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產業增動能 五華區高質量發展再提速

五華區西北新城。 五華區融媒體中心、云南五華產業園區管委會供圖

冬至陽生,歲回律轉,昆明市五華區捷報頻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示2023年全省重點培育數字經濟園區評選結果,五華數字經濟產業園獲列3個云南省重點培育數字經濟園區之一;云南五華產業園區被遴選為2023年云南省大數據產業集聚示范區之一;近日經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調研考察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公示,五華區又被認定為2023年度全市唯一一個市級數字經濟先行區。這一系列成績,標志著五華區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過去的一年,五華區對標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昆明市委“六個春城”建設,確立“六個區”的發展定位和“提升首位度、實現新躍升、率先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鮮明提出“五個四”工作思路,在鞏固煙草及配套產業的基礎上,加快構建大科創、大健康、大商貿、大文旅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4+1”產業體系,取得新突破,穩增長、促轉型基礎更加堅實,經濟加快恢復態勢持續向好。2023年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1.13億元、增長0.6%。

同時,五華區以“當好排頭兵”大競賽活動為抓手,引導干部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一線比學趕超、奮勇爭先,基層黨建、民生實事、安全穩定等方面23項工作受到省市表揚推廣。

“四大產業” 構建聚勢蓄能“強磁場”

數字產業是云南省重點發展的千億級產業之一。近期,金鼎山數字經濟產業園(一期)項目主體竣工,從開工到封頂僅用時一年。項目建成后,產業園將成為五華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助力打造全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樣板和示范。 近年來,五華區加快布局大科創產業集群,將數字經濟作為大科創產業集群核心引擎,重點發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文創、虛擬現實等為主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作為云南省和昆明市發展數字經濟的主陣地,五華區圍繞數字經濟“一園四片”的產業布局,確立構建五華數字經濟產業園和西北新城片區、荷葉山片區、一二·一區、紅云片區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五華區還重點打造云南省區塊鏈中心和五華數字經濟產業園兩個特色數字經濟園區,目前兩個園區均被列入《云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昆明市數字經濟產業施工圖譜》《昆明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4年)》規劃中。

2023年,五華區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區大科創產業增加值顯著增長;隨著國家心血管病區域醫療中心、五華區大健康產業園(泊心灣園區)、醫藥健康科技園等建設的推進,全區大健康產業發展基礎和增長點進一步夯實;在五華區物貿產業園的帶動下,全區批發業快速增長;萬緯物流、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項目促進物貿產業園聚集效應加快釋放;圍繞環翠湖、昆明老街等歷史文化片區,重塑文旅地標,推動“文商旅”融合;持續推進傳統商圈煥新提質,南屏步行街獲批第三批“全國示范步行街”;金融、商務、科技等行業為主導的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牽引力不斷增強,“4+1”產業的穩存量、拓增量,為五華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基礎,積蓄了后勁。

多維度發力 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蘊

2023年,五華區堅持項目第一支撐、招商第一要事、營商環境第一競爭力,持續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推動“四大重點”提質提效。通過嚴格落實周調度、分級會辦等機制,新增入庫項目184個,謀劃儲備“平急兩用”基礎設施項目34項,全年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0.5億元。實現土地供應2716畝、收儲2088畝。

為扎實推進招商營商取得新突破,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區級黨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23次,帶動全區外出招商124次,引進省外到位資金84.4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042.89萬美元,超額完成市級下達目標;精細化制定“內培外引”“質效提升”等招商政策,實施精準招商、全員招商,通過“1+1+1+1+N”精準招商,成功引入華潤電力、物產中大等優質企業。在優化營商環境三年攻堅行動中,五華區探索柔性執法、首違不罰、包容審慎監管,拓展“一網通辦”“就近申辦”“跨省通辦”服務范圍,打造營商環境服務保障專區,全程網辦率、“零跑腿”比例均超85%。深入實施經營主體倍增行動,推行網上自主申報,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企業平均開辦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全區經營主體總量達到21萬戶,同比凈增7.8萬戶。

同時,五華區還統籌推進城鄉建設、景觀營造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長蟲山生態綠道開工建設,盤龍江美麗河道(二期)即將完工,621個立交橋橋墩綠化整治及人民路等4條道路綠化提升改造順利完成,新增城市綠地20.41公頃,建成口袋公園、社區公園60個,不斷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修繕完成,胡志明舊居向公眾開放,“九巷十三坡”“翠湖15分鐘文化藝術圈”等城市文化品牌煥發新活力。抓實抓牢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5.2萬人。實施教育教學提質培優三年倍增計劃,新成立公辦教育集團7個,完成6所學校新建及改擴建項目,新增優質學位5820個,教育教學質量保持全市領先。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3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五華區成功獲評全國生育友好工作先進單位。精準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參保覆蓋率穩定保持96%以上。堅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戶及突發嚴重困難戶人均純收入達17659元。深入開展城市品質提升七大行動,7條市政道路交付投用,完成88條道路市政管網、1413個小區(庭院)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更新改造穩步推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17個。

乘勢而為 產業集群攻堅再發力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五華發展蓄勢而進的突破之年。全區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六個區”建設目標,堅持“五個四”工作思路,不斷增強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和諧穩定社會局面。

五華區將在鞏固煙草及配套產業的基礎上,持續壯大“4+1”產業集群,依托區塊鏈中心、人工智能中心,賦能科技信息、數字產品服務等核心產業創新升級,打造全省數字經濟園區標桿,引領“數字五華”建設;持續增強廠口醫藥產業園、五華醫藥健康科技園產業承載力,做強研發、制造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打造石盆寺片區體育運動產業園、姚家沖片區康養產業園等優質空間載體,加快構建“健康+N”新業態,賦能“健康五華”發展;逐步構建多區域、多層次商業消費空間格局,持續壯大五華物貿產業園,加快推動萬緯物流桃園小村物流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布局電子商務產業園,持續優化延伸大商貿產業鏈,重塑“商貿五華”優勢;在打造翠湖經正書院、小吉坡商業街區及黃公東街城隍廟文化街區等文旅新場景,深度開發環翠湖文旅精品線路,塑造湖城一體、古今輝映的城市“文商旅”融合品牌的同時,持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擴大麥和稻田、白泥塘等鄉村旅游品牌效應,利用老舊廠區提升改造一批工業遺存文化街區豐富文創產業內涵,以五華和沙巴締結友好城市為契機,加快面向南亞東南亞跨境旅游發展,厚植“人文五華”底蘊;鞏固提升現代金融、商務服務,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規范發展。提高樓宇經濟功能品質和產出效益,構建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和新優勢。

同時,五華區將全面提速西北新城數字經濟產業園、廠口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年內謀劃儲備重點項目不少于167個;持續推進翠湖EOD項目及北門廣場項目建設,有序開展翠湖環路提升改造,推進文廟二期、云南軍事博物館等項目建設,打造“講武文創”“聯大文化”等特色文創品牌;持續深入開展“當好排頭兵”高質量發展大競賽活動,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成就、新突破。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五華區將進一步堅定信心、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錨定目標、加壓奮進,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藍圖變為生動實踐,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在昆明爭當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中作出五華貢獻。

本報記者 龍舟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