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藏族自治州屬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心地帶,是我國長江、瀾滄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全州森林覆蓋率77%,生態保護紅線占到了國土面積的67.29%。雪山、湖泊、草甸、濕地……太多天賜美景點星羅棋布地綴在麗香鐵路沿線,但高海拔帶來自然生態神奇秀麗的同時,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需要不懈地努力保護。

正因如此,麗香鐵路建設時,便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開工建設以來,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昆明局)便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以建設綠色生態、環保達標的高原鐵路為目標,全力打造美麗麗香鐵路,讓鐵路沿線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人民群眾的“金山銀山”。

樹立“環保施工”理念
繪就沿途生態文明新畫卷
“在設計階段,我們就充分考慮,鐵路建設要和自然環境相和諧。”國鐵昆明局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馬建華表示,鐵路從規劃初期選線開始就繞開保護區的核心區,并在施工過程中牢固樹立“環保施工”理念。
國鐵昆明局堅持綠色施工,著力推動穿越玉龍雪山、哈巴雪山風景區段落生態恢復,全面抓實沿線邊坡、棄渣場、施工場地及道路生態修復工程,嚴格落實環水保措施,組織推廣高原高寒地區植物配置研究成果、有序開展育苗儲苗工作。

麗江拉市海景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大量的珍稀和瀕危動植物種,豐富的物種資源使之成為理想的候鳥越冬之地,這里不僅是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供應地,也是拉市壩重要的生態屏障,資源整體的珍稀和奇特程度高,有大量珍稀物種。云南麗江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于2005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馬建華說:“為了減少噪聲對沿線的影響,我們使用了大量的聲屏障,減少噪聲對沿線的影響。”建設單位有序推進噪聲防治和生態防護,最大限度減少工程建設對濕地鳥類及自然環境的影響。

同時,在建設中還結合民族傳統元素做優香格里拉大橋、神鷹路特大橋、香格里拉站等景觀工程,深化“路地融合”建設成果。完善落實虎跳峽金沙江鐵路大橋及兩岸景觀優化設計,充分展示金沙江鐵路大橋“一橋飛架兩岸、天塹變通途”的壯麗景觀,實現鐵路建設工程與自然風貌融為一體。
迪慶州女企業家商會秘書長、青年創業聯盟理事葉永禎表示,麗香鐵路開通,讓創業青年有了更多實現夢想的契機。“我們創業青年也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無論是做研學游、做餐飲還是做民宿。未來我們也會借著麗香鐵路開通的契機不斷擴大自己的事業,也會更好地保護好我們的綠水青山……”
保水復綠增綠
生態鐵路守護沿途美景
哈巴雪山隧道進口位于虎跳峽旅游風景區和金沙江水源保護區范圍內。通車當天,復興號駛過時,車里傳來了這些聲音:“動車通過只需3分鐘”“這個隧道建設了9年”“它的地質條件極其復雜”……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保護好這里的環境水源,在建設中設計了一座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污水處理站。
中鐵十六局麗香鐵路項目部黨工委書記霍二倫介紹,這座污水處理站進場時就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在現場可清晰看到粗壯的管道從隧道內探出,接入污水處理站的前置沉淀池。這里所接入的是隧道涌水和施工廢水,在此初次沉淀、過濾碎石泥沙等顆粒物,再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水還要經過末端的三級污水沉淀池進行沉淀。記者獲悉,經過處理的廢水并不是排出,而是再用于施工現場、拌和站等區域的灑水降塵,實現在工區內循環使用。

施工廢水循環使用,廢土棄渣則集中統一處理。麗香鐵路金沙江特大橋兩岸分別為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自然保護區,橋梁選址棄渣場時遠離環境敏感區,按照“先擋后棄”原則,優先施工擋護工程,盡可能多地剝離地表土,然后從低到高分層棄土。棄渣完成后,再按照復墾方案,用剝離的表土及時覆土復綠。
據悉,為保護環境,減少水土流失,麗香鐵路將棄土(渣)場一般選擇在無常年流水且無地質災害的支溝,不占用森林、耕地。施工中嚴格落實環水保措施,按照“先擋后棄”的原則,優先施工擋護工程,并盡可能多的剝離地表土,然后從低到高分層棄土。棄土(渣)完成后,及時完成截排水設施,并按照復墾方案覆土覆綠。
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麗香段落指揮部副指揮長徐慧峰介紹,按照環水保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了及時掌握工程環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運行情況及水土流失動態防治效果,2015年通過公開招標,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開展了水保監測及環保監理工作,同時,加大對棄土(渣)場檢查力度,嚴禁超范圍堆棄,確保棄渣安全穩定,并滿足水保要求。
據統計,全線在文筆海、拉市海、虎跳峽等環境敏感區共建設12座污水處理站,修建40余座沉淀池,支砌擋護設施約10.5萬立方米,綠化種植約18.7萬平方米。
“城市會客廳”開門迎客
鋼鐵長龍與青山綠水相得益彰
“從設計到施工,鐵路站房建設始終貫徹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理念。”中鐵城建麗香鐵路項目部經理劉龍飛介紹,麗香鐵路站房設計秉持“一站一景”,獨具民族文化特色,每一座車站都是麗江市和迪慶州的城市新地標。同時,鐵路各車站全部實行電子客票等服務,沿線車站與市政配套工程一體化設計施工,實現了便捷換乘、無縫銜接。
全線一站一景,這些站點成為靚麗的“城市會客廳”,乘坐動車的旅客,首先就能為這與高原美景融為一體的站廳所驚艷。拉市海站毗鄰麗江市拉市海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海拔2487米,站房外觀設計體現“山與水”元素,映襯壯麗的玉龍雪山、美麗的高原湖泊拉市海,匯聚成如詩如畫般的美景。小中甸站海拔3248米,以“高原上的屋脊”為設計理念,站房輪廓起伏舒展,頗具雪山神韻。香格里拉站海拔3274米,站房融合藏式建筑元素,彰顯了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獨特性,宛如一幅“飛檐化彩云”的天然畫。
“這里與其他地方相比,主要是高寒、高海拔、空氣含氧低、強紫外線強。我們剛到這里都有輕微高原反應,2年后反應尤為明顯,項目部副總工程師4次緊急送到醫院治療,后來實在難以適應調離了這里”。中鐵城建集團麗香鐵路項目部經理劉龍飛眼淚花地說。
在鐵路建設中,參建各方堅持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優先,克服高原環境復雜、生態脆弱等困難,全力打造一幅鋼鐵長龍與青山綠水相得益彰的和諧畫卷。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