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郭曼報道 近日,記者從高新區開發建設服務中心了解到,高新區結合2023年度園林綠化建設工作,通過實施城市綠道建設及綠化景觀提升、城市公園品質提升、喬木增補等工作,共建設40個口袋公園,致力于讓高新區人居環境被綠意點綴、被綠色環繞。
高新區按照區域特色開展口袋公園設計建設,同時將化城歷史文化、企業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游園建設,將口袋公園打造成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游園。增補喬木2007株,結合園區道路綠化現狀打造“一路一景”景致,提升道路“顏值”。建設綠美街道5公里,建設高新大道和海源路綠道10.9公里,新增綠地10.64公頃。高新大道、馬澄路綠道建設及綠化景觀提升工程面積共計6萬平方米,包含藍花楹、云南櫻花等提升景觀效果的喬木,長廊休閑區域、六邊形休閑區域、兒童設施、座凳等多個園林建筑及輔助設施,以及一系列配套設施,為園區企業和居民提供休閑娛樂、親近自然的綠色空間。
下一步,高新區將把園林綠化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居民需求、城區交通、空間構造增設城區綠道,因地制宜建設口袋公園及綠美街區,進一步改善高新區城鄉人居環境,打造春意盎然、人景相融、城文一體的綠美園區。
圖為馬澄路與塔山路交叉口游園。
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相關
馬金鋪街道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扮靚“面子” 做實“里子”
近年來,高新區馬金鋪街道多措并舉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農村環境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穩步提升。
2021年以來,馬金鋪街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施環衛一體化工作,由深圳市潔亞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和重慶塞通環衛有限公司負責新城產業基地環衛工作,由社區居委會負責屬地環衛工作,通過加強管理、配套完善基礎設施、聘請專職保潔員隊伍,構建“全方位覆蓋、無縫隙對接、市場化運作、一體化管理”新格局。三年來,馬金鋪街道環境衛生不斷改善,管理更加精細,環衛作業模式和保潔成果呈現全新氣象。馬金鋪社區和高登社區在2022年“五個先鋒”評比中獲“城鄉清潔先鋒”榮譽稱號。
2023年以來,馬金鋪街道著力優化工作機制、完善設施、加強引導,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制定了方案并召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工作推進會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調度會,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制作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單10萬份、布標160條,聯合多個部門在社區、小區、學校、農貿市場等地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同時,修正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標識等,對社區垃圾房進行整改,投入1800個分類垃圾桶,完成垃圾不落地整治工作。目前,轄區生活垃圾日產60余噸,均能實現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置率達100%,中轉站無積壓垃圾,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為實現鄉村“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的目標,馬金鋪街道各社區積極組織開展植綠增綠、綠化美化行動,厚植綠色生態底色,助力人居環境整治提質增效,推動鄉村振興增靚添彩。秋木箐社區將植樹綠化工作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路域環境提升相結合,凝聚黨員力量,聯合昆明高新區開發建設服務中心,對社區主干道進行綠化,栽種319株樹苗,實現綠化與美化融合,打造最美鄉村主干道。馬金鋪社區組織黨員、干部在老昆洛路沿線和社區進村主路口栽種680余棵樹,綠化公路沿線。大營社區通過黨員大會、主題黨日活動等,教育引導黨員帶頭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組建志愿服務隊,在村莊道路兩旁、村內空閑邊角地植樹綠化,把社區衛生死角變成美麗角。林塘社區大力踐行“植綠、愛綠、護綠”生態文明新風尚,組織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在小區樓與樓之間的綠化帶栽種35000株樹苗,構建“保護藍天碧水,共建美好家園”環境保護新格局。
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來,馬金鋪街道13個涉農社區改建農村衛生公廁27座,各社區公廁覆蓋率達100%;農村衛生戶廁改建527座,衛生戶廁覆蓋率達78.6%。化城、古城、馬金鋪、高登、中衛、白云、林塘、大營、莊子9個社區接入市政污水管;小營、橫沖、風口、秋木箐4個社區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新增綠化面積3.3萬平方米,新增2400余棵樹,已完成馬澄路、高新大道綠化美化的90%。馬金鋪街道從廁所革命到整治社區臟亂差,從環衛一體化到社區自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扮靚“面子”、做實“里子”,扭轉了農村長期以來的臟亂差局面。記者郭曼報道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