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部門:力爭經過5年將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率提高50%以上

湖北省七部門:力爭經過5年將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率提高50%以上

10月9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

主要目標上,該《通知》提出,經過5年努力,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種類多樣、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率提高50%以上,增加就業50萬人,助推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5億元,農民增收超過30億元,打造一批盤活利用經典樣板,總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盤活模式。

據悉,湖北省將大力培育盤活利用主體;探索拓展盤活利用路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組織保障措施。

大力培育盤活利用主體方面,《通知》指出:

盤活利用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造、產權合法清晰、房屋結構安全、處于閑置(包括部分閑置和季節性閑置)狀態且能夠使用的農房。要不斷培育壯大各類主體,鼓勵引導村民在鄉、市民下鄉、大學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和農村集體利用閑置農房創業興業。

一、鼓勵在鄉返鄉人員盤活利用。

鼓勵在鄉農民、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大學生等發揮所長,利用自己和村民閑置的農房開展自主經營和租賃經營;鼓勵在閑置農房較多的村,領辦參辦聯辦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化開展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工作。

二、鼓勵企業家和能人盤活利用。

鼓勵有實力、有意愿、有責任的農業企業、工商資本和回鄉能人在閑置農房較多較集中的地方,采取租賃經營、合作經營、合資經營等方式,對閑置農房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裝修,發展中高端產業。

三、鼓勵市民下鄉盤活利用。

鼓勵城鎮居民下鄉,利用資金、信息、技藝和人脈資源等優勢,以長租的方式租賃閑置農房,發展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等產業,或者自住自用、安享鄉村美好生活。

四、鼓勵村級組織盤活利用。

鼓勵實力較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等通過自愿有償退出、統一租賃、農戶委托、農房入股等方式集中整合本村村民的閑置農房,與農村集體的閑置房屋結合,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利用。

貴州六盤水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調整為雙職工54萬元、單職工45萬元

10月9日獲悉,貴州省六盤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2023年第四季度住房公積金貸款限額流動性系數的公告。

公告顯示,四季度,六盤水市公積金平均個貸率89.50%,住房公積金貸款限額流動性系數為0.9,按照政策,2023年10月7日起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單職工家庭申請額度按不超過45萬元審批,雙職工家庭按不超過54萬元審批;10月7日前已簽訂借款合同的仍按原貸款限額執行。

今年3月,六盤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六盤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關于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流動性系數區間調節管理的通知》,通知顯示,最高貸款限額=基準貸款限額×流動性調節系數(P)。基準貸款限額標準為:申請人及配偶均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基準貸款限額為60萬元;申請人未婚、離異、喪偶或配偶未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基準貸款限額為50萬元。

流動性調節系數(P):個貸率<85%時,P=1;85%≤個貸率<90%時,P=0.9;90%≤個貸率<95%時,P=0.8;95%≤個貸率<100%時,P=0.7;個貸率≥100%時,P=0.5。

根據此前發布的信息,2023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六盤水住房公積金貸款限額流動性系數均為0.8,因此,此前雙職工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為48萬元,單職工貸款最高限額為40萬元。

相比前兩個季度,本季度雙職工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提高了6萬元,單職工貸款最高限額提高了5萬元。

廣西百色:三孩家庭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至60萬元

10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百色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觀點新媒體了解,《通知》提到,對于購買新建商品房(含保障性住房)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新建商品房,最低首付比例20%,已結清首次貸款本息后,第二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新建商品房,最低首付比例為30%。

此外,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二手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為35%,二次申請的最低首付比例則為45%;自建房、商轉公等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自建房、商轉公等貸款方式的最低首付比例為25%,第二次申請的最低首付比例為35%。

《通知》還提到,生育三孩的繳存人家庭首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高至60萬元;第二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高至55萬元。

另外,對于房地產開發企業申請準入的項目樓棟,主體結構工程建設進度達70%以上即可準入公積金貸款備案,無需封頂準入。樓棟主體結構封頂并辦結預抵押登記手續后發放貸款。本條款試行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四川:實現到2025年建成國家和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超千個

10月9日消息,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廳于近日印發《“天府糧倉·千園建設”行動方案》。

《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到2025年,建成國家和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000個以上,其中:國家級20個、省級350個、市級630個,實現有條件的涉農縣省級以上園區全覆蓋,示范帶動建設縣級園區1000個。全省市級以上園區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達2.5∶1,農業綜合總產值達5000億元以上。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以上(其中糧食類園區10%以上)。到2027年,建成國家和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200個以上,示范帶動建設縣級園區1200個,實現有條件的涉農鄉鎮縣級以上園區全覆蓋。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布局更加優化,主導產業全鏈條升級,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質量效益顯著提升,聯農帶農和輻射帶動作用全方位凸顯。

《方案》明確,加快形成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一張圖”“一盤棋”。重點是圍繞三個區域進行布局,具體為:圍繞推動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協同發展,在沿線、沿江、沿界規劃布局一批園區。圍繞成都平原區、盆地丘陵區、盆周山區、攀西地區和川西北高原區等“五區”重點產業,新建一批糧油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園區,提升一批經作等特色產業高質高效園區,改造一批生豬等畜禽水產養殖生態健康園區,實現園區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整體布局,高水平建設一批糧食、經作、畜牧、水產類園區,串點成線、連線成帶、集帶成面,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明確7項重點任務:推進種養基地提升,建設穩產保供功能區;推進加工提級擴能,建設轉化增值引領區;推進農業品牌重塑,建設質量強農引導區;推進生產方式轉型,建設綠色發展先導區;推進技術裝備升級,建設科技成果展示區;推進農業功能拓展,建設融合發展樣板區;推進聯農帶農益農,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區。

此外,農業農村廳將持續開展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考評,每年新評定省三星級園區65個以上、晉升一批省四星或五星級園區,其中糧油園區數量占比不低于40%。省級財政按規定對省星級園區實施獎補。同時,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動態管理機制,開展省星級園區“回頭看”,與省星級園區同步考核,按照考核分值確定保級、降級,降到三星級以下的,取消命名并摘牌。

已評定的省星級園區實行紅黃牌制度,發生重大農業環境污染、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等情形的,按有關程序予以降級或摘牌;存在建設管理不力、水平不高,聯農帶農和輻射帶動效果不明顯,新增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等情形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按有關程序予以降級或摘牌。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