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 ■ 昆明日報記者 李海曦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趙茜 楊滔 姜潔 通訊員 王致捷 李偉 馮靖凱 茍廷廷 張倩
12月3日,正值中老鐵路正式開通兩周年之際,位于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的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揭牌開園。與此同時,位于上海的云品入云廊及臨港昆明展示中心,臨港磨憨首發項目分別在上海、磨憨兩地同步啟動。上海、昆明、磨憨三地聯動,在新的機遇之下,“三地齊開”之舉意義非凡。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開園
滬滇合作跑出“加速度”
位于昆明經開區清水片區的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是云南省與上海市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服務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昆明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服務中老鐵路沿線開發的重要舉措。
在國家東西部協作、產業協同戰略指引下,上海臨港集團與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共同推進園區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產城融合、人才交流、品牌輸出等方面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作為建設東部產業轉移核心承載區和先行示范區工作中的重要一步,臨港科技城項目從規劃到建設,處處體現著滬滇合作“加速度”,也創造了昆明經開區項目建設“新速度”。
2021年10月,上海臨港集團與云南省投資促進局、昆明市政府簽署合作共建臨港昆明科技城框架協議;12月28日,臨港集團與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簽署協議,明確雙方共建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2022年2月18日,雙方注冊成立“云南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啟動項目建設;8月17日,項目開工,350天后,42棟標準廠房全部封頂,12月3日投入使用。“兩地政府高度重視、高效溝通,為項目建設創造了極好的建設環境。”云南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祁龍軍表示。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總投資14億元,占地282.5畝,建筑面積約28.37萬平方米,一次性整體開發。42棟樓宇20多個戶型,可滿足不同面積、不同產業類別的企業需求。從項目功能區域設置來看,分為智能智造區、研發智造區、生產制造區、總部功能區及功能配套區五大區域。
12月3日,包括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杭州綠品道供應鏈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等在內的38家企業現場簽約。招商完成后,預計有200多家企業入駐,將集聚3000多名高技術人才,每年產生約1.5億元稅收。
園區以“上海企業+云南資源”“上海研發+云南制造”“上海市場+云南產品”“上海總部+云南基地”的發展模式為指引,利用上海開放樞紐的巨大潛力,推動云南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
“產業集聚、經濟裂變、區域蝶變”。祁龍軍表示,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將成為滬滇兩地產業協作的窗口、國際國內產業要素集聚的樞紐、中國企業走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1433”的戰略發展規劃
齊聚多項優勢 賦能產業發展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項目制定了“1433”的戰略發展規劃,即以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為載體,實現滬滇經濟合作的物流貿易聯動、新興產業聯動、高端服務聯動、品牌資源聯動四大雙城聯動。圍繞數字工業示范高地、工業創新策源高地、雙碳工業實踐高地,落地滬滇臨港科技中心、科技交流創展中心、數字工貿服務中心。
在產業規劃方面,園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生物醫藥、高端生產性服務、工業互聯、新材料等產業。
以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為例,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招商負責人介紹:“昆明經開區有大量相關企業,包括工程類檢測、食品檢測、環境檢測等,高端生產性服務就可以在園區內實現檢測企業集中化、一體化。園區內還能實現檢測業務產出,構建業務生態,這就體現了園區產能聚集效應。”
此外,園區還將利用入駐企業的資源、金融服務、人才協作等優勢,促使資源充分利用,共聚強產業效應,共建完成產業生態鏈。
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常務副總田彭介紹,公司的業務以鐵路裝備運營銷售為主,包括多式聯運、集裝箱整裝銷售、數字化平臺建設等。“此次選擇落戶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一方面響應央企入滇政策;另一方面,經過綜合評估,園區的定位、政策優勢、地理位置對于企業來說是最優選擇。”
從地理位置來看,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與昆明主城區、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及昆明南站、王家營貨運樞紐的距離均不超過20公里。從政策優勢來看,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同時擁有“四區”優勢的疊加、滬滇產業合作以及中老鐵路等多重政策優勢。田彭介紹:“公司有意在合適的契機下,在園區建設總裝車間,并以中老鐵路為依托,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在政府支持、產能聚集、功能配套、資源整合等諸多方面,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的優勢也都是顯而易見的。以資源整合為例,依托上海臨港集團全國30余個產業園區、1萬多家入駐企業,以及東部地區廣泛的資源優勢,賦能入駐企業無縫鏈接國內、國際市場上下游資源。
隨著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項目投入使用,下一步,臨港集團將以共建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為示范,對接上海市,主動參與云南工業、農業、物流等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投資建設、招商引資、運營管理,形成滬滇合作產業示范園區共建體系,全力推動滬滇共建產業園區。
三地齊開 梯次布局
促進東西部產業轉移合作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開園開業的同時,位于上海云品的入云廊及臨港昆明展示中心同時開館。
祁龍軍介紹,該中心面積約1200平方米,位于滬昆高速上海方向一側。中心除了展示云南各類產品,還將在一樓設置展廳,介紹昆明、磨憨—磨丁合作區、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以及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項目、臨港磨憨項目,為廣大企業了解云南、了解東西部協作創造條件。
作為昆明在上海的城市會客廳,中心連接起上海與昆明,拉近云南與上海的時空距離,將更加有力地促進兩地合作。
12月3日,位于中老邊境的臨港磨憨首發項目同步開工。祁龍軍介紹:“未來,在磨憨圍網區,將建成跨境綜合服務中心,為跨境企業提供金融、物流、咨詢等服務,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
今年7月,臨港集團與昆明市政府就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磨憨建設“兩中心一高地”,拉開上海、昆明、磨憨三地梯次布局序幕,為推動東部產業有序轉移、促進產業轉移合作形成有力支撐。
未來,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還將以南亞東南亞市場為依托,以上海為“飛出地”,聯合打造磨憨—磨丁、河口—老街、孟定清水河、瑞麗等中老、中越、中緬示范邊境經濟合作區,構建“滬滇產業合作,雙城聯動發展”的雙贏、可持續發展新格局,促進滬滇經濟合作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東西部協作、產業協同戰略的指引下,依托滬滇協作基礎,云南為上海臨港集團的“飛入”提供土地、政策等方面支持,還具備唯一性的資源優勢競爭力。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以及口岸經濟、園區經濟的高速培育發展,為入滇發展的外向型企業開辟出全新空間。
上海臨港集團董事長袁國華此前在滬滇產業轉移洽談對接暨上海企業云南行活動上表示:“從企業發展訴求來看,在三地進行產業梯度布局,將推動產業鏈環節和價值鏈區段進一步匹配。”這一顯著優勢,為瀘滇協作注入強大動力,上海、昆明、磨憨的聯動發展,成為項目產業導入的一塊“金字招牌”。
作為滬滇攜手、東西部協作的又一成果,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承擔著東部產業轉移核心承載區和先行示范區的重要任務,隨著此次“三地齊開”,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云南,共享發展機遇、共謀未來發展。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