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國房地產報》發表評論文章,呼吁放松一切制約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行政性干預政策,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住定價權,允許開發商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以盡快回籠資金。
《中國房地產報》是住建部主管的媒體,具有官方色彩,它公開發聲要求取消限跌令,被看成是對許多地方前段時間不允許房地產企業降價賣房的批評,也代表某種官方聲音。
緊接著,澎湃新聞也發文稱,要允許房企降價自救,“限跌令”該打破了。

許多城市都曾經對開發商大幅度降價有所限制
有了官方媒體的輿論造勢,很快就有了地方政府不再干預房企降價行為的地方新聞。據珠海媒體報道,珠海有房地產項目以五折賣房。珠海金灣區住建局一名工作人員明確回應稱,涉事項目采取的降價推盤做法為合理的市場行為;在珠海,房地產開發商可以每個季度向住建局申請調整一次新房備案價,調整后,只要售價不低于備案價的八五折,就可以正常辦理網簽。
官方表態,輿論造勢,看起來房企打折買房的政策障礙很快就要取消了,但房價會因此大幅下降嗎?即使房價大幅下降,真能達到銷售增長,房企加快資金回籠的目的嗎?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是房企過去如果不是一次性大幅度降價,本來也沒有多少政策阻力,所以過去兩年房價其實已經降了不少,如今既沒有多少降價空間,大多數房企也沒有太大降價動力,而且對于降價的效果也不抱希望。
以昆明來說,目前市場上在售的項目,基本都是以前高房價時期拿的地,成本不低,而房企即便按原來的售價測算,一般利潤率也就10%左右,房價下降10%其實就已經沒有利潤,況且從峰值到現在,昆明房價已經下跌了不止10%。
今年6月,銳理數據就統計了全國主要城市相比歷史峰值的房價回撤幅度,昆明的跌幅為10.2%。根據銳理數據的統計,昆明的房價峰值出現在2021年6月,當時的價格為14405元/平米,而到了今年6月,則下跌到只有12929元/平米。

截至今年6月主要城市房價跌幅
昆明樓盤的價格跌下來了,但絕大多數項目的成本,尤其是拿地成本其實還處在幾年前的水平上,按現在的售價,有些樓盤已經在虧損賣房。比如經開區的中糧鴻云,這段時間的成交均價為7894元/平米,而樓面地價卻有4677元/平米。
當然,沒有利潤不代表不能降價,可是房企降價總得有個目的,損失了利潤,虧本賣房往往是為了加快回款,避免債務爆雷,可是對于許多民營房企來說,債務早就爆雷,有的都已經退市,此時再降價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而且如果大幅度虧本銷售的話,還會加大賬面上的債務窟窿,在將來的債務重組中反而不太有利,索性也就不降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降價以后房子就好賣了嗎?現在誰也不敢打這個包票。昆明的房價比高峰期已經下跌超過10%,可是銷售量不增反減,繼續降價也不見得有用,因為房產銷售的典型特征是“買漲不買跌”,房價下跌后購房者又會有新的跌價預期,仍然會持幣觀望,造成的后果就是房價倒是下降了,可是銷量卻維持不變,甚至還會萎縮。
安居集團幾個低價盤就是很好的例子,無論是滇悅菁華苑還是白沙理想居,價格都不高,其中白沙理想居最低還不到8000元,可是除了開盤不久賣了上百套,最近一段時間都銷售平平。滇悅菁華苑的旺銷勢頭也沒有維持多久。其他開發商就算降價,難道能比安居集團還賣的便宜?
何況有些開發商的房子,就算降價了,你敢買嗎?比如恒大的房子,再便宜個幾千塊又如何?
當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危機根源,已經不在房地產行業內部,也不是降不降價的技術性問題。解決當下房企的危機,最重要的并不是鼓勵降價,允許降價,而是穩定預期,包括穩定房價預期,收入預期,乃至經濟發展預期。
人只有對未來有了信心,才會愿意負債幾十年購房置業,而不是看著便宜了就來一套,再說,什么叫便宜?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