且留得住。
她認為,可以通過吸收各行業精英,特別是駐村隊員、教師、導游、村干部、攝影愛好者等群體,打造鄉村講解員隊伍,公示鄉村講解員名單,明確收費標準,暢通預約方式,為游客打造私人訂制式講解服務,讓游客深層次感受云南鄉村文化、體驗鄉村生活,振興鄉村旅游。在管理上,她認為可以參照國家導游管理辦法,對鄉村講解員進行監督管理,并就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民俗文化、講解服務禮儀素養、導游講解技巧等,對講解員進行理論和實地培訓,使講解員能夠更好地講述本土自然人文環境、美麗鄉村建設和歷史文化故事。
談養老服務
建立醫養結合的模式
豐富沉浸式體驗項目
多年來,云南是熱門旅游城市。而如今,游客對旅游的興趣和選擇都產生了很大變化。對此,省人大代表、元謀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雁認為,要根據不同游客群體的旅游需求,挖掘和豐富旅游業態,拓展旅游產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養老服務保障能力。如今,旅游養老成了很多老年人的選擇,云南的氣候環境在這一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李雁說。她建議統籌醫療、文化、旅游、養老資源,統籌推進,融合發展,打造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云南模式。建立醫養結合的旅游模式,將有利于提升健康養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助推銀發經濟發展,游客旅游模式也從短期觀光游轉變為長期旅居游。
同時,如今年輕人的旅游需求也產生很大變化,不再是單純欣賞風光美景的打卡式旅游。她建議,在豐富沉浸式體驗旅游項目上多下功夫,比如針對青少年對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的不同興趣愛好,打造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非遺文化研學、生物多樣性考察研學游、戶外拓展研學游等更多細分的深度游產品,提升游客的參與度。
云南旅游資源豐富,很多旅游勝地一年四季有不同風景,游客來到當地會有不同的體驗。她建議各地統籌當地旅游資源,針對各地氣候環境風光特點及四季變換,打造季節性、地域性、特色性兼具的精品旅游線路,讓游客不同季節來云南旅游都能有不同的感受。
此外,她建議在旅游項目的宣傳推廣上,做到盡量滿足游客不同需求的精準投放,比如短信推送景點介紹、熱門旅游線路,并注重推廣內容的實用性。
談業態創新
充分挖掘優質資源
做好“旅游+”文章
“云南旅游在快速提升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省政協常委、迪慶州政協主席苗有發說,主要存在文旅融合度不高、業態創新不足、服務弱等問題。
他建議,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為旅游注入強大的文化基因,增強旅游的辨識度和特色。同時,做好“旅游+”這篇文章,可以是“旅游+體育”,通過舉辦登山、攀巖、徒步、馬拉松等體育活動來增強游客的參與度;可以是“旅游+康養”,發揮云南山美水美、空氣清新的優勢,吸引游客來云南康養、過冬;可以是“旅游+科技”,云南有著滇金絲猴、亞洲象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可以依托各級各類保護區,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研學游,提升游客的體驗感。
他說,迪慶州通過舉辦2023“中國德欽·梅里雪山第九屆弦子藝術節”“生態迪慶 飛鳥天堂”第六屆冬季國際觀鳥節等活動,大大提升了迪慶旅游市場的熱度。隨著動車的開通,以及節慶活動、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迪慶州的普達措、松贊林寺、虎跳峽等重點景區的游客日均保持在1.2萬人次左右。
2024年,機遇與挑戰并存,云南旅游要加快推進旅游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優,更好實現商旅融合、交旅融合、文旅融合,助推文旅高質量發展。
談轉型升級
讓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更多人旅居云南
“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云南旅游要進一步提升旅游產品、植入新業態,盡快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省政協委員、文山州文旅局副局長汪玲說。
旅游業要如何提升?她說,云南各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且保存得非常好,這是許多來云南的游客的切身感受。因此,要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讓游客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能領略到豐富濃厚的民族文化,親身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繼續開發旅游新業態、創新旅游新模式,讓更多的人喜歡旅居云南,感受人與人之間淳樸的相處方式,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感受文化交融的共同精神價值。

廣南縣國道一路段兩旁的櫻花盛放 通訊員 韋延梅 吳正培 攝
談綠美云南
利用非國有建設用地
大力發展戶外營地產業
近年來,云南高度重視建設綠美云南,省政協委員、偉光匯通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學偉也在探索未來云南旅游發展的新模式。他認為,建設綠美云南,既要讓云南綠起來、美起來,更要一直綠、一直美。在已建成的綠美空間,特別是在鄉村、河湖和景區周邊,空間的長期運營和維護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他提出,戶外營地產業是發展綠美產業的一種有效實踐,可通過利用公園用地、綠地或者廢棄高爾夫球場等非國有建設用地,深度結合當地的自然旅游資源,把高度工業化標準制造的房車、帳篷、太空艙、樹屋等戶外可移動產品與山水聯動、與季節聯動、與城鄉聯動,打造戶外全域的可移動的旅游產業。大力發展戶外營地產業,既促進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又創造經濟效益,實現產業落地和綠水青山雙向奔赴,進入和諧發展的正循環。
提及淄博和哈爾濱旅游市場的火爆,陸學偉表示:“做文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在于一朝一夕。今天的‘得’或明天的‘失’,并不能代表旅游發展的高度和價值。在我心中,旅游是365天的。”面對各地都在“卷”文旅的環境,他認為,參與這場“長跑”,云南首先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建立強大的內核。“在此過程中,把我們每一個旅游產品精雕細琢,由一個熱點拉動一個縣的旅游,再由多個旅游縣連成旅游線,帶動一個片區的崛起。一個個片區的崛起,便是云南文旅走向新高地的轉型。”他對云南文旅的未來充滿信心。
談文旅新賽道
推出音樂旅游特色線路
為游客提供全新的體驗
“對云南而言,將音樂與旅游相結合,是激活云南文旅新賽道的一條有效途徑。”省政協委員、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王詩瑩說。她提出,通過策劃和舉辦音樂節、音樂會、音樂嘉年華等活動,可將云南的民族文化、自然風光與音樂元素相融合,進而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體驗。
王詩瑩建議,以云南的自然美景和豐富的民族文化為舞臺,籌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節。邀請國內外知名樂團、音樂大師、音樂人參與演出,以此展示云南的多元文化。同時,可以設置專門的民族文化展示區,使游客能夠更深入地感受云南的民族風情。
同時,在云南的自然景區,創建一個融合音樂、自然和文化元素的音樂主題公園。如此一來,游客不僅能夠欣賞到云南的天然美景,還能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中,如戶外音樂會、音樂嘉年華等,從而擁有一個多元且有趣的旅游體驗。
此外,將云南的自然風光、民族文化與音樂主題相結合,推出多條“音樂+旅游”的特色線路,游客可以在旅行中參觀具有音樂元素的景點,如少數民族村寨、音樂博物館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可以開發多種音樂旅游產品。例如,為兒童設計親子音樂活動,為青少年打造音樂夏令營。
“建議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加強協作與溝通,共同推動‘音樂+旅游’新賽道的繁榮與發展。相信此舉可以為云南旅游業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其持續發展并提高旅游品質。”王詩瑩說。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