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風光水 打好綠色能源牌

在者磨山風電場開展線路巡視。 沙子鍵 攝

在彌渡縣苴力鎮白云村,木古蘭農光互補光伏電站上連片的光伏板在遠處山頂綿延鋪展;在大理市者磨山,云南省首座風力發電場一臺臺大風車上的巨型葉片隨風轉動,“風城”下關的風能被轉換成綠色電能,正源源不斷地流進千家萬戶。

近年來,為助力大理白族自治州清潔能源發展,南方電網云南大理供電局圍繞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電網特征,以數字電網為關鍵載體,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以“一中心、三融合”打造數字電網

近年來,大理州“風光水儲一體化”建設全面提速。2022年12月22日,大理州建成了云南首個“光伏+儲能”電站—巖淜光伏電站。2023年前三季度,全州電力裝機達600.9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占比達68.9%、規模全省領先。

“大理州坐擁豐富的風力和光伏資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大理供電局系統運行部主網調控組副組長許云飛坦言,風、光雖好,卻要“看天吃飯”,新能源的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等特點,導致難以可靠穩定供電。

數字電網是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形態。大理供電局堅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圍繞“一中心、三融合”,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即建設“源網荷儲”聯合調控運行中心。建設“新能源+農業”“新能源+工業”“新能源+旅游業”等示范,探索發展新能源在不同場景的綜合利用技術,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滿足人民對電力的需求。

“源網荷儲”聯合調控運行中心是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新型調度控制體系,通過提高新能源的預測精度,提升系統的平衡能力,實現電力系統調控運行模式由單向計劃調度向源網荷儲多元智能互動轉變,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場站有功無功調控能力。2022年底寒潮期間,大理供電局系統運行部將功率預測結果深度應用,預判鶴慶電網小雷缽光伏電站出力急降,可能導致35千伏新泉線過載,影響35千伏新泉變、均華變供電,該局系統運行部提前12小時將35千伏均華變部分10千伏負荷轉移至35千伏雞足山變供電,避免了線路過載,保障了電力持續可靠供應。

此外,大理供電局的并網友好型技術在新能源場站得到廣泛應用,實現了大理新能源場站端功率預測系統全覆蓋。在農業領域,大理供電局通過主動配電網消納控制技術,在分布式光伏臺區安裝中低壓電網柔性互聯裝置。在工業園區,探索“源網荷儲”協同智慧發展路徑,大理祥云零碳園區項目入選南方電網“四類項目”。服務旅游業用能具有季節性高峰的特點,大理供電局探索季節性過載解決新方案,配合移動儲能就近平衡技術,打造環洱海配網智能化研發示范。

風光水儲齊發力構建綠色電網

在祥云縣天峰山,新能源風光儲互補示范站建設如火如荼;在祥云工業園區,零碳工廠施工現場一派繁忙;在大理古城旅游區,環洱海數智化配電網示范項目加速推進……綠色電力賦能大理州綠色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全州第一支柱產業。

大理供電局堅持以新能源為主體,打造綠色電網。創新實施新能源“全流程、一站式”并網服務,從網架、裝備、方式安排等方面發力,確保州內大規模新能源“落得下”“建得起”“送得出”。大理網架結構不斷加強,2022年底,220千伏海東變電站3號主變投運,送出能力由34萬千瓦提升至41萬千瓦。電網設備利用率不斷提高,采用主變備自投過負荷聯切有源線路方式,釋放新能源富集區主變的供電能力,實現大理電網2023年新能源消納率達99.9%。

“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儲能技術正在成為新能源發展中的必要手段。”大理供電局電網規劃與建設部副主任楊瑾介紹,在儲能方面,大理供電局實現了三個零的突破。推動并網友好型“新能源+儲能”電站建設,促成云南省首個“光伏+儲能”電站—巖淜電站的投運,實現全省新型儲能應用零的突破;完成改造天峰山風電場并配置儲能,實現新能源站增配新型儲能零的突破;推動雄里坡光伏電站通過天峰山風電廠升壓站上網,實現“風光儲一體化”建設零的突破。

馬莎 李玉江 黃元平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